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国家请我修国宝 第45章 开工

作者:虽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01:18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王老板像是被兜头拍了一掌,愣了两秒,才蹦起来:“你说啥?你修的?!”

“嗯,”沈砚舟点头,补了一句,“修完,我本来也附了修复说明,结果他撕了。”

王老板本想问这罐子到底修了哪里,他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但听到这话,却突然一瞪眼:

“他撕了?你还让他拿出去当整的骗人?!”

沈砚舟却笑了笑:

“这东西价格太高了,哪怕走灰市也得找个懂行的把关。真要卖,就不可能跳过专业的眼,专业的工具一照就露馅了。到时候,没人敢给他出手。”

“啥工具……?”

“……”

半小时后,沈砚舟拿着一包石英粉、一包轻钙、各色矿料、50、800、1200目砂纸各一卷、一把旧钢针刷,还有几根毛竹棍和小玻璃碗,打算拿了当调粉碟用。

另一边,王老板则是提着一袋子“沈砚舟推荐”的“初学者套装”,信誓旦旦今天下午回去就要修出个门道来。

结了账,沈砚舟把袋子系紧,临出门前老板喊住他:“诶你上次那个碎了的砚台,不是还问我有没有材料吗?修得咋样?”

“已经修好了,器主送了两盒点心。”沈砚舟笑着挥手。

“诶呀,你这手艺啊——早晚得有人求你进博物馆。”

……

回铺子时,已近晌午。

他刚把门打开,还没来得及卸下材料,就听见门口一个稳重的女声:

“沈师傅——”

是姜小姐的助理,穿着一身浅灰西装,手里提着一个黑布袋,还有一张黄信封。

“这是姜总托我送的。”助理笑道,“里面有多种彩粉、釉剂,还有您要的手工金粉,另外还有旧厂档案一份,民国时期广彩厂的,您可以参考一下色号和调料比例。”

沈砚舟接过,解开布袋,里头赫然是各类细瓷彩料罐,每瓶底都贴着标签:

“珐琅彩粉、进口彩料”

“低温玻璃粉(釉粉)”

“描金料/铜金改良型(未稀释)”

“软黄釉底彩/含铅”

“……”

他指尖在一个“含铅”的标签上轻轻顿了一下,低声道:“这料挺老的了。”

“是姜总去顺德那边找的一位老师傅借来的样品。”助理回道,“当年那位是广彩厂的彩绘工头,退休后就一直住在乡下,这几瓶东西都是当时留下来的。不过姜总说,化学性质放久会变,不一定好用,您看着来。”

沈砚舟默默点头。

这些材料,大多是此时还未工业化销售的,不公开流通。他去普通的材料行自然是没能收到,不过好在姜小姐公司那边,确实准备周全。

他轻轻打开另外一个发黄的纸袋,里头大概是三张纸,上头手写字体注明:

【三益厂说明】

粉绿02号调配方法:铜氧绿加白钛粉,稀释比1:1.2

金线:掺胶金,需用猪鬃小笔,一次性描完,切忌二次回笔

黄釉:含铅,不可火烧,宜自然干透……

……

沈砚舟扫了一遍,便先收好袋子,对助理说:

“替我谢谢姜小姐。”

“她说了,不用谢。”

助理笑笑,又补了一句:

“她说,只要你能修出来,这套瓷肯定就是她这次策展里,不被看好的那个‘意外惊喜’……您东西收拾好了吗?您好了跟我说,我带您去工作室。”

……

两小时后。

窗外风声安静,下午的阳光落在木格窗棂上,一道一道,斜斜地,把台面上的瓷盘照出一抹亮丽的色彩。

沈砚舟站在靠墙的操作台前,双手戴着极薄的医用乳胶手套,正把白绒布一点点铺开,把那件广彩杯端端正正地放上中央。

这不是他的工作台;这间房也不是他的铺子。

这里正是姜尹那边提供的工作室。

姜小姐当时问他:“你想一个人修,还是来我们这边?”

