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朕 第9章 法家

作者:世间一点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0:25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这一番见解让田延都微微一愣,怀疑秦王孙是不是去过魏国,不然怎么会对魏国这么清楚。

转念想到赵政的身份,以及对他的略微了解,不觉赞道:“秦王孙未出邯郸,却能对魏国知之甚详,让老夫惊讶不已。”

“你通学黄老和荀儒,为何思想会与法家类似?”

难道是秦人天生喜好法家?毕竟夏门学宫里提倡法家的夫子极少,没人教他会从哪学来?

田延缓缓捋须,古怪想道。

“回夫子,弟子并非崇尚法家的严刑峻法,而是天地万物之道,最终亦会殊路同归。”

“弟子数月来,听遍学宫各家学派,认为法家严刑峻法的目的,应当在于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父子相亲,无死亡系虏之患。”

“可惜法家善用重典,而无法做到张弛有度,因此所有重法之国,必将重法而兴,亦将重法而亡。”

赵政不假思索地说道。

这下不仅是学僮们呆愣在原地,就连堂上的田夫子也张大嘴巴望着赵政,不远处的庭院刚准备跨入的祭酒荀瑶,以及身旁眼窝深陷,鼻梁高挺的白须老者,都将嘴巴张成了圆形。

荀瑶一脸懵逼,今天是怎么回事?

这一脚是不是踏错门了?怎么一进来就听见学宫里有人想要对法家赶尽杀绝。

这番话简直是想把法家的根给掘了,要是传出去了,法家门徒必然蜂拥而至,把这里的门槛给踏断。

白须老者则闪过一抹惊讶,多少年了没见过这样的少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先声夺人,倒有几分名家之风。

难道又是我们名家学徒?

见荀瑶想要进去,白须老者赶紧将他拦住,用手示意再听一会儿。

“咳咳……”田延用一阵干咳嗽,掩饰自己刚才的失态。

“秦王孙,你说这番话可有依据?”

“有!魏国此次变法,看似变得强大,实则已然榨干庶民,待最后那口气用完,只需从侧面横击,就能轻而易举捅穿魏国。”

“弟子以为,魏国的法用错了。”

赵政肃然说道。

“魏国可是法家最多的地方,天下变法始于魏,如果说魏法有错,脱胎于魏法的秦法不也是错的?”

有学僮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此刻堂下一片安静,一句话就能让大家听得清楚。

大家纷纷把目光看向他,使他的脸霎时涨红,赶紧把头低下不敢再说。

赵政轻轻点头,他记得这个人,似乎叫鲁句践……

田延望了望鲁句践,紧接着又将目光看向赵政,皱着眉问道:“法家治国的弊端未有显露,反而列国因变法而强,秦王孙如何能轻易断言,还是将话收回去罢。”

他着实欣赏赵政,不想看对方年纪轻轻就陷进各家学派的争端之中,同一个学说都有派别之分,例如子思、孟子学派与子弓、荀子学派多年来争论不休,更别提法家了。

秦王孙在这年龄阶段,再怎么天资聪慧,也容易受外界影响,倘若被人抨击过甚,就容易毁了天赋。

田延也爱才心切,再加是他门下弟子,有数月的师徒情分,准备抬手帮一把揭过去。

没想到赵政却没有退下,毕竟现在最缺的就是名声,他虽然知晓这是田夫子的好意,亦只能心怀歉意了。

“禀夫子,即便法家弊端尚未显露,聪慧的人也能睹微知著,看落叶而知秋,眼下法家一味讲究严刑峻法,以重法压庶民,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何况弟子观列国之法,常止于贵族,而暴于下民,律法有不公,如何上下同心?”

“再者,法的施行在于人,然而天下贤人难求,导致‘法’在实行过程中必会难上加难,因此包庇权贵,下虐百姓与庶民者不可胜数。”

“不解决这些问题,任何变法图强皆无从谈起。”

望着慢条斯理,娓娓而谈的赵政,田延忽然感到一阵头疼。

又恰巧抬头望见了站在院门口的祭酒荀瑶与另一位白须老者都在侧耳倾听。

田延一愣,接着叹息摇头,暗道:“秦王孙,我是帮不了你了,要仅是祭酒听到还好,可惜他带来的那人,老夫可没办法让他忘记今日事……”

见没办法阻止,田夫子就只能任由嘴发麻,继续问道:“秦王孙既然能提出法家之弊,可有解决之术?”

在诸子百家盛行之时,不是随便提出理论就能了事,所说的“道”不能仅有思想与见解,还要给具体方法和手段,也就是“术”。

任何学说里面的道都包含着术,不能给具体有效的实践方法,那就是空谈。

“自然有……”赵政整理一下思绪,气充志定道:“法家之弊端,需用法、理、情三者兼行,以法作为国家夯土基石,再加公正之理,人性之情。”

“如此一来,纵使律令严厉,也不会暴虐欺人,夫子以为如何?”

“其次,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赏罚有效,上下同行。”

“再者,凡有盗、杀者不可速刑,皆由宫廷大王最后过问,这样方可避免重法弊害。”

把这一番话说完,赵政立即低下头,从自己的座位底下掏出数卷竹简,恭敬地递过道:“夫子,这是弟子对于翻阅法家先贤之说,整理总结出来的十三篇,关于法家的阐述,还望夫子斧正。”

与此同时,赵政也在内心感慨道:“韩非对不住了,我也是在救你啊,避免你死在秦国。”

自从决定名动列国,赵政苦思冥想数日,觉得没有比《韩非子》的篇章问世,更能在天下一石惊起千层浪了。

再加他后世而来,熟知法家的弊端,也知道如何避免,再添加一些新东西进去。

况且诸子百家学说都是互相借鉴,比如荀子就把当年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里面的道。

理解成:“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君子之所道也。”

既然诸子都是这样,那他也把黄老之学与荀学里面的精华,往法家的筐里装。

孟子说:“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墨子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还有荀子提出:“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申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长养之,如保赤子。”

在赵政看来,诸子都是觉得眼下的时代太过残酷,于是纷纷给出方法。

可惜因为内外掠夺不断,没有哪国君王敢用儒家、墨家、道家等学说治国,几乎都青睐能够立竿见影的法家。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法家为底色,把诸子百家精髓全倒进去。

就在这时,从门外传来一道迫不及待的声音:“等等,让老夫先看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