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清肃之后,刘辩的威望在宫中悄然提升,但朝堂之上的博弈并未停歇。何进虽暂未发难,却在暗中联络袁绍、袁术等世家子弟,意图进一步巩固兵权,将禁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这日早朝,何进率先出列,奏请刘辩:“陛下,如今先帝新丧,四方未宁,京畿防务至关重要。臣以为,当扩充禁军规模,由臣总领其事,以保洛阳无虞。”
刘辩心中冷笑,何进这是想借着“防务”之名,行扩军之实。他看向站在文臣列中的荀彧,眼神微微示意。
荀彧立刻出列反驳:“大将军此言差矣。禁军现有兵力足以护卫京畿,若贸然扩充,一来耗费国库,二来易生兵乱。依臣之见,不如精编现有禁军,裁汰老弱,提升战力,方为上策。”
何进脸色一沉:“荀侍中只知文墨,不懂军务!如今西凉董卓虎视眈眈,关东黄巾余党未清,不多备些兵马,难道坐以待毙?”
“董卓虽强,有潼关皇甫嵩将军镇守,不足为惧;黄巾余党,有朱儁、孙坚等将清剿,已成强弩之末。”郭嘉紧随其后出列,语气从容,“若大将军担心防务,可加强城防工事,增设巡逻哨卡,何必非要扩军?”
何进被两人一唱一和,噎得说不出话来。他麾下的将领刚想上前附和,却被卢植眼神制止。卢植上前一步,沉声道:“荀、郭二位所言极是。国库空虚,当以节俭为先,精编禁军,既省粮草,又强战力,臣附议。”
卢植德高望重,他一开口,不少中立派大臣纷纷附和。何进见势不妙,只能悻悻作罢:“既然陛下与诸位大臣都以为不妥,臣便不再坚持。”
刘辩心中了然,这一局虽暂胜,但何进绝不会善罢甘休。退朝后,他召来郭嘉、荀彧、贾诩三人议事。
“何进扩军不成,必会另寻他法。”刘辩道,“你们觉得,他下一步会如何行动?”
贾诩抚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何进此人,外强中干,最信世家之言。袁绍素有野心,定会劝他诛杀宦官,以立威。”
“诛杀宦官?”刘辩皱眉,“十常侍已除,宫中宦官多是安分守己之辈,他何必再动杀机?”
“为了兵权。”郭嘉摇着折扇,“宦官中仍有不少人掌管着部分禁军杂役与宫门守卫,何进若想完全掌控禁军,必先清除这些障碍。而袁绍等人,正好可借他之手,削弱宫中势力,为世家夺权铺路。”
荀彧忧心道:“若何进真要对宦官动手,恐会引发宫乱。那些宦官为求自保,说不定会铤而走险。”
刘辩沉思片刻:“宦官之中,确有奸佞,但也有忠良。不可一概而论。这样,让小禄子暗中联络宫中安分的宦官,让他们有所防备。同时,命赵云加强东宫守卫,陈武紧盯禁军动向,一旦有变,立刻应对。”
三人领命而去。
不出贾诩所料,何进回到府中,果然召来袁绍商议。袁绍力劝:“大将军,宫中宦官虽经清洗,仍有不少依附董太后旧部,暗中与大将军作对。若不趁早除去,必成后患!”
何进犹豫道:“太后那边……”
“太后妇人之仁,大将军只需说是为了陛下安危,她必会应允。”袁绍道,“此事若成,大将军便可名正言顺接管宫中防务,无人再敢置喙!”
何进被说动,当即决定入宫劝说何太后。
而此时的宫中,小禄子已将消息告知了几位忠心的老宦官。这些人身处底层,深知何进手段狠辣,若真要动手,自己必死无疑。其中一位名叫郭胜的老宦官,曾是何太后身边的旧人,急中生智道:“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
他联络了几个心腹宦官,决定冒险一搏。
当晚,何进在何太后宫中未能如愿——何太后虽不满宦官干政,却也不愿大开杀戒,只让他“谨慎行事”。何进悻悻离开,刚走到宫门口,便被郭胜等人带着的禁军拦住。
“大将军,陛下有旨,请您留步!”郭胜手持一份伪造的诏书,厉声喝道。
何进一愣:“陛下深夜有何旨意?”
“哼,你勾结世家,意图谋反,陛下早已察觉!”郭胜使了个眼色,身后的禁军顿时围了上来。
何进又惊又怒,拔剑便要反抗,却被乱刀砍死在宫门口。
郭胜等人杀了何进,知道闯下大祸,连夜带着部分禁军逃出宫去,不知所踪。
次日清晨,何进被杀的消息传遍洛阳,朝野震动。袁绍、袁术等人怒不可遏,打着“为大将军报仇”的旗号,率军包围了皇宫,扬言要诛杀所有宦官。
宫中大乱,宦官们纷纷逃亡,宫女四散奔逃。刘辩站在宫殿台阶上,看着宫外的火光与喊杀声,眼神冰冷。
他知道,何进之死,只是这场乱局的开始。袁绍等人借报仇之名控制皇宫,西凉的董卓,恐怕也已在路上了。
“传朕旨意。”刘辩沉声下令,“命赵云率虎贲营入宫护驾,关闭宫门,任何人不得擅入!命卢植、荀彧安抚百官,稳定京畿秩序!”
属于他的考验,才刚刚升级。而这一次,他要面对的,是比十常侍、何进更难缠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