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爬到头顶时,灶房的红糖糊糊见了底。艳红舔着嘴角的糖渣,辫子上的红头绳沾了点黏腻,在日光里亮得发闪。三奶奶纳鞋底的针“嗒“地戳在布上,抬头往院外瞥了瞥:“这天头,怕要下。“
二柱正往灶膛添柴,听见这话顿了手。灶膛里的火“噼啪“响,映得他手背暖烘烘的,可后颈忽然泛起凉意——不是今早的水草腥,是土腥气,混着点甜,从院角磨盘那边飘过来的。他转头看,磨盘安安静静蹲在那儿,磨眼里积着层薄灰,像是今早自己转的事压根没发生过。
“看啥?“娘端着空碗往灶台放,碗沿擦过他胳膊,温的,“锅里还馏着红薯干,够你下午嚼的。“
二柱“嗯“了声,目光却没挪。磨盘底下的缝里渗着点黑,不是泥,是湿乎乎的,顺着石缝往下淌,淌到地上洇出个小印,跟灶房墙上那些差不多,只是这印在动,慢慢往门口爬,爬得极慢,像拖着啥沉东西。
“别瞅了。“三奶奶忽然开口,手里的线“嘶“地扯断,“该来的......挡不住。“
话音刚落,院外忽然传来“咔嚓“声。是老槐树的枝子断了,粗的那根,之前王老实头总靠着编筐的,这会儿斜斜地坠着,枝桠间挂着点东西,蓝的,是块布,被风吹得晃,晃着晃着掉下来,落在地上“啪“一声——是王老实头那件蓝布褂子,扣子还掉着两颗,只是前襟破了个洞,洞里塞着团黑泥,泥里露着半截柳条,正是今早他抽土坑的那根。
艳红忽然往二柱身后躲,红袄角抖得厉害:“它......它跟着呢......“
二柱抓起锨就往外走,刚迈过门槛,脚忽然踩进个软东西里。低头看,是磨盘底下爬过来的黑印,这会儿涨到巴掌大,印里泡着根头发,长的,绕在他鞋帮上,解不开。他没敢动,余光瞥见褂子那边的泥在冒气,白的,腥的,闻着跟井里的味一样。
“别踩。“娘跟出来,手搭在他肩上,暖的,“那是井皮的涎......沾着了......就脱不开了。“
二柱往旁边挪脚,刚躲开黑印,褂子忽然自己翻了个身。破洞对着他,泥团滚出来,落在地上“噗“地散了,散出些碎骨,小的,白的,是指节骨,上面还沾着点肉渣,没烂透。他心里一揪——王老实头怕是没了,连骨头都被啃成这样。
“井没填实。“三奶奶慢慢走出来,手里还捏着没纳完的鞋,“坟头土压不住......它在底下翻呢......“
二柱没说话,攥着锨往村西头走。娘没拦,只在他身后说:“带上木盒......里面的红糖......能镇它三分。“他摸了摸怀里,木盒还在,硬的,不渗泥了,只是沉,比今早捞瓦罐时还沉,像装了块铁。
村路比早上亮得多,可芦苇荡阴沉沉的。秆子全往一边歪,不是风刮的,是被压的,秆缝里的白影更多了,东一个西一个,有的站着有的蹲着,都往井那边瞅。二柱没敢看,攥紧锨往前走,走到晒谷场时,忽然看见场边的草垛在抖。
不是冒烟了,是整个在颤,“簌簌“往下掉草,掉着掉着塌了半边,露出里面的东西——是王老实头,蜷着身子,脸埋在草里,后颈插着根柳条,扎得很深,柳条尖从喉咙穿出来,沾着血,还在冒泡。他身上没穿褂子,光溜溜的脊背爬满黑印,跟井壁上那些人脸印一样,只是这些印在动,慢慢往心口凑,凑得越来越密,像要把他裹起来。
二柱没敢靠近。草垛塌的地方还在往下陷,陷出个坑,坑里渗着水,黑的,往四周漫,漫过王老实头的脚时,他忽然动了动——不是身子动,是手指,蜷了蜷,指甲抠进草里,抠出些黑泥,泥里裹着颗牙,大的,黄的,是王老实头的,他左边槽牙去年掉过一颗,二柱记得。
“救......救......“
王老实头忽然开口,声音从喉咙里挤出来,哑得像破风箱。脸慢慢抬起来,眼还是白的,却滚出两行泪,红的,是血,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黑水里“滋“地响。他看着二柱,嘴角扯了扯,像是要笑,却从嘴里掉出个东西,圆的,硬的,是颗石子,被他含了很久,磨得溜光。
二柱忽然想起小时候,王老实头总揣着石子,说编筐时咬着能定神。那时候他还讨过,王老实头没给,只塞他块红薯干,说“石子硌牙,哪有这个甜“。
“带......带它走......“王老实头的手指往自己心口指,黑印已经爬到那儿了,正往肉里钻,“井......井底......还有......“
话没说完,他忽然“嗷“一声叫,身子往坑里缩,缩得极快,像被啥东西往下拽。黑水里冒出无数手,白的,抓着他胳膊往水底拖,拖得草垛又塌了大半,把他彻底盖进去。坑里的水“咕嘟咕嘟“冒,很快漫过二柱脚边,水里漂着个东西,蓝的,是王老实头掉的那颗扣子,被浪打得翻来翻去。
二柱攥着锨站在原地,没动。他知道救不了,就像今早红袄影子说的,往井里扔过东西的,井皮不会放。可王老实头说井底还有啥?难道井皮不止一个?
