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

明菜紧挨着母亲千惠子坐着,合约上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文看得她头昏眼花,但那份文件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她忍不住抬眼,目光悄悄投向坐在对面的三井拓海。

男人没有丝毫催促的意思,只是沉静地坐着,视线投向窗外。

午后的阳光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高挺的鼻梁,利落的下颌线。

三井拓海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洁的桌面上轻点,发出几不可闻的哒哒声,在静谧的会议室里,透着一种沉稳而难以捉摸的气场。

明菜看得有些出神,直到心跳猛地漏跳一拍才反应过来,耳根微微发烫,慌忙地低下头,假装全神贯注地研究那份“天书”。

时间缓缓流逝,千惠子看得很慢,很仔细。

遇到关键条款——比如“保障艺人每周完整休息日”、“艺人收入分成比例(事务所/艺人 XX:XX,远高于业内压榨新人的行规)”、“工作安排需考量艺人身心承受能力”时,她都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低声向佐藤健太询问。

佐藤健太始终面带专业而耐心的微笑,用最直白的话语解释着,偶尔拨通内线寻求法务援助。

三井拓海保持着绝对的安静,给予千惠子充分的尊重和时间。

他的目光偶尔掠过明菜,看到她因紧张而微微抿起的唇瓣,又捕捉到她偷瞄自己时那飞快闪躲的眼神。

少女的心思清澈见底,如同溪流下的鹅卵石。

三井拓海心中了然,只回以一个温和而鼓励的浅笑,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终于,千惠子合上最后一份附件,长长吁了口气。

她摘下老花镜,揉了揉发酸的鼻梁,看向三井拓海的眼神变得坚定而充满信任:

“三井社长,佐藤先生,合约看完了。条款很清晰,对明菜的保护和权益考虑得非常周全,甚至……比我想象中更好。”她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尤其是学业保障和健康保护这部分,真的……非常感谢。”

三井拓海坐直身体,神情郑重:“这是宏星的职责所在,中森太太。明菜桑的未来,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守护。”

千惠子点点头,转向女儿,语气严肃:“明菜,签下这份合约,你就不再只是个爱唱歌的女学生了。”

“要学很多新东西,可能还会遇到挫折、听到难听的声音。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中森明菜抬起头,眼中的紧张尚未完全褪去,但一种更为明亮、更为炽热的光芒已然升起。

后台的汗水、落选的不甘、拉面馆里描绘的蓝图、录音棚初体验的震撼……一幕幕在她脑中闪过。

她用力点头,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有力:“妈妈,我准备好了!我想唱歌!想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唱给更多人听!”

看着女儿眼中熟悉的倔强与渴望,千惠子露出释然而欣慰的笑容,眼眶微湿:

“好!”

她拿起签字笔,在监护人一栏郑重签下——中森千惠子。随后,将笔递给女儿。

冰凉的金属笔杆触到指尖,明菜微微一颤。

她深吸一口气,在艺人签名处,一笔一划,用尽全身力气写下——中森明菜。

十五岁的笔迹,稚嫩却清晰无比,仿佛承载着她所有的决心与梦想。

最后一个笔画落下,佐藤健太温和的掌声适时响起。

三井拓海站起身,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欢迎:“明菜桑,中森太太,再次欢迎加入宏星,从今天起,明菜桑就是宏星最重要的一员!”

“签约只是开始,”三井拓海笑容和煦,“接下来,请允许我带你们参观一下我们未来要一起奋斗的地方。”

“好的,麻烦三井社长了。”千惠子连忙应道,她也想亲眼看看女儿即将生活和训练的场所。

一行人离开会议室,佐藤健太因公务先行告退,由三井拓海亲自引路。

“刚才经过的是办公区,接下来是艺人日常的核心区域。”三井拓海边走边说,推开一扇厚重的隔音门。

唰——

一个极其开阔明亮的空间豁然眼前!三面顶天立地的巨大落地镜光洁如水面,纤毫毕现地映出人影。

镜前是长长的木质扶手,打磨得光滑温润。特制的地板泛着淡雅光泽,带着恰到好处的弹性。

角落里的音响设备、VHS录像机和体操软垫摆放得整整齐齐。充沛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入,整个空间开阔得仿佛能跑马。

“这是我们的舞蹈练习室,”三井拓海介绍道,“所有的舞蹈、形体、走位排练都在这里。镜子能随时纠正动作,地板保护关节。”

明菜踏入练习室,脚步不自觉地放轻。巨大的空间感带来一丝眩晕。

她走到镜前,看着镜中那个穿着旧裙子、略显局促的自己,又看到镜中反射出的三井拓海挺拔的身影,指尖轻轻触碰冰凉的镜面。

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未来,无数的汗水将在这里挥洒。

镜中的倒影,终将映出一个截然不同的自己?这念头让她既忐忑,又充满了滚烫的期待。

“好大啊!”明穗忍不住小声惊叹,在地板上小跑了两步,清脆的脚步声在空旷中回荡。

“明穗,小心点。”千惠子提醒着,目光也被这专业的环境牢牢吸引。

片刻后,三井拓海带着她们走向另一扇更厚实的门,门上挂着“录音重地,保持安静”的牌子。

门无声滑开。

光线陡然一暗,一个与练习室截然不同的世界扑面而来。

录音室的空间被分成内外两区。外间稍小,正对着一面巨大的隔音玻璃窗。

窗后是一个铺满深色吸音地毯的密闭小房间,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个金属支架,悬吊着一支专业麦克风。

窗前,则是一张布满推子、旋钮、指示灯、复杂如航天仪表的弧形控制台。旁边连接着开盘式录音机和波形监视器。

空气里弥漫着电子元件、灰尘与某种沉甸甸的“专业”气息。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