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个忙,帮我翻个身,我再看看另一侧。”
就在二人准备合力将患者翻身的时候,患者突然“哇”的吐了一大坨褐色的物质出来。
“有血丝啊,不会是急性胃粘膜病变吧?”
“嗯,有点像消化道出血,也符合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属于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又吐了几口之后开始蜷缩在床一侧,捂着下腹不断喊痛,表情极为狰狞,眼眶外凸,眼球似乎要随时迸出的样子。
嘟嘟嘟!
仪器再次开始报警!
二人同时望向监护仪的方向,“不好,血氧又开始往下掉了。”
已经降到84了!
情况非常危急。
“这个时候不能轻易上面罩,可能要做气管,同时要防异物堵塞。”
“去一个人,把气管插管包拿过来,再去查一个交叉配血。”
“感染科的医生到了没?”
……
几分钟后,感染科和血液科的医生陆续来到了急诊科内。
“嗯,患者情况确实危急,但是从指征上来看,还不到ICU的指征,目前要先排除血液疾病的可能。”
血液科下来的是一个副主任医师,他的建议还是比较保守的。
就是按部就班的检查,逐个排除。
“清除异物之后先上面罩,床位还是很紧张的,先看看再说,还没到最后一步。”
感染科的医生还是比较乐观的,毕竟现在还在排除阶段,什么情况还不好说。
“现在要查出感染是原因还是结果,这一步非常关键,还有什么有用信息么?”
感染科的医生将患者的病例里里外外翻了个遍,不断摇着脑袋。
“不好判断,没什么有力地支持,我们也无能为力啊!”
当患者戴上面罩之后,情况稍稍好了一点,现在又安静下来了。
前来会诊的几人先后为他查体。
“全身都有广泛的出血点,像是DIC的前兆,血小板的消耗比较严重。”
“耳后,颈部,包括腹股沟都有肿大的迹象,符合感染的症状。”
血液科的医生已经准备在会诊记录上签字了,这是明显要当甩手掌柜了呀。
腹泻,发热,出血,休克并存。
夏天再次盯着患者的那几处“黑痣”开始研究起来。
“来来,帮我再翻个身,劳驾!”
夏天让边上的感染科医生帮忙将患者侧过来,他又在另一处找到一个类似的“黑痣”
“帮我看看除了腋下的其他位置,后腰,小腹都查一圈。”
“等等。”
就在夏天凑上前的时候,惊奇的一幕出现了!
那“黑痣”好像动了一下,上面还有触须一样的小爪子。
夏天脑中快速掠过一个名词。
“患者的家属来了吗?”
“来了,来了,现在正在下面排队缴费呢。”
“快将患者家属叫上来,我有事要问他。”
很快,一个年轻人上来了。
“请问你父亲最近有没有户外劳作的经历?”
患者家属:“啥?劳作?”
“我换个说法啊,您父亲最近有没有出去过,什么草地啊,露营啊,或是农家乐那种的,摘什么果子或是接触了什么树木之类的。”
“没有啊,我爸喜欢弄黄鳝,就是在网上买的一些地笼,然后自己去小河沟里放,这个好像也不累吧?”
“放地笼?”
“老秦,是蜱虫,那不是黑痣,是蜱虫叮咬的伤口。”
夏天用力冲到了老秦的方向。
此刻的老秦还在盯着监护仪认真做笔记呢。
老秦:蜱虫?
“对,和患者的家属聊过了,可以肯定是蜱虫了,患者家属去了杂草较多,树木较密的户外之地,那里是蜱虫的温柔乡。”
“被叮咬也正常。”
蜱虫最爱的就是那些柔软的地方,腋窝,后腰和脚踝都是它最好的温床。
一开始以为的黑痣其实就是焦痂,是蜱虫叮咬后特有的标志。
现在就能解释的清患者为什么发烧,血小板会降低的原因了。
这就是典型的蜱虫病,发热伴有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蜱虫体内有一种非常致命的病毒,学名叫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的症状就是被叮咬者会发烧无力,血小板会减少。
死亡率在临床上将近四成,也就是说,每十个人被叮咬,就会有四个人救不回来。
暂时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只能对症下药,将表现出来的症状强行压下去。
简单了说,就是用止血的,抗炎的,一齐上。
但是遇到那些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就特别不友好了,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被直接就带走了。
但是,要是治疗的及时的,一般预后都比较不错,也有些可能会有一些神经系统上的后遗症,像是偏瘫或是嘴歪之类的症状出现,只要是脑干这一块也给干冒烟了。
“还是要打电话去市疾控中心进行报备,同时让他们来人进行采样检查。”
“收到!”
几个小护士连连后退数步,不断检查着自己的衣物与口罩之类的,方才患者的呕吐物和血液也没有接触到自己。
“等那边来人了,确定了,再进行筛选吧,不用恐慌。”
疾控中心那边第一时间派了小团队来急诊科进行采血化验。
结果还需要等待。
夏天与老秦正好借着这个时间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
布尼亚病毒是高致病性的病毒,一旦感染,就会引发高热和出血的症状,短时间内引发多脏器受损。
整个病程分为发热期,多器官衰竭期和恢复期三个程序。
两个小时后,最终的结果出啦了,患者新型布尼亚病毒呈阳性。
患者立刻被转送至市传染病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不错啊,夏医生,这么隐蔽这都能被你发现。”
“咱们省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平原和丘陵地带,超过四百米的山满打满算也就一座。”
“一般都是家庭去支帐篷或是小朋友在草地上打滚会遇到,灌木林的话现在教学多了,不轻易去碰,因为会藏着蛇之类的。”
“这名患者放地笼弄黄鳝的话倒是符合条件。”
“这类病不会在隆冬季节爆发,蜱虫病可大可小的,尤其是深入接触的人最是容易感染,谁家还没个上班上学的?”
血液科与感染科的医生在知道结果之后惊的嘴巴都快合不上了,诊断也忒快了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