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了,成汉也是汉,兴汉! 第169章 刘曜军议

作者:材官校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6:54:45
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同一时间,柳州古城。

篝火哔剥。

刘曜盘腿而坐,捻动着手中的金雕刀翎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在他身边,是正在低声争论的一众谋臣参军。

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赵染这个镇南将军。

当年关中一战后,刘雅和赵染就一直追随在刘曜麾下。

哪怕是刘曜被暴怒的刘聪雪藏,二人也是随侍左右,没有改换门庭。

因此,刘曜复起之后,便将二人视为左膀右臂,一直带着征战四方。

前番刘乂密信借兵,刘曜自己过于瞩目又牵扯各方,不宜轻动,于是将刘雅暗中派了回去,辅助刘乂清洗朝堂。

而赵染则是跟着刘曜,攻汉中,翻蜀道。

今日南下宕渠,刘曜也将赵染带在了身边。

一来,汉昌城有刘曜从弟,安定王刘策坐镇。

刘策一直看赵染这个外姓将领不顺眼,二人私下里没少闹了矛盾。如果刘曜将赵染留下,怕是会适得其反,使汉昌城城防不稳。

二来,翻山而战,刘曜自己的兵卒也是兵疲马乏。

带上赵染这个得力臂膀,能更稳妥一些。

虽然刘曜被复仇的怒火点燃,但他一般很少轻视对手,数十年的征战下来,谨慎重视对手已经是他的战场本能。

尤其是前番关中之战,先是因为愤怒轻敌冒进,致使自己亲卫尽丧,又因致师之战轻视联军,布局失策,导致始安王刘粲被斩,大军全面崩盘。

只是囿于平阳时,刘曜没有将关中大败视为禁脔,一字不肯回想,也不允许别人提起,他反而是坐在书案之前,逐次逐步地将此事从头到尾地复盘数遍。

之后将自己的错误决策一一列出,日日夜夜翻看,将其牢牢地铭记于心。

这,就是刘曜青史有载的50次征战,接近40次取胜的恐怖胜率的底气。

也是他真正能做到战场无二错的原因。

当然,这种学习能力极强,但天赋平庸的将领,最怕的就是突发之事。

与石勒的最后一战,先是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莫名连环炸营,之后自幼饮酒从未误事的他,又第一次因为饮酒出了岔子。

最后一朝兵败,身死敌营,也是令人感慨。

只不过现在的刘曜,对此毫不知情,依旧沉默地灌着秫米酒,一字不落地听着耳边众参军的争论。

“川蜀李氏兵少将弱,此次应当长驱直入,速速行军直下宕渠,之后以宕渠为基,攻略四方!”

一名参军像是博得了其他参军的一致认可,梗着脖子争辩道:“若是按镇南将军说的缓行南下,以何处为根基!粮草更将何出!”

“你们...哎你们!你们是不知道那个无当军的头头!”

赵染本来就是好面子的人,现在被一众参军驳的说不出话,连脸都憋红了:“他要是死守宕渠硬拖着我们,把我们辎重后勤拖出了问题,你们就等着向大王请罪吧!”

刘曜出兵后行军不停,赶到白衣古镇时,帐中出了分歧。

赵染的意思是如行军惯例,缓缓南下,沿途开辟些小型窝棚营寨,保证后勤不会出问题。

而一众参军则不以为然,如果真的按赵染说的来,那行军速度便会大大拖慢,粮草消耗也会翻倍。

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更早地被宕渠守军探知,如此一来便失去了攻其不备的意义,反而会被人以逸待劳。

于是,赵染这种浪费粮草还讨不到好的建言,遭到了众参军的一致反对。

但不知为何,刘曜到现在都沉默不言,一边饮着酒,一边听着众人争辩。

“大王!此事事关征伐,末将请大王决断!”

赵染脸涨的通红,直接回身对着刘曜躬身。

“弁广明可在。”

刘曜没有直接回答赵染,反而是望向了营帐之中,似乎是在寻人。

听到刘曜的询问后,一名长须及胸的中年男子起身,对着刘曜见礼:“臣在。”

“可曾卜卦。”

“臣...”

弁广明欲言又止,看了看一众参军,又看看赵染,愣是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说。”

“臣夜观星象,有妖星犯月,师...师不宜行。若是强行出兵,只怕...”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是一寂,沉默将头转向了弁广明。

这人是刘曜辟来的乡野奇才,最擅占卜,还曾被推举为太史令。

就在帐中一片沉默时,营帐外,猛地响起了急促的金柝声。

“禀大王!有人探营!游骑已经追出去了!”

很快,一名亲卫带着一个游骑什长匆匆跑进,将情况汇报给了刘曜。

“可曾看清是何人。”

“看清了,来人脸戴覆面,身手敏捷,似是来探营的。被发现后搏杀了数名游骑,驾着一匹驮马冲进了林子。”

“戴覆面的!”

赵染猛地一个激灵,直接站了起来。

双眼直勾勾地看着来报信的亲卫,咬牙切齿道:“可是鼻处隆起,只有两只眼睛露出来的铁覆面!”

“正是。”

“大王!!就是那个无当军!!”

无当飞军的铁覆面,原本是刘麟仿照辽金的操作,弄出来的简易版本。

只不过南中大姓的匠人没有打造过这种铁覆面,而且铁甲马铠的甲片需求量大,刘麟也不想让匠人们把时间浪费在这种细枝末节上,便让他们照着最简单的形制去打造。

但没想到,这种误打误撞下造出来的简陋铁覆面,反而具有了极其强烈的恐怖谷效应,让人看了就心生畏惧,更印象深刻。

“这意思是说,现在已经有无当军的哨探跑到这里来了?”

刘曜庞大的身躯站起,面无表情地看着帐中的众人:“这里距离宕渠县,应有六七十里吧。”

帐中众人悚然一惊,连激愤的赵染都愣在了原地。

“呵呵,看来,是早就在等着本王了。”

刘曜看着手里的金雕刀翎箭,猛地将其贯入地面:“来人,传令刘策,令他坚守汉昌,严加探看阆中动向。传令和苞,令他于关中收粮,田崧亲自押送粮草至汉昌,赵染总督一应粮草后勤。”

“这个无当军。”

“无论是不是刘玄那个贼子的。”

“都留他不得!”

随着刘曜军令一道道发出,数支游骑由柳州古城齐齐冲出,沿着宕渠水南下探去。

与此同时,成都、阆中之中,数列赤旗驿卒翻身上马,携带着羽檄军令鱼贯奔出,同样向着宕渠急急赶去。

一时之间,士族百姓,大成朝堂,阆中军营,刘曜大军,整个川蜀各方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三巴之地的核心,宕渠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