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在装修界当大能 第28章 双碳东风与国际竞合

作者:鱼中飞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4:53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2022年春,国家住建部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红头文件,像一阵东风吹遍建筑行业——文件明确要求“2025年前,新建建筑装配式装修占比≥30%,环保材料使用率≥80%”,各地政府随即出台配套政策:采用绿色建材的项目可获10%-15%的补贴,达标装配式项目优先纳入“保障性住房示范库”。

凡筑的会议室里,老陈正对着全国保障房项目地图标注“可落地机会”,红色圆点密密麻麻覆盖华北、华东:“沧州、济南的甲方已经来对接,只要我们的竹纤维板和装配式技术能满足‘绿色评价标准’,后续50栋楼的订单直接签;四川、云南的竹产区政府还主动邀请我们建生产基地,承诺免三年土地租金。”

林凡手里捏着竹纤维板的“碳足迹报告”——从竹材砍伐、运输到生产,全流程碳排放量仅28kg/㎡,是传统木质密度板的1/3。这正是“双碳目标”下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凡筑从“行业标杆”迈向“政策宠儿”的关键。

绿色转型:从“产品”到“生态”的升级

第一步是扩大环保材料产能。老陈带着团队用半年时间,在四川宜宾、云南昭通建起两座竹纤维板生产基地,引入“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系统”——每一块板材都有专属二维码,扫码可查“竹材来源(具体山头)、运输里程(碳排放数据)、生产能耗(光伏供电占比)”,甚至能看到竹农的增收记录。

“这不仅是环保,更是‘透明化’的延伸。”林凡在基地投产仪式上对媒体说,“业主买的不只是一块板材,是‘零碳、惠民’的承诺。”宜宾基地投产首月,就接到宜家装修的欧洲订单——对方看中的正是“碳足迹认证”,这让竹纤维板成为国内首个进入欧洲主流市场的装修材料。

第二步是推动行业标准制定。苏晴牵头,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历时三个月完成《装配式装修绿色评价标准》的起草,首次将“碳排放量”“环保材料占比”“施工能耗”纳入核心指标,比如“装配式项目全周期碳排放需≤300kg/㎡”“竹、木等可再生材料使用率≥50%”。

这份标准被住建部列为“行业推荐标准”,凡筑的生态联盟成员率先受益——联盟内的中小公司按标准施工,拿到的政府补贴比非联盟企业高8%,2022年下半年,联盟成员从300家增至500家,覆盖全国40个城市。

第三步是培训“绿色工匠”。老赵的“凡筑工匠学院”新增“低碳施工课程”,教工人“如何减少切割废料(降低材料损耗)”“如何优化水电布线(减少能耗)”,甚至包括“施工垃圾分类回收”的规范。全年培训的1万名工人中,8000人获得“绿色施工技能证书”,成了开发商争抢的“香饽饽”——济南保障房项目的甲方明确要求“凡筑培训的工人优先进场”。

国际竞合:标准博弈与“中国方案”出海

绿色转型的同时,凡筑的国际业务迎来“标准博弈”的考验。2022年秋,欧洲建筑巨头圣戈班在德国慕尼黑建材展上公开质疑:“凡筑的竹纤维板虽有碳足迹认证,但未通过欧洲EN 312标准的‘长期耐候性测试’,不适合欧洲潮湿气候。”

同期,日本骊住在迪拜项目上发难,以“凡筑的装配式技术不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为由,向迪拜政府提交“替代方案”,试图取代凡筑的合作地位。

“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标准话语权’的争夺。”苏晴组建“国际标准团队”,制定三步走策略:

1.标准对标:将竹纤维板送至德国莱茵TÜV实验室,按EN 312标准做“2000小时耐候性测试”——结果显示,板材在湿度95%、温度交变(-10℃至40℃)的环境下,性能无衰减,远超标准要求;装配式技术则通过英国BS 8103标准认证,证明“抗震等级达C级,符合中东地震带需求”。

2.案例输出:把沙特、迪拜的项目做成“国际标准案例册”,用数据说话——沙特项目的装配式施工效率比当地工艺快40%,碳排放量低25%;迪拜项目的智能温控系统,在夏季高温时帮业主节省30%空调能耗。这些案例被迪拜政府列为“国际合作示范案例”,骊住的替代方案被直接驳回。

3.联盟合作:与东南亚建筑协会签订“标准互认协议”——凡筑的装配式标准与马来西亚、泰国等7国的国家标准互认,凡筑的生态联盟成员可直接用中国标准在当地承接项目,无需重复认证。

2023年,凡筑的努力迎来突破:竹纤维板在欧洲的销量突破10万㎡,进入宜家的“零碳公寓”供应链;装配式技术与东南亚7国实现标准互认,凡筑在越南、印尼拿下3个EPC项目,合同金额合计2.8亿美元;圣戈班主动提出合作,希望将凡筑的竹纤维板引入欧洲高端住宅市场。

从“竞合”到“引领”:大能的格局

2023年11月,林凡受邀参加“联合国绿色建筑大会”,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代表发言。他站在台上,身后的屏幕展示着凡筑的“绿色生态图谱”:四川的竹纤维板基地(带动竹农增收)、沙特的装配式项目(中国标准落地)、东南亚的工匠培训(技术普惠)。

“绿色建筑不是‘高端奢侈品’,而是‘人人可享的必需品’。”林凡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中国装修企业的‘大能之路’,不是在国际市场打败谁,而是用‘低碳、透明、普惠’的中国方案,与全球同行一起解决‘住房安全’和‘气候危机’的共同问题。”

台下,圣戈班CEO主动起身鼓掌,骊住的代表也走上前,递来合作意向书:“希望能和凡筑共同研发‘适合亚洲气候的绿色装配式技术’。”

这一刻,林凡忽然明白,所谓“大能”,不是技术有多领先,规模有多大,而是能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行业的共同财富,将中国的标准转化为国际的共识。

2023年除夕,凡筑总部的“国际展厅”里,新增了“标准互认墙”——欧洲EN标准、英国BS标准、东南亚7国的国家标准认证证书,整齐排列在墙上。老陈拿着越南项目的最新进度报告,苏晴展示着与圣戈班的合作方案,老赵则在规划2024年的“国际工匠培训营”,计划培养1000名掌握中国标准的东南亚工人。

“2024年,我们要推动‘中国装配式标准’纳入ISO国际标准体系。”林凡看着团队,“还要彻底清算滨江壹号的遗留问题——那些躲在暗处的势力,不该再影响行业的进步。”

窗外的烟花照亮了江城的夜空,凡筑的“全球业务地图”上,绿色的“双碳项目”标记已覆盖亚洲、欧洲、中东,蓝色的“标准互认”网络正向外延伸。林凡知道,2024年的战役,既是“国际标准”的攻坚,也是“历史旧怨”的终极清算——而这,正是“大能之路”必须跨过的最后一道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