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环视四周,顾宇暗自思量该制作什么样的陷阱。

起初他打算用藤蔓制作套索陷阱,但要捕获这种大中体型的猎物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编织。

而且如果一个陷阱中了,那么其他野猪大概率就逃跑,付出和收益简直不成正比。

昨晚思考的时候,他想起来之前刷的短视频。

外国农场主为了清理残害农作物的野猪群,一般都用围栏圈定,随后一网打尽。

当然顾宇没有工具,只能就地取材,雨林别的不多,树倒是多的很。

“野猪群活动时喜欢集体行动,普通陷阱只能困住单只,要抓就得把整群引进来。”

顾宇对着镜头蹲下身,手指划过地面新鲜的蹄印。

“我打算做个‘围栏吊门陷阱’,用木头围出个封闭空间。”

“靠野猪拱食的力量拉断绳索,让吊门落下把它们全圈在里面,你们看它们刨食时多么粗暴,这一招肯定管用。”

他沿着野猪活动的兽道往前走,最终将陷阱位置选在一片开阔的林间空地。

这里背靠巨石,两侧是茂密的橡胶树,只有正前方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正好适合搭建围栏。

顾宇先用工兵铲在空地周围画出围栏的轮廓,长约五米、宽约三米的长方形。

一侧留两米宽的入口,其余三面都用木头封堵,形成一个“半封闭”空间。

搭建围栏的第一步是固定立柱。

顾宇从附近的杂树林里,砍了二十根多根适合尺寸的硬木,作为围栏的立柱。

这些东西还是就地取材的好,不然从营地弄好运过来就把他累死了。

他在画好的轮廓线上,每隔五十厘米挖一个深六十厘米的坑,将立柱垂直插入坑中,用泥土和碎石压实固定。

立柱露出地面的高度约一米五,足够阻挡成年野猪翻越。

为了让围栏更坚固,他还在每根立柱的内侧,用藤蔓捆绑了横向的细树枝,形成“网格状”结构,防止野猪用獠牙撞断立柱。

围栏的三面很快搭建完成,只剩下入口处需要制作“吊门”。

顾宇挑选了四根更粗壮的硬木,拼接成一扇高两米、宽两米的矩形门框。

门框中间用细树枝交叉编织,形成密集的“栅栏”。

这样既能阻挡野猪逃出,又能让他从外面观察陷阱内部的情况。

门框的顶部两端,各钻了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粗壮的藤蔓,将藤蔓的两端固定在入口两侧的立柱顶部。

这样就形成一个“可旋转的轴”,让门框能像“吊桥”一样上下翻转,这就是“吊门”的核心结构。

“吊门要能‘自动落下’,关键在触发机制。”

顾宇对着镜头展示,他从背包里取出之前准备好的“触发绳”。

这是用三根细藤蔓拧成的麻花绳,经过测试,能承受约三十公斤的拉力。

而这正好是两只成年野猪同时拱食时产生的力量。

他将触发绳的一端牢牢绑在吊门的底部中央,另一端延伸到围栏内部,固定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

石板上堆满了混合着红薯块、南瓜瓤的诱饵——这些都是野猪最爱的食物,能吸引它们集中到石板周围拱食。

为了确保触发机制灵敏,顾宇还做了两个关键设计。

一是在吊门的顶部,用藤蔓绑了块小石块,增加吊门的“下坠力”。

只要触发绳断裂,吊门就能在重力作用下快速落下,不给野猪反应时间。

二是在石板周围的地面上,用泥土堆了个小土坡,让野猪必须集中在石板前才能吃到诱饵,确保它们的力量能集中作用在触发绳上。

“当三只以上野猪围着石板拱食时,它们的重量和推力会超过触发绳的承受极限。”

“绳子一断,吊门就会立刻落下,把它们全关在里面。”

顾宇一边调整触发绳的松紧度,一边解释原理。

“而且围栏的立柱都是向外倾斜的,野猪在里面越挣扎,撞得越狠,围栏就越稳固,根本逃不出去。”

布置好陷阱主体后,顾宇又做了些“伪装”工作。

在围栏外侧的地面上,撒了些野猪的粪便和之前捡到的猪鬃,用气味引导野猪群靠近。

在入口处的通道上,用树枝和杂草铺了层“伪装层”,掩盖人工搭建的痕迹,让野猪误以为这里是天然的觅食区。

他还在围栏周围的树干上,刻了三个隐蔽的“箭头”标记,指向陷阱入口。

这是为了让他下次来检查时,能快速找到陷阱位置,同时避免被其他动物破坏标记。

“这个陷阱得等至少两天。”

顾宇对着镜头总结,他绕着围栏走了一圈,最后检查了一遍吊门的灵活性、触发绳的拉力和诱饵的摆放位置。

“野猪群很警惕,第一次遇到陌生区域不会轻易进入,得让它们先在周围试探,确认安全后才会集体进去觅食。”

“等它们落入陷阱,我就能挑选体型小的幼猪驯化,剩下的可以作为储备肉食,一举两得。”

顾宇立在门口看着自己的杰作,转身在附近收集了大量的菌类和浆果。

将一些碾碎,浓烈的清甜香味如同果酱一样散发开。

一直忙碌到下午时分才结束,顾宇感觉十分疲惫,但精神很是亢奋。

“行了,赶紧回去吧,就吃了一点果子,快饿死我了。”

从森林返回营地,顾宇简单吃了些烤鱼和煮红薯,便开始着手修缮庇护所,核心任务是制作一张能远离潮湿地面的床。

之前一直睡在铺着棕榈叶的地面上,虽然垫了好几层,但亚马逊雨林的湿气太重,时间久了总觉得后背发潮,偶尔还会被地面的小虫子叮咬。

不得不说,自从营地初现雏形之后,顾宇的干劲越来越强,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

他归结为华夏人骨子里的倔强,无论什么环境都能快速的征服困难!

“床的关键是稳固和防潮,得先做个结实的框架。”

顾宇从之前清理营地时留下的杂树枝里,挑选了四根长短合适的硬木,这些树枝足够粗壮,能承受他的体重。

他先用铲刃将树枝的两端削成平整的斜面,然后在庇护所两侧的石墙上,分别凿出四个深度约十五厘米的凹槽。

凹槽的位置要对称,确保床架能平稳架在上面。

“虽然我舍不得墙体,但是做木腿的话大概率会上潮,然后生一大堆虫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