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江海潮不再耽搁,推出段飞那辆“前三后七”的变速车,长腿一跨利落地跃上车座,脚下一蹬,自行车便如离弦之箭般窜了出去。

车轮飞速转动,卷起细微的尘土,将身后那片由扭曲变调的吉他噪音与“铁匠铺”狂野交响组成的“音波炼狱”迅速抛在身后。

一阵裹挟着滚滚热浪的风迎面扑来,几个倔强的、或是严重走调的音符,分不清是吉他还是鼓,随风死命地追来,顽强地钻进他耳朵,旋即又被疾驰的车轮无情地碾轧成齑粉,散落在滚烫的柏油路上,仿佛被烈日瞬间蒸发的露珠。

道路两旁的杨树枝条被毒辣的日头烤得脱水般垂头蜷缩,蔫蔫地随着热浪有气无力地摆动,活像一群严重中暑、濒临晕厥的舞者,在生命最后的恍惚中跳着踉跄而诡异的丧尸摇摆。

江海潮骑车的背影在蒸腾扭曲的空气里渐行渐远,越来越模糊。

车辙印在滚烫的路面上短暂地挣扎了片刻,旋即被无形而灼热的空气大口吞噬,抹平了一切痕迹,仿佛他从未在此停留。

通肯市正大街十字街口,西北角那栋蓝汪汪的商业大厦,在九四年盛夏的烈日下,像个巨大的、刚出窑的琉璃宝瓶,反射着刺目的强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去年初开业时它就是全城的焦点,如今热度未减。四层楼高,通体包裹着时兴的蓝色玻璃幕墙,往这繁华街口一杵,就是通肯市最亮眼的新招牌,一股生猛又粗糙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

江海潮把自行车锁在街角的阴凉里,抹了把额头的汗,抬眼望向那扇不断开合的厚重玻璃门。

门内人影憧憧,摩肩接踵,嗡嗡的嘈杂声隔着门都能透出来。

前世高中时,这地方是他和同学最爱溜达的据点。

如今重活一回再站在这儿,玻璃幕墙上映出的青年身影,模糊地叠着记忆里那个毛头小子的轮廓。

一股强烈的恍惚感猛地攥住了他,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这位置,真真是占尽了地利!正对着东南侧的老牌劲旅第一百货,两栋楼犄角相对,活像两尊门神守着这通肯市最繁华的十字路口。

西侧紧挨着北斗星商场,后身就是前几天他从医院回校路过的那片自发形成的农贸聚集地,鱼腥气混着新摘蔬菜的泥土清香,顺着风直往大厦后门里钻。

稍远处,第七百货的霓虹招牌在巷口若隐若现,电影院和剧院隐约飘来的锣鼓点,更是给这喧腾的街口添了几分活色生香的市井气。

“吱呀——”

推开厚重的玻璃门,一股混杂着新布料、糖果糕点的甜腻、廉价香水以及淡淡汗味的复杂气息扑面而来。

水泥地面光洁,白瓷砖墙面亮堂,一排排玻璃柜台擦得锃亮。没有后世商场那种晃眼的炫彩灯光,但这簇新规整的劲儿,在九四年的小城通肯,已是顶时髦的景象,透着蓬勃的生命力。

入口两侧挤满了日用百货,肥皂、搪瓷盆、针头线脑分门别类;楼梯根下玻璃柜里的糖果糕点色彩诱人;再往里,预包装的饼干、罐头码得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江海潮没在一楼停留,踩着宽大的水磨石楼梯向上。脚步声在略显空旷的楼梯间回荡——手扶电梯?这小县城还没那稀罕物。

二楼正对楼梯口是五金交电区。自行车零件、电熨斗堆满货架,最扎眼的莫过于货架最顶端那台正对着楼梯的二十一寸长虹大彩电,屏幕漆黑,却自带一种“镇店之宝”的气场。

右边玻璃柜里陈列着锃亮的钟表眼镜,修表师傅戴着寸镜,在柜台后埋头对付一块表芯;左边则隔出三间维修铺,“家电维修”“缝纫机专修”的牌子格外醒目。

越往上走,人声越是鼎沸。三楼简直像个喧腾的大集市。

楼梯右侧横着两排布匹摊位,花布、棉布、呢料挂满金属杆,五彩斑斓,晃人眼目;靠墙处隔出十几个小小的裁剪隔间,“咔嗒咔嗒”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像不知疲倦的织布鸟。

楼梯左侧中间是通长的服装柜台,的确良衬衫、灯芯绒裤子挂满了简易衣架;两侧靠墙则是一溜挂着碎花布帘的“精品屋”,隐约可见里头挂着的时髦西装和连衣裙,透着一股子小城难得的“洋气”。

江海潮的目标在右侧布匹区。他站在楼梯口,目光扫过那片热闹,很快锁定了一个摊位——表哥李建国的“床子”。

日头正烈,毒辣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晒进来,摊前没什么顾客,只有一个半大小子无精打采地坐在柜台后面,眼珠子却滴溜溜地四处乱转。

江海潮觉得有点眼熟,一时又想不起是谁。那小子显然也不认得他,瞥了一眼,又继续他的“侦查”去了。

江海潮脚步一转,径直走向摊位不远的工作间。那是个用隔板单独隔出来的小铺子,抬头就能把摊位和楼梯口的情况尽收眼底。

远远就瞧见,表哥李建国正大马金刀地瘫在门口一张磨得油亮的旧藤椅里,脑袋微垂,手里攥着本杂志看得入神。

铺子里头却是另一番景象:表嫂孙娟系着围裙,袖口套着白布套袖,正利落地支应着几个年轻徒弟。

码边机“咔嗒咔嗒”地给布料锁着边,缝纫机踏板被踩得飞快,针头在布料间拉出细密的线迹,还有徒弟正专注地往一件成衣上钉着亮晶晶的扣子。

一派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门口那位仿佛置身事外的“老板”形成了鲜明到有些滑稽的反差。

江海潮走近,探头一看表哥手里的杂志——封面是当红女星陈红,赫然印着《上海服饰》四个大字。内容正是当季的流行趋势和裁剪教程。

九四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刚刚跃居世界第一,这类定位城市女性的时装杂志,正努力地把“时尚”从遥不可及的云端拽进寻常百姓家。

他嘴角一翘,恶作剧般伸手就把杂志抽了出来。

“嘿!”李建国手里一空,猛地抬头,见是江海潮,没好气地劈手夺回,随手“啪”地一声拍在旁边堆满布头的裁剪案上,扯开嗓子就朝里屋吼:“娟子!海潮来了!搬凳子倒水!”

话音刚落,表嫂孙娟已利索地从案板后直起身。

新人新书!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感谢支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