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了,成汉也是汉,兴汉! 第85章 南中关键

作者:材官校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6:54:45
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主公...臣还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

游子远到营帐里的时候都还在抹泪,看来这次真的是吓的不轻。

“都说了多少次了,子远兄叫我阿麟就可以了。”

刘麟指着霍彪介绍道:“此乃南中都督之后,霍彪霍将军,此次正是霍将军鼎力襄助,才将你救了出来。”

听到刘麟的介绍,游子远当即对着霍彪一揖到地,霍彪也笑着将游子远扶了起来。

“好了子远,其余之事以后再说,此地危险,快快与我回堂狼了。”

刘麟催促。

虽然这里是霍彪的营地,但东晋的宁州刺史王逊可是名义上的霍彪的上官,拖延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出意外。

“主公,现在不能走!”

刚刚还抹泪的游子远忽然神情一肃,态度语气变得十分坚决。

“臣在狱中苦思冥想,发觉如今正是拿下南中的最好时机!”

刘麟不解。

但游子远知道的内情比他多太多了,他还是决定先坐下来听一听。

“拿下南中关键之处,就在王逊和任回!”

王逊这个人,刘麟还是知道的。

简单一句话总结:在史书上,他是和石虎是坐一桌的。

“寿又闻季龙虐用刑法,王逊亦以杀罚御下,并能控制邦域,寿心欣慕,人有小过,辄杀以立威。”

李寿能从篡位前的外强中干,变成登基后残暴不似人的状态,少不了石虎、王逊这两个好前辈的榜样力量。

不过不同于石虎那种纯暴虐,王逊更多的是因为短视和贪婪。

“主公所传妙计,应是源自诸葛武侯,与其说是治蛮之策,不如说是化蛮之策。”

游子远沾水在桌案上写了起来:“但此二人若在,化蛮之策绝无法成行!”

刘麟眉头微皱。

蛰伏的那几年,他给游子远讲过一些各个朝代的治蛮策,不过刘麟不是深研此道的,就只是尽可能将自己知道的说了一遍。

没想到游子远却像是打通了奇经八脉,真让他研究出来些东西。

就比如,脱胎于诸葛亮平南的治蛮策。

除去战国时的庄蹻入滇,南中云贵高原的第一次大规模开发,是汉武帝的开边。

当时为了开辟身毒道,汉武帝迁了一大批的汉人世家去了南中,形成了南中的大姓。

因此,与一些文艺作品中的描述不同,所谓的南中大姓,并不是蛮夷部落之主,而是迁徙的汉人豪强,所奉行的,也都是汉人的仪礼。

之后这些豪强和迁徙的百姓,因身处异乡,纷纷抱团在了一起,与本土的蛮夷部落之主开始了上百年的共存和互伐。

等到诸葛亮上台,发现南中叛乱颇多,影响北伐大计。

于是他便决定先南下平蛮。

等攻下南中一众大城之后,诸葛亮实施了诸多的政策,以稳定南中。

其中最为关键的,也是最妙的一步,就是调整权力结构。

原本官府力量薄弱,不足以掌控南中,而汉人大姓人数少,难以压制夷帅,于是诸葛亮便分了军权拉拢大姓,同时还发布“聘策恶夷”等一系列的政策,诱使大姓去压迫剥削夷帅,转移矛盾。

而官府便可介入其中,形成官府-大姓-夷帅的三元结构。

自此以后,原本近百年都征不上土贡的南中之地,在诸葛亮的治蛮策下“军资所出,国以富饶”,甚至还收拢了被压迫的夷帅民心,募集出了一只号“无当飞军”的賨人军队,至于南中大姓那边,自雍闿之后也都归顺,南中的叛乱也再也没有大姓的参与。

但更重要的是,自诸葛亮之后,生夷越来越少,熟夷越来越多!

南中也再无大的夷王、夷侯!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往来交流之下,蛮夷越来越少,同化可以很快完成。

但南中之地,过于偏远。

地方官员的能力,是决定此地社会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很可惜,这里两晋。

南中地区对于晋庭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于是,晋庭就连主官都没有精挑细选,最后所用非人,致使中原政权彻底退出南中地区上千年。

李毅、王逊等人,就是晋庭选出来南中主官,宁州刺史。

这些人来到南中后,丝毫没有领悟到政治家诸葛亮的治蛮关窍。

他们只看到了夷帅的实力过于强悍,于是本就是外来势力的官府下场,亲自对夷帅来了连续数年的压迫盘剥。

“每夷供贡南夷府,入牛、金、旃、马,动以万计”、“征讨诸夷、俘虏千计,获马及牛羊数万余”。

当然这样做的原因,短视是一个原因,贪婪是另一个原因。

而且如果只是打压夷帅还则罢了,这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扶持汉人大姓,才是诸葛丞相真正高瞻远瞩的一步,是实力薄弱的官府统治南中的基础,更是逐渐沟通进行汉化的关键。

这些人只是觉得,这些汉人大姓,竟然也是实力雄厚。

于是,晋庭的人才们,竟然把诸葛丞相好不容易扶持起来的大姓一起进行了沉重打击。

就比如抢夺大姓毛李两家部曲,打压朱提大姓李氏的九品中正察举,逼反数家汉人大姓,诛豪右不奉法度者数十家。

这样一来,本应该是剥削和被剥削,彼此敌对牵制的汉人大姓和夷帅部落,竟然紧紧地抱团在了一起,世代联姻,结成了“遑耶”。

之后成汉覆灭,晋庭也无意南中。

于是,在南中搞了一地鸡毛的晋庭官府,就这样拍拍屁股走了,将此地甩给了爨氏等汉人大姓。

而这些汉人大姓人数远远少于夷帅部落,结成遑耶后,很快被融合同化,成了白族、彝族等民族的祖先,自此,诸葛丞相的文化同化也告以败落。

当然,晋庭明面上肯定不会这么说的,因为东晋南朝,还有三十多位宁州刺史,只不过皆是遥领,自我麻醉而已。

可现在,刘麟就站在这个南中的交叉路口,正是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

于是他决定,将这个中断了一千年,由明朝才续上的同化之路,提前执行下去。

“子远不愧是治蛮之大才,当受我一拜。”

听着游子远的叙述,刘麟当即站起,对着游子远就是一揖,尔后真诚地问道:“就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杀掉王逊和任回,主政南中,以及为什么说现在是最好时机!”

“还请子远不吝教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