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了,成汉也是汉,兴汉! 第168章 己方动向

作者:材官校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6:54:45
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就在大成朝堂争辩着给无当飞军的具体封赏,同时讨论着接下来的战局时。

成都,太师府庄园。

素白茫茫的庭院之中,一名发冠歪斜的男子急慌慌地推门而出,一边赶路,一边手忙脚乱地理着衣着。

平坦的新雪上,很快被踏出了一条浅浅的足迹,男子最终也停在了一间静室之前。

“太师。”

叩开静室,只见静坐冥思的众道童中央,锦裘鹤氅的太师范长生正半眯着眼睛,似是在神游物外。

“元琰来了。”

范长生缓缓睁开了眼睛,浑浊发黄的眼睛轻轻转动,看向了面前这个拘束的落拓世家文士。

“太师安好,不知太师唤璩何事。”

男子束手束脚地行了一礼,小心翼翼地抬头问道:“可是有章表文书需要璩效劳。”

“老拙有一徒,名唤刘麟。”

范长生缓缓站起,枯槁的手指轻掸,将几名想要上前搀扶道童的挥退:“他本是安乐公的子侄,随安乐公至成都后,便一直随吾修习大道。”

“只是吾这徒儿,哎,生性顽劣了些,朝堂、士林皆无根基。”

“如今他领军讨寇,次于宕渠,这才发觉帐下无一可用之材。今日传书回来,想要吾为他选一深研经典的世家良秀。”

缓行之间,范长生已经穿过一众静坐道童,来到了男子面前。

虽然他的步履有些迟缓,但却沉稳无虚,丝毫看不出已经是年过百岁的老人。

男子赶紧扶住了范长生,生怕这个大成的太师磕着碰着。

“吾向陛下推荐了你,由你去给他做一帐下记室。”

“吾知道,蜀地士族与陛下之间多有错会。然老拙之言,还是堪用一二的,你去了之后大可放心施为,不必忧心士族非议,也无需担心朝堂排挤。”

闻听此言,男子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望向了面前的范长生。

头上好不容易才扶正的发冠被他的剧烈反应弄的再次歪斜。

但他顾不得这些,当即弓着身子后退了数步,几乎都要退到了静室的门口。

如此才郑重地将衣服理好,将发冠扶正,又将脸上的笔痕墨点擦干,恭恭敬敬地伏地大礼。

“江原常氏,常璩,荷蒙提携,必将永记太师于心。”

“不必了,记吾那顽徒去吧。”

站在静室门口,范长生遥望着雪中的庄园和狂喜奔走的常璩,似是喃喃自语:“这个小赤麟,明里暗里说的都是常璩,是连吾这个做师傅的都给算计进去了啊。”

“唉...大道因汉衰而盛,亦因汉亡而衰,就是不知会不会因...哎...汉皇后裔...汉皇后裔...终非池中之物啊!”

...

随着刘麟的军报传至四方,阆中的李骧也紧张了起来。

成都,李雄将刘麟封为了宕渠郡太守,主掌宕渠郡内一应事务,同时还听从了太师范长生的建议,将谯献之留在了成都,将常璩派去做了刘麟的随军记室。

阆中,李骧则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刘麟将费黑救回来了,还顺利退回了宕渠县,忧的是汉昌城丢了,那他屯兵阆中控扼两蜀道的军略便失了意义。

毕竟从阆中去汉昌的路颇为难走,作为后勤基地增兵援助还可行,但想要以此地为基翻山攻城,那难度只比刘曜走米仓道拿下汉昌城简单几分。

因此,作为对抗刘曜入侵川蜀的总指挥,在刘曜落下一子后,李骧不得不做出应对。

到底是继续屯兵阆中,还是北上或南下。

如果继续屯兵阆中,那便是将大股兵力都消耗在了此地。

而且,如果刘曜不来,那更是白白空耗了主力,还使金牛道的剑阁和米仓道的宕渠都得不到及时援助。

可若如果仅留大将防守阆中,自己带兵北上剑阁,那便可以将金牛道彻底握于手中。

只是米仓道-宕渠一侧便全部交到了刘麟手里,一旦刘麟失手,那刘曜便可长驱直入,直取江州。

而如果南下安汉,那便可以呼应刘麟,协助堵住刘曜,但如此一来就无法及时调兵剑阁。

须知,剑阁北侧的剑门关,那可是真正的蜀地屏障、两川咽喉!容不得出现半点闪失!

按常理而言,就算金牛道再紧要,但那边毕竟还没什么动静,而米仓道却是实实在在的被刘曜攻下,连汉昌城都丢了。

因此,李骧第一反应,就是留大将守阆中,自己带兵南下安汉,协助抵御刘曜。

可让李骧犹豫的是,刘麟发来的军报文书上,竟然建议他北上剑阁或继续屯兵阆中,同时将剑阁守将从李凤换成李稚。

“这个刘麟...为何此时建议我北上剑阁,他就这么笃定刘曜会派人攻剑阁?”

就在李骧握着刘麟的军报,犹豫该如何抉择时。

一年方十七的少年掀帘而入。

“阿父可是在忧心刘曜。”

来人正是号称大成下一代宗室战神的李寿。

只不过此时的李寿,已经完全没有了先前那副眉峰如剑,斜飞入鬓,身形挺拔如修竹的模样。

他的嘴唇苍白,双眼恍惚,脸上都是强装镇定的假笑。

“寿儿今日好些了?”

舆图前,成汉的太傅李骧忧虑地看着自己的亲子。

他虽然是李雄的亲叔,但年龄却是兄弟五人中最小的,只比侄子李雄大上个五六岁。

但与李雄一生就生了十多个皇子皇女不同,李骧膝下,只有一子一女。

“让阿父忧心了。”

李寿对着自己的父亲扯出了一个笑容,看的李骧又是心疼又是火起。

“寿儿与刘曜交过手,可有策说于为父。”

“儿以为,当南下安汉或垫江,防止刘曜袭夺江州。”

李寿手指舆图上的安汉(今南充市)和垫江县(今合川区):“刘曜此人....此人...确有些本事,非常人所能及。”

“而那刘麟手下呢,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而已,连我都要……避刘曜锋芒,那刘麟带着一堆南蛮子兵,怎可能守得住宕渠。”

“若阿父移兵此二地,一则有官道直通成都无粮草辎重之忧,二则可在刘麟失了宕渠后阻刘曜南下...”

李骧握军报的手渐松:“可若行营南下,便难以照应剑阁,万一刘曜出兵剑阁,难以及时援救啊。”

“怎么可能!”

李寿脸一紧,当即否定道:“金牛道虽比米仓道好走不少,但刘曜已经兵至汉昌,怎可能再出兵剑阁!”

“再说就算刘曜出兵又能如何,李凤守剑阁,李稚屯晋寿,二者相呼应,剑阁又有剑门关天险,那刘曜怎可能轻易拿下。”

就在李寿头头是道地分析着移兵安汉和垫江的优势时。

李骧握着刘麟军报文书的手越来越松。

看向李寿的眼神也越来越欣慰。

“我儿有大将之资!”

李骧笑着拍了拍李寿的肩膀,将刘麟的军报彻底放到一边,下令道:“传令各部,后日拔营南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