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只手补天阙 第85章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作者:西瓜小队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0:06:24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贾芸是在一阵头痛和口干舌燥中醒来的。

他发现自己躺在一间陌生的雅致客房中,而窗外天色已近黄昏。

记忆如同碎片般回溯,诗会上的针锋相对,借酒泄愤的狂放,三首诗成满座惊,最后是那不受控制的一摔……

“嘶——”贾芸揉了揉胀痛的额角,挣扎着坐起身。

桌上放着一壶凉茶,他顾不得许多,连饮了几大杯,胃中那股火烧火燎的燥意才稍稍缓解。

“醒了?”一个温和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贾芸抬头,只见一个身着青色直缀年纪约莫三十出头的中年文人走了进来。

他面容俊朗,气质儒雅中透着一股沉稳。

“您是……”贾芸连忙起身。

他虽不知对方身份,但观其气度,也知晓绝非寻常之辈。

“在下姓方,名以智。”中年文士自报家门。

方以智?!贾芸心中猛地一震!原本这就是那位将自己试卷力排众议放入第七的那一位!

“原来是方编修!学生贾芸,拜见方大人!”贾芸连忙整理衣冠,就要行大礼。

若非此人,他恐怕连榜尾都难上,更遑论第七名了!

方以智却伸手虚扶了一下,淡然道:“此地非公堂,不必多礼。我恰在此与友人清谈,听闻下面文会热闹,又见人扶了醉倒的你上来,便过来看看。”

他目光在贾芸脸上停留片刻,继续道:“你那三首诗,我看了。”

贾芸心头一紧,有些忐忑地看着他。

抄诗装逼是一回事,被真正的翰林学士点破又是另一回事。

方以智却并未追问诗作来源,倒是语气变得严肃了几分:“诗是绝好的。不过,贾芸,你可知县试那份卷子,若非我方以智在,莫说第七,便是想上榜,也难?”

贾芸闻言深深一揖,语气恳切:“学生……略有所感,却不知详情。还请方大人明示!”

方以智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暮色缓缓道:“你的文章,根基是有的,格式也严谨。坏就坏在那篇策论,观点过于新颖,甚至……在大多数人看来,有些离经叛道,不合时宜。

县尊大人起初便不欲取你,是我力排众议,言‘取士当以文论才,岂可因言废人?’,又言你年纪尚轻,有此见识已属难得,纵有偏激,亦可引导,这才勉强将你列于第七。”

方以智转身,再次看向贾芸:“你可知道,当时在场多数阅卷官,皆认为你的文章‘不合圣贤之道’,‘险躁激进’,当黜落?”

贾芸背后惊出一身冷汗。

他之前只隐隐觉得自己观点可能不为主流所容,却没想到竟如此严重,险些断送前程!

贾芸再次鞠躬,满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与后怕:“方大人提携之恩,贾芸没齿难忘!若非大人,学生此番……此番怕是……”

方以智将他扶起,语气缓和了些:“我并非要你感恩。只是告诉你,科举之路,并非仅凭一点小聪明和标新立异就能走通的。经义是根,圣贤之道是本。你的那些‘见解’,或许有其道理,但在你拥有足够的功名和地位之前,过早显露无异于孩童抱金过市,非但不能成事,反会招祸。”

他语重心长:“你今后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加倍努力,再将经史子集读透、读精!让你的学问根基,厚实到任何人都无法忽视,到那时,你的声音,才会有人认真去听。”

“血生谨记大人教诲!从今日起,定当闭门苦读,再不参与这些无谓的聚会,一心备考府试!”

“错了。”方以智却摇了摇头。

贾芸愕然抬头。

方以智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聚会?为何不参加?不仅要参加,还要大大方方地参加!像今日这般,一鸣惊人,就很好。”

“啊?”贾芸彻底懵了。

刚才还让他沉心读书,现在又鼓励他参加聚会?

