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三国成刘辩 第37章 勤政向学帝王心术

作者:无处红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3:10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洛阳的秋意渐浓,宫墙内的银杏落了一地金黄。刘辩登基未久,虽已处理过数场风波,却深知帝王之责重于泰山,每日清晨四更便起,先在书房研读前代史书,再召荀彧入宫,学习处理政务。

这日,荀彧抱着厚厚一叠卷宗进来时,见刘辩正对着《汉书·文帝纪》凝神思索,案上的批注密密麻麻。

“陛下,这是各州郡上报的秋收账目,还有关中水利修缮的奏请。”荀彧将卷宗放下,目光落在书页上,“陛下在读文帝轻徭薄赋之事?”

刘辩点头:“文帝以仁治国,与民休息,才有文景之治。如今我大汉历经战乱,百姓困苦,正需效仿此法。”他指着卷宗,“你看,冀州秋收虽有起色,但流民仍多,若能减免赋税,再鼓励垦荒,或许能让他们安定下来。”

荀彧抚须赞道:“陛下所思极是。臣已草拟了《劝农令》,许流民以土地,免三年赋税,还请陛下过目。”

刘辩接过奏章,仔细审阅。荀彧的字迹工整,条理清晰,不仅写明了劝农的具体措施,还附上了各州可开垦的荒地清单与所需农具、种子的预算。

“甚好。”刘辩提笔在奏章上批复,“即刻颁布,命各州郡严格执行,若有克扣农具、强占土地者,以重罪论处。”他放下笔,看向荀彧,“文若,你说治国最难的是什么?”

荀彧沉吟道:“最难在‘平衡’二字。既要体恤百姓,又需充实国库;既要信任臣子,又需防范奸佞;既要革新除弊,又需顾及旧俗。”

“平衡……”刘辩若有所思,“就像驾驭马车,偏左则覆,偏右则倾。”

“陛下所言极是。”荀彧道,“譬如对待世家,不可一味打压,否则失了士族之心;亦不可纵容,否则尾大不掉。对待武将,既要信其忠勇,又需节制其兵权,此乃帝王心术。”

刘辩想起吕布与曹操,点头道:“你是说,对奉先需以恩义结其心,以法度束其行;对孟德则需任其才,观其志,让他在规矩内施展?”

“陛下一点就透。”荀彧眼中闪过赞许,“吕布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需用情义与封赏笼络,再派监军加以约束;曹操有雄才大略,需委以实权,让他知陛下之明,更需让他看到汉室中兴的希望,方能安其心。”

两人正说着,小禄子进来禀报:“陛下,郭嘉先生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郭嘉进来时,脸上带着一丝凝重:“陛下,兖州传来消息,前九江太守边让因不满新政,在兖州散布谣言,说陛下‘重用寒门,打压世家’,引得不少士族响应。”

刘辩眉头微蹙。边让是兖州名士,颇有声望,他的言论若传开,恐动摇世家对朝廷的信任。

“边让为何不满新政?”

“《劝农令》中提到‘流民可占无主荒地’,而兖州不少荒地原是世家隐占,如今要分给流民,自然触了他们的利益。”郭嘉道,“边让便是受了当地世家怂恿,才出来发声。”

荀彧道:“此事需谨慎处理。边让是名士,若贸然处置,恐落下‘迫害贤才’的名声;但若放任不管,新政难行。”

刘辩沉思片刻:“朕记得边让曾师从蔡邕,而蔡邕先生如今在朝中任职?”

“正是。”郭嘉点头。

“好。”刘辩道,“便请蔡邕先生写信给边让,晓以大义,说明新政并非针对世家,只是为了安抚流民,稳定地方。同时,命曹操率部前往兖州巡查,不是去镇压,而是去宣讲新政——凡主动交出隐占荒地者,朝廷可免其部分赋税,还可表彰其‘善举’。”

他看向两人:“世家在意名声与利益,朕便给他们名声,也保他们利益。边让若能醒悟,既往不咎;若执迷不悟,再处置不迟。”

荀彧与郭嘉相视一眼,皆躬身道:“陛下此计,两全其美。”

数日后,蔡邕的书信送到兖州,言辞恳切,分析利弊。曹操抵达兖州后,并未动武,只是召集世家与乡绅,宣读朝廷旨意,将“主动献地”的好处一一说明。不少世家见朝廷态度温和,又有利可图,纷纷表示愿意配合。

边让见大势已去,又念及蔡邕的师生情谊,便停止了散布谣言,还主动向朝廷上书谢罪。

兖州之事和平解决,刘辩心中松了口气。他看向窗外,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案上的《劝农令》上,字字清晰。

“文若,你看,这平衡之术,朕似乎摸到了一点门道。”

荀彧笑道:“陛下天资聪颖,又肯虚心学习,假以时日,必成一代明君。”

刘辩摇头:“明君二字,太重了。朕只愿做个兢兢业业的皇帝,不负百姓,不负江山。”

他拿起另一本卷宗,翻开,目光专注。宫墙外的秋风卷起落叶,沙沙作响,而这小小的书房内,少年天子正一点点汲取着治国的智慧,为这风雨飘摇的大汉,注入新的生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