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2020年1月23日,江城封城的消息传来时,凡筑的12个在建工地刚停下施工。财务总监拿着紧急核算的报表冲进林凡办公室,声音发颤:“林总,所有项目停工,工人工资、场地租金、银行贷款利息,每月固定支出800万,现金流最多撑3个月。上海、深圳的业主已经开始闹了,有10家要求退还预付款,不然就起诉。”

窗外的街道空无一人,往日繁忙的工地只剩下蓝色防护网在寒风中晃动。苏晴的手机里堆满了消息:迪拜项目的甲方发来了“逾期警告函”,国际航班停运导致技术人员无法到场;合作的材料商说“仓库被封,无法发货”;甚至有两个项目经理提出了辞职,理由是“看不到希望”。

绝境求生:数字化转型的“三板斧”

林凡没有陷入慌乱,他想起2016年对抗沪上安居时的绝境——那时比现在更难,但靠“提前准备”和“打破常规”挺了过来。当天下午,他召开全员线上会议,在屏幕里对着两百多名员工说:“疫情是危机,但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契机。我们要做三件事,活下去,还要活得更好。”

第一斧是“云监工”稳业主。苏晴带着市场部,把每个工地已完工的工序拍成高清视频,配上进度说明和后期规划,每天上午10点准时给业主发“装修日报”;下午3点开启“工地云直播”,用无人机航拍工地全景,镜头拉近能看到已铺设的水电线路、墙板拼接缝,业主有疑问可以实时留言,项目经理当场解答。

上海“滨江壹号院”的业主陈先生,原本天天打电话催退款,看了三天直播后发来消息:“你们的工地很规整,水电线路走得比我之前看的公司都规范,我等得起,不用退款。”这场“云监工”不仅稳住了90%的业主,还吸引了新客户——有业主把直播链接转发到业主群,一周内就有5家主动咨询签约。

第二斧是“数字课堂”练工人。老陈带着技术部,用一周时间上线了“凡筑数字施工指导平台”,首批上传50门课程,从“装配式墙板安装”到“智能预埋线路规范”,每节课都有3D动画演示和老师傅实操视频,工人用手机就能学,学完还能在线考试,合格后发“电子技能证书”。

老赵每天晚上8点准时在平台开“线上答疑课”,对着镜头演示“墙板基准线校准”的细节,工人在评论区发自己的练习视频,老赵逐一点评。有个年轻瓦工说:“以前跟着师傅学,好多细节师傅没讲透,现在看视频反复琢磨,终于学会了‘薄贴法’的诀窍。”

第三斧是“线上签约”拓新单。苏晴团队打通了“线上设计-报价-签约-支付”全流程:用VR软件给客户做“装修效果图”,客户在家就能“身临其境”看方案;电子合同支持在线签署,预付款通过第三方监管账户,业主确认进度后再放款。2020年2-3月,凡筑通过线上签约的新项目达32个,比去年同期还多了20%。

意外收获:从“自救”到“行业共享”

“数字施工指导平台”上线半个月,注册用户突破1万,其中60%是其他装修公司的工人。有个外地装修老板私信老陈:“能不能开放更多课程?我们的工人只会传统工艺,想学装配式技术找不到地方。”

林凡当即决定:“基础课程对全行业免费开放,只对深度合作的公司收进阶课程费用。”这个决定让平台用户三个月内突破10万,成了行业最大的“线上施工培训平台”,住建部甚至把它列为“疫情期间工人技能提升推荐平台”。

2020年4月江城复工后,凡筑的工地成了“标杆”——工人经过线上培训,工艺熟练度提升30%;“云监工”积累的口碑,让凡筑成了“靠谱装修”的代名词,济南、沧州的保障房项目主动追加订单;“线上签约”模式被行业协会作为“疫情期间装修服务规范”推广。

2021:常态化下的“智能爆发”

2021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线下装修需求回暖,但“智能家居”的需求迎来爆发——人们宅家时间变长,越来越多人希望“用手机控制灯光、空调、窗帘”,甚至“远程监控装修进度”。

林凡抓住这个机遇,升级“绿智家”系统,推出“无接触装修”服务:从设计到施工,全程线上沟通;装修完后,业主用手机APP就能“验收”,点击“墙面平整度检测”,APP会自动对比国标数据,有问题直接标红,工人“一次性整改”;入住后,智能家居设备可以直接接入系统,不用再凿墙埋线。

深圳“湾玺公寓”的项目,率先采用这套服务。业主李女士在国外出差,通过APP完成了所有验收,还远程设置了“回家模式”——每天下午6点,客厅灯光自动亮起,空调调到26℃,窗帘慢慢拉开。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操作视频,配文:“凡筑的智能装修,让我在国外也能‘提前回家’。”

这个案例被《人民日报》报道,凡筑的“数字化装修”成了行业标杆,一线城市的高端项目签约量排到了2022年。

国际业务:远程技术破“人员困局”

国际业务也迎来转机。凡筑开发了“远程技术支持系统”:给沙特、迪拜的工地配备4K直播摄像头和AR眼镜,国内的老师傅通过屏幕“远程盯工”,工人戴着AR眼镜,能看到叠加在现实中的“施工指引线”,比如“墙板拼接缝要控制在2mm内”,指引线会自动标出位置;遇到难题,老师傅可以通过AR眼镜“圈出问题点”,实时讲解解决方案。

迪拜项目的本地劳工萨利姆,之前总学不会“智能预埋线路”,用了AR眼镜后,三天就成了“技术骨干”:“就像有个中国师傅在我身边手把手教,太神奇了。”2021年底,迪拜项目不仅赶上工期,还因“数字化施工创新”被迪拜政府评为“未来新城示范项目”,凡筑又接到了阿布扎比的两个新项目。

两年逆势增长:从“活下来”到“领路人”

2021年除夕,凡筑的年度总结会上,屏幕上的业绩数据格外亮眼:全年营收突破15亿,比2019年增长50%;数字化业务收入占比达25%,“数字施工指导平台”注册用户超30万;国际业务覆盖8个国家,营收占比提升至30%。

林凡看着墙上的“数字化转型时间线”——2020年2月上线“云监工”,4月开放“数字课堂”,9月推出“线上签约”;2021年3月升级“绿智家”,10月落地“远程技术支持系统”,每一步都踩着危机的节点,却走出了一条向上的路。

“2022年,国家要推‘双碳目标’,环保材料和装配式装修会是风口。”林凡对着团队说,“我们要扩大竹纤维板产能,还要推动‘中国装配式标准’与国际互认——真正的大能,不是在危机中活下来,是带着行业一起向前走。”

窗外的烟花再次升起,苏晴拿着与宜家装修的合作意向书,老陈展示着东南亚市场的调研数据,老赵在笔记本上写着“2022年国际工匠培训计划”。林凡知道,疫情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让凡筑从“中国标杆”向“国际引领者”迈进的契机。而2022年的“双碳东风”,将是下一场战役的起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