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国家请我修国宝 第100章 多做一些

作者:虽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01:18
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他看着补片下缓缓透出的痕迹,站着没动。

两分钟。

五分钟。

看见没什么异样,他没闲着,而是转身开始准备记录表,详细记录流程、材料、时间点、操作人、操作部位和下一步计划。他写得很快,也很整齐:

“下午15:18开始,练习残页样片修复。

纸性偏脆,属旧生宣,纤维发干,起边断裂明显。

材料:净皮宣纸(米白)1片,小麦糨糊,吸潮纸,羊毛刷。

步骤:裁纸,啜边,喷雾整纸,点糨糊,中刷外扫,覆压静置12小时。

备注:贴边羽化良好,无溢糨,无鼓边。”

写完后,沈砚舟隔着玻璃板看过去。

即便从极斜角看去,也几乎难辨拼接处的接缝。

沈砚舟盯着那一线纹理,眉心没皱,嘴角也没笑,一脸平静面无表情。

整个流程半小时不到,他也并没打算表现什么。

这种缝,他做过很多遍,不为炫技,只为稳妥。他知道这种程度,不算惊艳,也不是天才之作,但如果有老手来验,起码挑不出“原则性错误”。

旁边那旧风扇哗啦啦地转着,修复室里依旧安静。

想了想,他收了工具,将刷具洗净晾好。

完了,他便坐下喝了口早上带来的的红茶。

偏甜,沈砚舟皱眉,王老板居然在里头加了糖。

他把保温瓶放在一旁,仰头靠在椅背上,放空大脑。

外面有脚步声传来,像是谁从办公室方向走过来了。

——然而来的人却不是老于。

助力过来低声对沈砚舟说老于他们有点事情,今天来不及管他的事情了,麻烦他明天再过来。

沈砚舟点点头,没有多说。

他慢慢合上了笔记本,把纸放平,把工具码齐。

正好,现在纸压着,也看不出效果,可以明天再来等验收。

这不过最简单的试样。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如果真要修那副宋人残卷,得下些功夫。

第二天,沈砚舟来得很早。

修复室里闷而安静。

沈砚舟把玻璃板轻轻抬起,揭开吸潮纸。

昨天补过的那道撕裂口已经稳稳粘合,边缘羽化得干净利落,从正面几乎看不出修补痕迹。

他用指尖轻轻触了触,纸面平整,没有起翘。

这本只是老于交代的“试着补个边角虫蛀”,做完即可。

可眼下四下无人,修复室静得只能听见风扇的嗡嗡声。

过了一会儿,人陆陆续续到了,却不见老于的身影。

直到九点多,沈砚舟才得知,老于他们要出去一趟,得要下午才能回得来。

沈砚舟坐在椅子上慢慢转了一圈,着实也是有些无聊,想了想,索性把工具重新摊开:

既然已经压好了,干脆把完整流程也做一遍,反正之后也是要做的。

虫蛀缺损处已经稳妥贴好补纸,纸色虽略浅,却与原宣的纤维方向一致,透过光看去,没有死口。

接下来,就该补字。

沈砚舟把残页横过来,凑近了仔细端详。断裂的是“山”字的一撇,墨迹在虫洞两端留下一头一尾,中间却空了一截。

他先用指尖轻轻摩挲纸面,确认补片已经牢固,再伸手去拿最细的一支小狼毫。

第一步,是勾轮廓。

笔先不蘸墨,而是蘸了点清水,在墨迹断口两边轻轻探试。水迹渗得很慢,说明底部胶矾处理有效,可以落墨。

他这才蘸淡墨,先顺着残笔的走向,从左端轻轻挑出一道内勾,再从外缘勾出一道。

两线之间仅容毛笔尖入,正好给补墨留下通道。

笔势不快,像是给原笔画描出一个若有若无的影子。

第二步,则是调墨。

案边砚台里已有一池淡墨,他又把笔在砚边蹭了几下,逼出多余的水分。

墨色要淡于原迹半分,才能既连贯又不显突兀。

他抬眼再对照一下残笔的粗细与收势,才落笔。

第三步才到关键的补墨。

笔尖在两道勾线之间缓缓游走,先是轻轻一点,探出一个过渡,随后顺势拉直。

他的手稳得没有一丝颤意,气息压得极低。

补上的墨迹从浅到深,渐渐与残留的笔端衔接。待到最后收笔处,他刻意留了一点余白,没有把断口完全掩去。

远看,笔画完整;近看,仍能分辨出补痕——这才符合修复的规矩。

最后一步是定色与收尾。

他把笔收起,趁湿未干,用羊毫刷轻轻从背后拂过,使墨迹与补纸纤维更好贴合。

然后把残页平放在吸潮纸上,覆一张净宣,再压一块干净的玻璃。

记录表上,他写下:

“……双勾补墨一笔。墨色较原迹淡,笔势顺畅,收笔有留痕以示修补痕迹。

整体状态良好。”

写完,他放下笔,目光透过玻璃板斜看。

那道断裂的笔画,如今在纸上重新连贯,若不凑近,几乎难辨缺损。

沈砚舟神情依旧平静,换着角度,换着光线,看了几圈,才点了点头。

这不过是几十遍重复练习中的一次。

……

时间走到傍晚四点半,老于才从办公室里回来。

身后还跟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的,那位之前问话的姓赵中年修复师,以及一位戴眼镜、三四十多岁模样、文气的技术员。后者在也苏州馆里多年,人称“顾师”,一口苏北腔,说话慢吞吞的,但眼光极毒。

老于他们走进来时,沈砚舟正坐在座位上喝他的茶。

今天这杯是他自己做的,没有加糖,喝着温凉微苦的茶,他脸上露出一抹笑。

“做好了?”老于的语气里还带着几分惯性的半信半疑。

沈砚舟站在桌边,正在喝水,闻言点头。

“哪块?”顾师凑过来。

沈砚舟道:“只是一块试样。”

顾师蹲下来,一边戴上手套,一边嘟囔:“上次是那个小林贴得太湿了,褶一堆……”

他用夹子轻轻夹起纸张一角,端详了十几秒,眉头微微皱起。

“你说你补过了?”

“是的……”

然而沈砚舟还没来得及说完,旁边的老于却发话了。

他并没有急着凑过来,而是说:

“我只让他贴了边角,补墨没让他做。”

“……可这边这口裂的,不还在吗?”顾师把纸往灯下推了一寸,“这边这道裂缝,边毛还起着的,没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