“走了。“娘不知啥时候跟过来,手里捏着那块蓝布褂子,破洞对着太阳晒,“再晚......它就爬进村了。“
二柱跟着往井那边走,脚步沉得很。怀里的木盒越来越烫,烫得胸口发疼,像揣了块烧红的炭。快到井边时,忽然听见“咕叽“声,是脚踩在泥里的响,可这响不是他弄出来的——井边填的土在动,不是往下陷,是往上鼓,鼓出个小包,包上的草在抖,抖得草叶上的露珠全掉了,掉在土上“啪嗒啪嗒“响。
“它要出来了......“红袄影子的声音发颤,从二柱袖管里钻出来,红袄角沾着点土,“瓦罐......瓦罐底掉了......镇不住它的魂了......“
二柱往鼓包那边走,刚走两步,土包忽然“噗“地炸开。黑泥溅得满脸都是,腥的,腻的,还带着点甜腥味。泥里滚出个东西,圆的,黑的,是瓦罐的底,碎成了三瓣,瓣缝里缠着些头发,一缕缕的,绕成个球,球上沾着块布,红的,是艳红的袄角,被泥泡得发沉。
艳红“哇“地哭出来,往娘身后躲:“我的......我的袄......“
二柱没顾上哄她。炸开的泥坑在变大,坑里露着些东西,是他今早填的土,这会儿全变成了黑泥,泥里埋着无数骨头,大的小的都有,挤得满满当当,有的还在动,互相蹭着“咔吧“响。他忽然明白王老实头说的“还有啥“了——井里不止泡着村里走的人,还有更早的,说不定是建村时就埋在井边的,全被井皮攒着,当吃食。
“快......拿红糖......“三奶奶忽然喊,声音尖了些,“撒进去......甜能克腥......“
二柱赶紧摸木盒,刚打开锁,泥坑里忽然伸出个东西。不是手,是个脑袋,圆的,黑的,没脸,只有个窟窿,窟窿里往外淌着泥,淌到地上汇成小流,流到他脚边就变成手,抓着他脚踝往上爬。他认出这是井皮,早上被他用坟头土压着的那个,只是这会儿比之前大了圈,窟窿里还卡着块碎骨,是娘的指骨——今早他明明看见指骨漂在水面,怎么会被它含在嘴里?
“娘......“二柱急了,手一抖,红糖掉在地上,滚进泥里“滋“地化了。
娘没说话,忽然往泥坑里跳。二柱想拉,没拉住,只抓着片灰布褂子的角。娘落在泥里没沉,站得稳稳的,窟窿脑袋刚要往她身上凑,她忽然从怀里掏出个东西——是那颗铜扣子,掉了漆的,被她攥得发亮。往窟窿里一塞,正正好卡住,井皮“嗷“一声叫,脑袋往回缩,缩得极快,拽着泥里的骨头“哗啦啦“响。
“快填!“娘回头喊,脸上沾着泥,却在笑,跟生前一样,“用灶膛的灰......烧透的那种......能烧它的皮......“
二柱往村里跑,跑得比今早还快,路过家时没进门,直接冲灶房,抓着灶膛边的灰就往筐里装。灰是热的,烫得手心发疼,可他没敢停,抓满两筐又往井边冲,刚跑到一半,看见艳红站在路边,红袄角扯着三奶奶,三奶奶手里拿着双鞋,蓝布面的,绣着小莲花,一双,只是鞋底子沾着黑泥,泥里露着根针,锈的,是昨晚钉扣子的那根。
“三奶奶说......鞋能堵它的嘴......“艳红的声音带着哭腔,却没躲,“针......针能扎它的眼......“
二柱没说话,抓着筐往泥坑冲。娘还站在泥里,褂子前襟也破了,胳膊上抓着几道血印,正用石头压铜扣子,不让井皮拽出去。见他来了,往泥坑中央指:“那儿......是它的嘴......往那儿填......“
二柱扬着灰往中间撒。热灰落在泥里“噼啪“响,烧得井皮直叫,窟窿里的扣子抖得厉害,眼看要掉。三奶奶跟着过来,把鞋往窟窿上一扣,正正好盖住,鞋底子的针扎进去,黑泥立刻往外冒血,红的,腥的,溅在鞋面上,把小莲花泡得更亮了。
“还差......还差啥......“二柱喘着气喊,灰还在撒,可泥坑还在鼓,比刚才更凶。
“还差......你的血......“井皮忽然开口,声音不是尖的,是闷的,从泥里钻出来,震得地面都颤,“你娘的血......甜......你的......也该甜......“
