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可有真仙?”
老城隍被余元这番话惊讶到了,环顾左右,见余元站在城隍像前,已吸引诸多目光。
沉吟片刻,便说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这庙外酒楼的茶点不错,不如咱们坐下来详谈。”
“固所愿也。”
余元拱手道谢一声。
城隍庙外仍旧热闹如集市,人来人往,朝着城隍庙内走去,却不知城隍就在身边。
老城隍便也不再伪装,行走在人群之间,便已显露身形。
若是常人看了,也只当是老翁而已。
余元现在不差钱。
从石林县出发时,身上带着几十两银子,一路上花销也不小。
但到了此刻,不减反增,除了些散碎银子外,还有整整一百四十两。
若不是刘本忠觉得余元此等高人,拿金银之物谢礼,过于庸俗,便要拿千两黄金酬谢。
有心请教,自然得挑个好地方,远远瞧见两层楼那么高的酒楼,装潢气派,造型典雅。
便在门前驻足:“此处可好?”
老城隍也是性情中人:“不错,这酒楼中的云雾茶,堪称张河县一绝。”
此刻时辰尚早,酒楼仅有一桌客人,但余元仍旧叫了个雅间,点了一壶此地特产云雾茶,老城隍又叫了几碟糕点,两人这才面对面坐下。
店小二离开之后,老城隍才缓缓开口:“虎毒尚且不食子,我闻刘本忠此人无论为官为商,素有贤名,却没想到会做出此等毒辣之举。”
“是啊,世间善恶又有几人能说清呢。”
余元道:“城隍大人可是要拿他?”
老城隍摇头道:“我是此地城隍,司职鬼神邪祟,监察善恶、审判亡魂、维护阴阳秩序,管不了阳间事。”
“城隍庙香火鼎盛,香客如云,想来城隍大人也是德高望重,深得民心。”
余元顺势拍了个马屁,为接下来的话做准备。
“余先生有话不妨直说。我是城隍,你是赶尸人,同时在维持阴阳秩序,奈何这人间乱世将起,不太平啊。”
老城隍说到最后叹了口气,满脸忧色。
余元心知若是接着他的话问下去,势必会触发什么拯救苍生,维持人间正义的终极任务,急忙转过话题。
“方才我问此间可有真仙,实则是半路修道,又无良师益友,而这世间修行,可有品阶,何处是尽头,仍旧一头雾水,因此向城隍大人诚心请教。”
自从金手指觉醒,能够修炼之后,这个世界对余元最大的吸引,便是长生久视,于红尘之中坐看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因此对于这个世界的顶层修行人,能够到达何种境界,他心中很是好奇。
也好有个标杆。
老城隍闻言沉思片刻,这才缓缓说道:
“我本是前朝人士,死后被追封张河县城隍,大盛推翻旧制,建立新朝,也曾敕封过战死的将士为各地城隍阴差,就连这张河县也曾同时出现过两任城隍,只是后来那一位不得民心,神邸不稳,逐渐神魂消散……”
余元正心说这些和我修炼精进有何关系,便见老城隍又抚须笑道:“你可知为何?”
谜语人能不能滚一边去啊……
余元也没那么好的脾气,白了他一眼,老城隍见状哈哈一笑,道出原由:“彼时大盛朝未收拢民心,他封敕的城隍,自然不招人待见,而老夫……乃是武当山得道成仙的三丰真人亲自封敕,无论是法力还是道统,都要远胜于他。”
“得道成仙?”
余元精神一振。
如若世间有仙,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不行。
老城隍点头,一脸正色:“除了以王朝气运外,也就那些拥有仙人道统的仙家府门,才能封敕,而你问出的修行尽头,在我看来,无外乎飞升成仙。”
原来真的有仙……
余元心中既惊又喜,只要有这条路子,那他就不迷茫了。
“至于你所求修行精进之法,各门各派皆有不同,我也知之甚微,不过看你一身玄门正气,如若想要修行精进,那便是要找到自己的道。”
老城隍开始举例:“例如创立武当派的三丰真人,以除魔卫天下为道,除魔一甲子,使得天下清和,终于得道成仙。龙虎山的张天师弃官学道,以发扬道教为道,创立正一门,将道教传遍寰宇,在龙虎山飞升成仙……”
“……”
说到这里,店小二端着茶水与糕点走了进来,老城隍戛然而止。
店小二一离开,余元便起身拜谢:“多谢城隍大人指教。”
老城隍主动端起茶壶,倒了两杯茶水,摇头道:“算不上什么指教,不过是一点粗浅的知识,但凡有修行道统的都明白……”
“来,尝尝这云雾茶如何?”
“好。”
余元坐了下来,端起茶杯浅尝几口,虽觉香高味道醇,却无心细品。
他穿越的这个大盛朝,远古神话与前世差别不大,但从商朝之后,便与华夏历史大相径庭。
没想到竟然还是个有仙人的世界。
他这会儿有些激动,心火难消,而老城隍看了出来,便道:“学道容易问道难,你若真有此等雄心,便要先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我的道……”
余元陷入沉思。
老城隍也不打扰他,自顾品茶观赏楼外风景。
好半晌之后,余元才摇了摇头,一脸苦笑。
说到底。
他也不过是运气好到没边儿的普通人,不仅能够重活一世,还身怀摸尸金手指这等大机缘。
真要在一时半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还是有点难为他。
想不明白,他也不再去想,走一步算一步呗。
又打听了几处有仙人道统的名山仙门,余元与老城隍这一番交谈,不知不觉之间,便已到了午时。
他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又有了一番全新的认识。
“城隍大人,今日多谢指教,余某还有四具行尸要赶运还乡,这就要告辞了。”
“好。改日再叙。”
相互行礼完,余元将玩偶中张二郎的鬼魂摄出,化作一缕轻烟,老城隍袖袍一卷,便将其收下。
接下来就到了买单的环节。
老城隍自觉应当尽地主之谊,但他年纪太大,掏钱的动作也没余元快。
“下次,下次你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