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扎佐镇公路项目部棚屋内的煤油灯光,被蔡卫国骤然熄灭。
他伸了个懒腰,一夜的思考让他的大脑有些胀痛,但思路却前所未有的清晰。
旁边木板床上,张勇还在熟睡,鼾声轻微。
蔡卫国走到水缸边,舀起一瓢浑浊的山水,简单洗了把脸,冰冷的触感让他精神一振。
他拿起昨天勘察时画满标记的简陋图纸,又翻开自己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的数据和草图。
“老高,今天大家一起开个会。”
早饭时,蔡卫国对老高说道。
老高扒拉着玉米糊糊的手一顿,有些惊讶地看着蔡卫国:
“蔡工,这么急?是不是有啥新发现?”
“有,而且很重要。”蔡卫国肯定道。
“光靠我们仨走一遍,能发现的问题有限。修路是大事,要集思广益,也要让大家伙儿心里有底。”
很快,项目部所有能抽调出来的工人都聚集在棚屋前的空地上。
几十号人,或蹲或站,好奇地看着蔡卫国。
他们大多皮肤黝黑,穿着破旧的工装,眼神里带着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眼前苦日子的麻木。
蔡卫国站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手里拿着那几张勘察图,目光扫过每个人。
他用洪亮的声音说道:
“各位兄弟,我是蔡卫国,公司派来的技术员。”
“今天找大家来,是想跟大家聊聊咱们扎佐公路怎么修,怎么才能修好!”
他指着图纸上用红笔圈出的几处危险点:
“昨天我和张勇、老高走了全程。”
“大家看这里,K3 200段,路基严重沉降,重车一过就打滑,卡车司机都说要散架了。”
“还有这里,K5 100段,边坡陡峭,土层松散,一到雨季就垮塌。”
工人们交头接耳,脸上露出认同的神色。
这些都是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
“这些问题,大家伙儿都清楚,也都知道难。以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清理,就是修修补补。”
“但今天,我想说,我们能做得更好!”
“我们不能只是修补,我们要做的是彻底解决问题!”
话音刚落,人群里一个干瘦的老工人就冷笑一声:
“彻底解决?年轻人,这话我们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上一个技术员也这么说,结果呢?拍拍屁股调走了,留下一堆烂摊子。”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浇得现场气氛一滞。
不少老工人都默默点头,显然深有同感。
“钱和设备是问题,但不是不能解决。”
蔡卫国没有回避,反而迎着那老工人的目光,指着图纸上他画的石笼挡墙草图。
“大家看这个,这叫石笼挡墙。我们没有水泥,但山里石头多得很!”
“我们可以用铁丝编成笼子,把石头装进去,层层堆叠起来。”
“这东西既能护坡,又能透水,成本低,施工也方便,比咱们用土堆的挡墙牢固多了!”
工人们听得认真,你看看我,你看看你。
他们从未听过这种修法,但听起来,似乎真的可行。
“蔡工,这法子行是行,可咱们哪来的那么多铁丝啊?”
张勇也提出了疑问。
蔡卫国胸有成竹地说道:
“铁丝的问题,我已经想好了。咱们镇上不是有几家废品收购站吗?”
“我去打听过,他们手里有不少废旧钢筋和铁丝,可以回收利用。”
“废铁丝?”
刚才那个老工人又开口了,语气更加不屑,
“那玩意儿锈得一捏就碎,编成笼子,风吹雨淋不出一年就断了,到时候石头塌下来,砸死人算谁的?”
这个问题更加尖锐,工人们的议论声也大了起来,刚刚燃起的一点兴趣眼看就要熄灭。
“这位师傅说得对!”
蔡卫国大声回应,反而赞同了他的观点,
“单根的废铁丝肯定不行,但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把这些废料加工一下!”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小截东西,举起来给大家看,
“就像这样,把三四根细铁丝拧成一股麻花绳,它的强度,比新的单股铁丝还要高!
我们再用废机油涂一遍,防锈!这样就能编成石笼!”
他把那截拧好的铁丝递给那个老工人:
“老师傅,您和旁边几位力气大的兄弟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拽断?”
那老工人将信将疑地接过,和另外两个壮汉一人抓住一头。
使出吃奶的力气猛地一拽,铁丝深深勒进他们粗糙的手掌,却纹丝不断。
三人涨红了脸,面面相觑,眼神里的轻蔑变成了惊奇。
蔡卫国趁热打铁:
“路基虚浮的问题,咱们不能光靠压路机。”
“我建议,在关键路段,我们先进行局部开挖换填,用碎石和砂土分层回填,再进行夯实。”
“没有大型夯实设备,我们就用人工夯实!两人一组,抬着石硪打!虽然累,但效果扎实!”
“边坡的危岩,不能只靠爆破。”
“我们可以组织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比如您,”
他再次看向那位老工人。
“还有高师傅,你们的眼光比仪器还准。
咱们吊着绳子,用钢钎、大锤进行人工排险,把松动的石头提前清理掉。”
“爆破作业也要改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粗放。”
“我们可以尝试进行小规模、控制性爆破,减少对山体的二次损伤。”
蔡卫国越说越激动,工人们也听得热血沸腾。
这些方案,虽然听起来依然艰苦,但每一步都实实在在,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蔡工,你说的这些,我们以前想都没想过!”
老高激动地说道,“这法子,我看行!”
“老高,你组织人手,先把废品收购站的废旧钢筋和铁丝拉回来,咱们先做几个石笼的样品。”
“张勇,你跟我去一趟镇上,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简易的焊接工具和切割设备。”
“王师傅,”
蔡卫国诚恳地看向之前一直质疑他的老工人。
“明天我想请您带几个老师傅,先去K5那段最险的坡上看看,凭您的经验,帮我定一下人工排险的方案,行吗?”
那姓王的老工人愣了一下,最终重重地点了点头:
“行!”
蔡卫国当即开始部署任务。
他看向工人们:
“各位兄弟,我知道这活儿苦,条件差。”
“但这条路,是咱们扎佐镇的命脉,是山里娃上学的路,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路!”
“咱们把它修好了,不光是对得起自己这份工钱,更是对得起咱们的良心!”
“我蔡卫国承诺,只要大家跟着我干,我保证这条路,修出来就是一条百年大计!”
工人们被蔡卫国的话语感染,沉寂的工地上,逐渐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和叫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