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在蜀汉讲解三分归晋 第37章 格物学堂,橘子

作者:暮云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20:05:50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陆云的小院子边上。

一间大院被兴业司盘了下来。

稍加修葺,便成了一处特殊的所在。

院门口挂着一块崭新的牌匾。

格物学堂。

学堂之内,没有之乎者也的诵读声,里面摆着二十几套崭新的桌椅。

此刻,二十余名少年正襟危坐,目光齐刷刷地望向前方。

这些少年,年纪都在十三四岁上下,都读过一些书,识得字。

他们的来历各不相同。

有十几个,是因战乱家破人亡的寒门孤儿,被兴业司收留,因天资聪颖,被陆云选入了学堂。

他们的眼神里,带着一丝胆怯,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渴望和对陆云的崇敬。

另外几个,则是荆州本地世家大族的子弟。

比如荆州名士黄承彦的族中子侄,黄皓。

这些世家之人,亲眼见证了兴业司点石成金的手段,知道这位陆司长绝非凡人,便厚着脸皮,将族中聪慧的子弟送来,希望能学到一二真本事。

而在这些少年之中,还有两个年纪稍小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一个眼神沉静,正是关羽的次子,十岁的关兴。

另一个则豹头环眼,身板结实,坐着也不老实,总想东张西望,正是张飞的长子,同样十岁的张苞。

在教室的角落里,还设了三个旁听的座位。

清妍、月奴和阿柔三个侍女,正拿着纸笔,认真地记录着。

陆云站在堂前,没有拿书卷。

他看着台下这些稚嫩却又充满求知欲的脸庞,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开口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学堂敞开的大门口,出现了一个身影。

那人手持羽扇,身着一袭素色长袍,面带微笑,静静地站在那里。

不是诸葛亮,又是何人?

陆云看到他,一点也不意外,懒洋洋地开口问道:

“军师来做什么?军务都处理完了?”

这熟稔的语气,听得堂下几个世家子弟眼皮直跳。

诸葛亮迈步走了进来,羽扇轻轻摇了摇。

“劳逸结合嘛。我来听听陆大学士的高论。”

陆云毫不客气地一挥手,像是赶苍蝇一样。

“不行。此乃兴业司机密重地,闲人免进。”

“噗——”

堂下的张苞差点没忍住笑出声,又赶紧死死捂住嘴,一张小脸憋得通红。

他爹都不敢这么跟军师说话!陆先生真是……太勇了!

关兴也是一脸震惊,但还是强自镇定。

诸葛亮脸上的笑容一僵,显然没想到会被拒绝得如此干脆。

但他立刻就换上了一副无比诚恳的面孔,对着陆云恭敬地一拱手。

“达者为师,无关年岁官职。陆司长之学,亮闻所未闻,今日特来求教,还望司长莫要推辞。”

这番话说得极为诚恳。

可堂下的学子们,却已经开始窃窃私语。

“是……是军师大人!”

“天哪,诸葛军师怎么会来这里?”

要知道,主公刘备离开之后,整个荆州,明面上是关羽做主,但大小事务,都是要和诸葛军师商量的。

这可是荆州真正的常务副goat啊

他竟然说,要来当学生听课?

这些少年们哪里见过这等阵仗,一个个紧张得手心都开始冒汗,连呼吸都放轻了。

陆云看着诸葛亮那装模作样的诚恳眼神,又看了看堂下那些吓得不轻的少年,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他知道,今天不让这家伙听,他能在这门口站一天。

“行吧行吧,怕了你了。”

陆云无奈地摆了摆手。

“不过,得有个条件。”

诸葛亮眼神一亮:“司长请讲。”

陆云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入了这学堂的门,便要听我的安排如何?”