泥里忽然伸出无数胳膊,白的,抓着娘往窟窿里拖。娘没挣,只是往二柱这边看,笑了笑:“傻小子......记着......往后别藏红糖了......“
二柱往前冲,刚要抓住娘的手,忽然看见她胳膊上的疤——圆的,油烫的那个,这会儿在流血,顺着胳膊往下淌,淌到泥里就变成火,红的,烧得泥“滋滋“响,烧得那些胳膊往回缩。他忽然明白娘为啥不怕井皮了——娘的血里有灶膛的火,是暖的,井皮是冷的,克着它。
可娘的血快流干了,胳膊上的疤越来越淡,脸也白得像纸。二柱咬咬牙,抓起锨往自己手心划——“嘶“地疼,血立刻涌出来,红的,烫的。他往泥坑里伸手,血滴在鞋面上,滴在铜扣子上,滴在娘的手上。
“够了......“娘的声音轻下去,手慢慢松开石头,“这下......能镇住了......“
话音落时,泥坑忽然往下陷,陷得极快,带着风“呼呼“响。井皮的叫声音越来越远,最后“咚“一声闷响,像是掉回了井底。泥里的骨头也跟着往下沉,沉得干干净净,只剩填的土和灰留在上面,慢慢平复,变成块平地,跟没炸过一样。
娘还站在那儿,只是身子在变浅,像被风吹的,灰布褂子越来越透,最后化成片白气,飘了飘,散了。二柱伸手去抓,只抓到点热乎气,跟灶膛里的余烬差不多。
三奶奶叹了口气,弯腰捡起那双鞋。鞋面上的血干了,黑的,小莲花还在,只是针不见了,针眼上沾着点红,是血,没干。“走了......都走干净了......“
艳红拉着二柱的衣角,红袄角不抖了:“娘......娘还会回来不?“
二柱没说话。怀里的木盒凉了,轻得像空的。他低头看手心的伤口,血也干了,留着道印,像娘以前用手指戳的。井边静悄悄的,日头还在头顶,晒得土发烫,腥气淡了,只剩灶膛灰的焦味,闻着倒踏实。
回村时,老槐树断的枝子自己落下来了,正好压在王老实头的褂子上,压得严严实实。芦苇荡不晃了,秆子直挺挺的,秆缝里的白影不见了,像是从没出现过。磨盘底下的黑印也没了,石缝干干净净,只有点灰,是灶膛里的那种。
灶房的灯还亮着,昏黄的。锅里的红薯干馏得软乎乎的,甜香飘出来,跟小时候一样。墙上的影子还在,三个并排贴着,大的那个还微微弓着,只是比早上更淡了些,像要慢慢散开。
二柱坐在灶台边,拿起块红薯干往嘴里塞。甜的,面的,就是有点噎。艳红凑过来,靠着他肩膀坐,红袄角蹭着他胳膊,软乎乎的。三奶奶坐在对面纳鞋底,针脚匀匀的,线在日光里闪,亮得像银。
没人说话,可灶房里不冷清。灶膛的火还在烧,“噼啪“响,像娘在哼小曲。墙上的影子偶尔动一下,是艳红的小影子蹭着大的,软乎乎的,像在撒娇。
二柱慢慢嚼着红薯干,忽然笑了。是啊,娘是走了,可她留下的热乎气还在;井皮是被镇住了,往后不会再响了;村里的人虽没了,可念想还在,就贴在墙上,陪着他。
日头往西斜时,三奶奶的鞋底纳完了,往艳红脚上一放,正正好。艳红站起来走了两步,红袄角扫过地面,没留脚印,可二柱觉得她走得稳当,跟真的在走一样。
天黑时,二柱把木盒放在灶台上,挨着娘的空碗。盒盖开着,里面没红糖了,只剩颗铜扣子,掉了漆的,在灯底下闪着光。他靠着灶台闭上眼,没再打盹,睡得很沉——梦里娘在往灶膛添柴,三奶奶在纳鞋底,艳红在抢红薯干,热热闹闹的,跟很多年前一样。
夜还长着,可井不响了,风也软了。老槐树的叶子沙沙响,是在哄人睡。芦苇荡的水声轻轻的,像在唱老调子。院里的磨盘不渗水了,灶台上的碗温着,墙上的影子没动,就那么陪着他,守着这个家。
往后的日子,该咋过就咋过。有影子陪着,不冷,也不孤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