大明:从工业系统开始 第158章 毕生夙愿

作者:藏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5:28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海港,启明舰队旗舰“定远”号舰长室。

昏黄的鲸油灯下,吕芳的身影几乎埋没在堆积如山的图纸、海图与舰船构造说明书中。他不再是那个只需执掌朱批、运筹帷幄的司礼监老祖宗。此刻,他只是一个如饥似渴、争分夺秒的老学生。

粗糙的手指划过复杂的蒸汽轮机结构图,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他口中念念有词,反复背诵着锅炉压力阈值、蒸汽阀门操作规程、甚至是最基础的航海六分仪测角原理。

旁边放着一本翻得卷了边的《格物初阶》,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朱批小字。他深知,此行凶险莫测,舰队统帅若不通晓船舰根本,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这不仅关乎他个人的生死,更关乎陛下重托、舰队存亡。

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不是热的,而是心力交瘁。复杂的机械原理、陌生的航海术语,对于一个年过花甲、习惯了案牍权谋的老人而言,不啻于天书。

但他咬紧牙关,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那些线条和数字,一遍,又一遍。窗外,港口灯火通明,铁锤敲击钢铁的铿锵声不绝于耳,那是为他的梦想与陛下的雄心奏响的战歌,也是催促他前行的号角。

天公作美,难得的冬日暖阳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四艘巨大的“镇海级”铁甲蒸汽炮舰——“定远”、“镇海”、“靖远”、“扬威”——如同四头蛰伏的钢铁巨兽,整齐地停泊在专用码头。

黝黑的装甲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高耸的烟囱尚未喷吐浓烟,却已散发出无形的压迫感。巨大的线膛炮管从炮塔中伸出,森然指向远方。舰桥上,天庭龙卫的旗帜与崭新的“启明”舰队旗猎猎作响。

码头人头攒动,有前来观礼的官员勋贵,有运送最后物资的工匠力夫,更有无数闻讯赶来一睹“铁甲巨舰”风采的南京百姓,人声鼎沸。

一身簇新麒麟服——仿郑和旧制,但材质更挺括,纹饰更简练——的吕芳,在亲随太监的簇拥下,出现在旗舰“定远”号的舷梯旁。

他面容清癯却异常肃穆,眼神扫过喧嚣的人群,最终落在了远处西苑琼华岛的方向——他知道,陛下一定在那里。

他没有走向任何前来送行的官员,包括内阁派来的代表和南京守备太监。他只是对着人群的方向,对着西苑的方向,深深一揖,长躬及地。动作缓慢而庄重,充满了无声的告别与承诺。

“老祖宗,时辰到了,该登舰了。”亲随太监低声提醒。

吕芳直起身,最后看了一眼那片承载着大明心脏的土地,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夙愿得偿的激动,有远赴未知的决绝,更有那挥之不去的、如同阴霾般笼罩心头的不祥预感。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故土的气息刻入肺腑,然后猛地转身,再无一丝留恋,步履沉稳地踏上了通往“定远”号甲板的舷梯。背影挺直,如同即将刺向未知海洋的一柄利剑。

“呜——!”雄浑的汽笛长鸣,撕裂了码头的喧嚣,宣告着启航的开始。

粗大的缆绳被解开,沉重的铁锚在蒸汽绞盘的轰鸣声中缓缓升起。巨大的螺旋桨开始搅动江水,卷起浑浊的浪涛。

西苑琼华岛,观澜亭。

朱厚熜独立于亭中,手持一架天机院特制的高倍单筒望远镜。镜筒的尽头,清晰地映出“定远”号舰桥上,那个身着麒麟服、昂首挺立的苍老身影。

看着吕芳那拒绝一切送行、决然登舰的背影,看着那四艘承载着帝国希望与未知凶险的钢铁巨舰缓缓调转船头,驶离港口,朱厚熜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伤。

这位陪伴他多年、忠心耿耿、此刻又替他背负起最沉重使命的老奴,此一去,山高水长,吉凶难料。

他放下望远镜,负手而立。冬日的阳光洒在他玄色的龙袍上,却带不来多少暖意。港口方向传来的汽笛声,在此刻听来,竟有几分悲壮。

“吕芳……”朱厚熜低声轻语,声音消散在风中,“望你……平安归来。”

数月后。

“启明”舰队劈波斩浪,航行至东南亚海域,庞大的钢铁身躯在蔚蓝的热带海域划开洁白的航迹。蒸汽轮机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混合着风帆鼓荡的猎猎声,奏响着工业时代远航的乐章。