方以智解释道:“你可知为何你的卷子险些被黜落,除了观点问题,更因你籍籍无名!虽说试卷是糊名的,但选中后排序,亦是要公示的。若发现是一个荣国府旁支家的儿子,谁会在意你的文章有何深意?多半扫一眼,觉得不合心意,便将名次又给你压低甚至废黜。”

“但今日之后,便不同了!‘贾芸’这个名字,连同你那三首‘谪仙’之作,很快就会传遍京中士林!你会成为话题,会成为许多人口中的‘才子’!

有了这份‘名望’,到了府试、院试,甚至乡试之时,试卷虽是糊名。但若取中之后再给其排名,你的答卷放在考官面前,他们便会多看一眼,会带着好奇、审视,甚至期待去读你的文章!这会让你那些或许仍显‘出格’但确有见地的观点,多一分被理解、被接纳的机会!这便是‘名’的作用!”

贾芸如遭雷击,瞬间明白了方以智的深意!

科举不仅是考学问,也是考名声,考人脉,考你在士林中的影响力!

自己之前只想靠硬实力,却忽略了这软环境的重要!

“知名度好了,你的答卷才会有人去看……”贾芸喃喃重复着这句话,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他再次撩袍,恭恭敬敬地对方以智行了第三个大礼,这一次,是弟子对师长的敬礼:“学生愚钝,今日方知大人深意!多谢大人指点迷津!”

方以智坦然受了他这一礼,却是微笑道:“我与你,也算有缘。我少年时,亦曾受业于李守中李老大人门下。李老大人治学严谨,为人刚正,对我多有教诲。你既得他青眼,便莫要辜负。好好读书,也好好经营你的‘名望’。望你府试再创佳绩,届时,你我或可称一声‘师兄弟’。”

贾芸自贾瑞之事才知道自己的这个便宜师兄,但对方不曾开口,自己不好相认。

如今对方开了话头自己只好顺坡下驴:“学生定当努力,绝不辜负方大人……不,方师兄期望!”

方以智拍了拍他的肩膀:“前路漫漫,望你好自为之。”

说完,便转身飘然离去。

贾芸独自站在房中,回味着方以智的每一句话,心中则是一种前所未有坚定。

苦读,要更刻苦!

聚会,要更积极!

名望,要更响亮些!

他要让“贾芸”这个名字,不仅响彻贾府,更要响彻整个京华士林!

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拥有话语权,才能有机会去实践那些或许“超前”却关乎未来的想法。

时光荏苒,转眼便到了顺天县府试报名的日子。

贾芸依约与周翔宇和汪伟这两位在诗会中相识的学子一同前往府衙。

一行人来到庄严肃穆的顺天府衙前,但见人头攒动中多是青衫学子。

正当贾芸等人排队等候办理报名手续时,忽见前方人群微微骚动,自动让开一条道路。

只见一名身着蓝色襕衫、头戴方巾的年轻士子缓步而来。

他面容清秀,神色从容周身自带一股凛然不可犯的气度,与一旁那些尚带稚气的童生们截然不同。

“是刘若宰兄!”

“前院首刘师兄!”

人群中有人低声惊呼,语气中充满了敬畏与羡慕。

贾芸心中一动。

刘若宰之名,他早有耳闻,乃是上一届院试的“案首”,即第一名,直接取得了秀才功名,被誉为京中年轻士子中的翘楚。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秀才公,与他们这些尚在童生阶段挣扎的人,有着云泥之别。

刘若宰目光平和地扫过众人,在贾芸脸上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认出了他,于是微微颔首示意。

贾芸连忙拱手还礼。

有相熟的学子趁机上前搭话:“刘师兄今日怎得来此?”

刘若宰淡然一笑,声音清朗:“陪一位族弟前来报名,顺道看看。”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贾芸身上:“这位想必便是近日诗名鹊起的贾芸贾兄?那日清华阁的三首诗,刘某亦有耳闻,确是佳作。”

贾芸不敢托大,只得恭敬道:“刘师兄谬赞,小子侥幸胡诌,不敢当‘佳作’二字。久仰师兄大名,今日得见,方知何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