他说:“彩料最好要恒湿恒温,釉粉怕潮,夏季多雨,我铺子里最近有点潮了,你们如果有工作室,那我可以过去。”

第二天,姜尹就找到了一个城南山庄东南角的临楼——

原来是园区内的一个旧陶瓷教研室改建的空间,两层,二十来平方的修复室,一台德产低温炉,两台带偏光镜头的台灯,还有一台不知从哪儿找来的日制“精工天平”。

“上回给上博外借藏品修过画轴的一个人留下来的。”

姜尹的助理站在门口解释说。

他说“挺好”,便在这安顿了下来。

天气一放晴,光从窗边树叶缝隙间落下来,照在桌上的瓷杯上,把那点浮金反出一圈淡光。

沈砚舟坐在工作台前,抹了抹手,把那只广彩杯轻轻转了一圈。

他手上的器物是偏小的对杯中的一个,胎略灰,釉光虽亮,仔细看却略带一层泛青的灰雾感。

表面绘有珐琅黄地的菊花纹,其间点缀着几只用粉绿描出的蝴蝶,中间还有盘龙缠绕,构图不拘,颜色说不上雅,甚至有点另类,透着一股彩绘师想要“放开干”的劲。

至于构图——光看这构图,乍一看像是学生不按规矩来的另类习作,又像是沈砚舟判断的那样,是当年某个广彩厂准备“搞出点大活”的试水产物。

他先戴上手套,把杯底翻过来,再次确认那行英文落款:

Foreign Order Sample No.21

这类器物在2002年基本没人当回事,大多被视作低劣的“伪清瓷”或“南洋仿”,但他知道——到了二十年后,有些文化展馆里反而有几个在认真做这批“被误解的瓷器”。

姜尹交给他的任务,显然有她自己的眼光。

沈砚舟看了看墙上的挂钟,下午两点三十五。

距离交货还有十五天不到的时间,也就是整两周。

对于修复这一行,这个时间算是特别短了。

姜小姐那边的意思,是尽量修,能修一件是一件。

沈砚舟呼出一口气——该正式开工了。

而开工第一件事,什么都不用做,得先拍照,存档。

他从助理放在一旁的背包里拿出一只黑盒,打开。

里头是一套专业文物影像工具:佳能EOS-1V胶卷机、50mm能拍微距的镜头、打光灯、测光表、小三脚架,还有一份拍摄流程清单。

全是姜氏公司借调送来这边工作室的,包装严密。

——要不是这些设备,光靠他铺子里那台小破相机,根本拍不出这只杯子断口的细节处。

而先拍照,就得先调光。

一组正面白光,一组侧光,再开紫外灯——釉层下浮起两处水痕状的深色点,似是胎质中煤灰杂质未净。

调好光后,沈砚舟举起相机,正准备按快门——

手机突然响了,沈砚舟才想起自己忘把手机关机了,好在是没开始做细活。

他拿出手机一看,居然是王老板来电。

刚接起来,就听见对面的大嗓门儿嚷嚷起来:

“诶小沈,我问你啊,那个什么粉——你说那个‘轻钙石英粉’是不是能当墙面补灰用?”

“?”

“……我不是说今天试试修瓷吗?我调了点石英粉试试,感觉上去之后颜色不对,而且怎么过十分钟就干裂了?感觉没法修瓷器了,但正好我这边墙掉粉了,能不能用这个粉来补墙啊?”

沈砚舟一边调光圈一边说:“比例不对,你粉放太多了。

“另外,修墙面建议你用水泥。”

“哎呀,开玩笑的嘛,我开玩笑的……我不是修墙面,我是练手,学修器。”

沈砚舟听了这话,轻笑了一声,“你修什么器?”

“就我那只仿清的花口碟呀,边上断了俩角。其实不值钱,我寻思练练手。”

沈砚舟摇摇头,回道:“这东西对新手来说难度不低的。材料的比例,你要按照书上的配方来,步骤得一步步照做,不能想当然,修器得慢慢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