沿途所见,与吕芳听闻中的南洋大不相同。曾经盘踞的海盗踪影全无,沿途大小港口,无论是旧港(巨港)、满剌加(马六甲)还是吕宋(马尼拉),皆悬挂着大明的日月龙旗。码头上秩序井然,商船云集,来自大明的瓷器、丝绸、钢铁制品与南洋的香料、木材、稻米繁忙交易。

当地官吏,见到悬挂龙旗和“启明”旗帜的庞大铁甲舰,无不恭敬有加,主动提供补给,殷勤询问“天朝钦差”有何吩咐。

一片祥和富庶的景象,彰显着朱厚熜“荡平东南亚”政策的显著成效。

然而,在这片祥和的表象之下,并非毫无波澜。

在停靠苏门答腊旧港补充淡水和食物时,吕芳从当地一位与大明朝贡贸易密切的华商首领口中,听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传闻。

“天使容禀,”华商首领压低了声音,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惧,“近些时日,从东瀛那边……传来些骇人的风声。”

“哦?何事?”吕芳不动声色,示意他继续。

“说是……九州岛那边,靠近长崎的几个渔村,遭了邪祟!”华商首领的声音有些发颤,“夜里,尤其是月黑风高或者……或者据说有怪雾的时候,海边会爬上来一些……‘东西’!”

“什么东西?”

“像是……淹死的人!浑身肿胀发白,挂着海藻和淤泥!但……但它们能动!动作僵硬,力大无穷!见着活物就扑上去撕咬!更邪门的是……”他咽了口唾沫,眼中充满恐惧,“被它们咬死的人,过不了多久,也会……也会变成那种东西!站起来,加入它们!当地人称它们为‘尸人’或者‘海鬼’!幕府的武士老爷们组织了几次清剿,刀砍在它们身上,除非把头砍掉或者烧成灰,否则根本杀不死!反而折损了不少人手!现在那边人心惶惶,都说……是海龙王发怒,派了阴兵上岸索命!”

“尸人?咬人后也会变?”吕芳的心猛地一沉。这描述,与李时珍在红石谷遭遇的“红月怪物”何其相似!

那种“传染性”和亵渎生命的本质,如出一辙!难道……那邪异的污染,已经蔓延到了东瀛?

吕芳表面依旧平静,安抚了华商几句,命人厚赏。

回到旗舰“定远”号,他立刻将自己对东南亚现状的观察,以及这份来自日本的、关于“尸人”的恐怖传闻,结合自己的分析与忧虑,写成了一份详尽的密奏。

他特别强调了“尸人”与北疆“红月怪物”在传染性、不死特性上的高度相似性,指出这绝非孤立事件,恐是某种未知邪力在全球范围扩散的征兆,东瀛方向需高度警惕。

这份密奏,连同沿途绘制的精确海图、搜集的南洋物产样本、以及一份关于舰队人员士气、舰船性能、补给情况的报告,被装入特制的、带有防水防火符咒的铜匣。

由一艘速度最快的蒸汽通讯快艇“飞燕号”,在精锐水师护送下,脱离舰队,全速驶回大明,直送北京通政司转呈御前。

印度洋。

处理完密奏,吕芳再次站到舰桥宽阔的舷窗前。

身后,是渐行渐远的、象征着帝国南洋霸业的熟悉海域。

前方,是一望无际、深邃莫测的印度洋,更远处,便是传说中拥有坚船利炮、也潜藏着“英吉利”邪异阴影的欧罗巴。

温暖潮湿的海风吹拂着他花白的鬓角。他望着那海天一线的蔚蓝,眼中没有了初离南京时的复杂感伤,也没有了听闻日本传闻时的凝重惊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无比坚定的光芒。

东南亚的祥和,证明了大明钢铁的力量可以带来秩序。

日本的尸人传闻,则昭示着那来自深渊的恐怖从未远离,且可能无处不在。

“三宝公……”吕芳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悬挂的、一枚仿制的郑和宝船模型玉佩,“弟子看到了您当年未曾见过的钢铁巨舰,也将看到……您当年未曾遭遇的……深海邪魔。”

“这条路,注定比您走过的,更加凶险莫测。”

“但弟子……不会回头。”

他深吸一口带着咸腥气息的海风,目光如炬,直视着西方那未知的、可能潜藏着更大恐怖与真相的海平线。

“传令!舰队保持航向!目标——欧罗巴!全速前进!”

“呜——!”

“定远”号雄浑的汽笛再次长鸣,四艘钢铁巨舰喷吐出更加浓重的黑烟,如同四支离弦的利箭,义无反顾地驶向那被迷雾与传说笼罩的西方世界,也驶向了那深不可测的未知命运。

蔚蓝的印度洋,如同沉默的巨兽,将这承载着大明意志与一位老太监毕生夙愿的舰队,缓缓吞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