诸葛亮闻言,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脸上的笑容更盛。

他收起羽扇,对着陆云郑重地躬身一揖。

“亮,遵命。”

说完,他便真的像个学生一样,走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自己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神情专注,准备听讲。

角落里旁听的清妍、月奴和阿柔,更是紧张得笔都快握不住了,连忙起身想给军师让座。

诸葛亮只是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她们不必在意。

见到军师都这般模样,堂内的少年们更是大气都不敢喘,一个个坐得比刚才还要端正。

陆云看着堂下这群紧张兮兮的少年,又瞥了一眼装得跟个三好学生似的诸葛亮,只觉得有些好笑。

他没有立刻开口讲课,而是对着门口的阿柔招了招手。

阿柔会意,很快便端着一个装满了各色水果的竹篮,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讲台上。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篮子里五颜六色的水果吸引了过去。

陆云从中拿起一个黄澄澄的梨,指着它问:

“这个,是什么?”

他话音刚落,坐在前排的黄皓便立刻站了起来,恭敬地回答道:“回先生,此物乃是梨。”

见陆云点了点头,黄皓似乎觉得自己的回答太过简单,又连忙补充道:“学生曾读过,东汉孔融,年四岁,能让梨。先生拿出此物,莫非是想教导我等谦恭礼让之德?”

说完,他脸上带着一丝期待。

陆云看了他一眼,却摇了摇头。

“没有。你想太多了。”

陆云心中却暗自摇头。

这名门世家出来的子弟,脑子倒是好使,可惜,像是已经被儒家经典给框住了,少了些灵性。

不太好用啊。

黄皓脸上一红,尴尬地坐了下去。

陆云没再理他,又从篮子里拿出一个橘子,随手抛了抛。

“张苞,你来说。”

张苞早就坐不住了,被点到名,立刻像弹簧一样站了起来,声音洪亮地答道:“先生!是橘子!”

“嗯。”陆云点了点头,“你不准备说个典故听听吗?”

张苞挠了挠头,咧开嘴嘿嘿一笑。

“嘿嘿,先生,俺不说!”

这句大实话一出,堂内顿时响起几声压抑不住的偷笑。

后排的诸葛亮,闻言也是抚着羽扇,轻笑出声,眼中满是赞许。

陆云的目光转向了诸葛亮,笑着问道:

“军师是不是想起了当年去东吴舌战群儒之时,江东陆公纪了?”

诸葛亮脸上的笑容不减。

“并非如此。陆司长,你到底想说什么?”

陆云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

他转过头,对着堂下众人说道:“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我拿出这梨和橘子,是要跟你们讲什么大道理?”

堂下的少年们面面相觑,不少人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错了。”

陆云摇了摇头,“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它们,就是梨,和橘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我们今天的第一课,不讲典故,不讲道理。只看东西。”

说着,他对角落里的阿柔招了招手。

“阿柔,把那个东西拿上来。”

“是,公子。”

阿柔应了一声,转身从旁边的箱子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个物件。

那是一个用细竹篾扎成骨架,外面糊着一层薄薄麻纸的古怪灯笼。它比寻常灯笼要大上不少,下面还有一个十字形的竹架,中间似乎可以放置什么东西。

“先生,这不是灯笼吗?”黄皓好奇地问道。

“看着像,但它不是用来照明的。”

陆云说着,从阿柔手里接过那东西,然后又取出一块用油脂和棉絮混合制成的黑色小饼,稳稳地安放在了灯笼底部的十字竹架上。

他将这奇怪的灯笼放在了教室中央的空地上,然后掏出火折子,吹亮了,点燃了那块黑色的油饼。

“呼——”

一小簇明亮的火焰升腾起来,开始灼烧着灯笼底部的空气。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好奇地看着。

他们想看看,这个不一样的灯笼,到底有什么名堂。

很快,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那灯笼薄薄的麻纸,竟然肉眼可见地鼓胀了起来,就像一个正在被吹气的皮囊。

整个灯笼开始在原地微微晃动,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正在将它向上托举。

“动了!动了!”张苞第一个叫了出来,激动得满脸通红。

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那灯笼轻轻一颤,竟然缓缓地、稳稳地,从地面上飘了起来!

它越升越高,从一尺,到三尺,再到一人多高,最后轻悠悠地碰到了学堂的屋顶,才停了下来。

“飞……飞起来了!”

学堂里所有的少年都站了起来,仰着头,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个飘在屋顶的“灯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