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 大奉打更人 第1061节

作者:卖报小郎君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6 18:09:52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勾栏还是教坊司?”

“勾栏吧,他说以后不去教坊司了。”铜锣回答。

中年银锣略感欣慰:

“一诺千金重,他向来讲信誉。”

李玉春知道当初浮香死后,许七安承诺过以后不去教坊司。

朱广孝略作沉默,补充道:

“他说可以把教坊司的花魁都请到勾栏去。”

……李玉春不想说话了。

穿过衙门的后方,沿着回廊往外走,再穿过一座座办公堂、庭院,终于来到衙门口。

衙门口,停着一辆辆囚车。

朱广孝看着姬远,淡淡道:

“晒晒太阳去。”

姬远脸色僵硬,呆立当场。

……

京城各衙门的告示墙,内外城门口的告示墙,在清晨时分,张贴了一份新告示。

告示是京城百姓平日里获得官方信息的重要渠道。

平民百姓往日里不会特别关注告示墙,除非近来有大事发生。

眼下的京城,最大的事便是议和。

“告示上说什么?”

告示一贴出来,周围的百姓便涌了过来,或议论,或询问帖告示的吏员。

告示张贴的前一个时辰,会有吏员负责“唱榜”,把内容告之百姓。

毕竟市井百姓里,识文断字的还是少部分。

而这种朝廷官方告示,阅读门槛很高,就算是识字的人,没接受过一定的教育,也看不懂内容。

最后会变成“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情况。

“肯定是议和的内容吧,朝廷打了败仗,青州失守,我听说好像要割地求和。”

“区区一个匪州,竟然如此嚣张,自从新君登基后,百姓日子过的越来越差,贪官污吏横行。”

“嘘,小声点,莫要乱说话。”

“怕什么,边上又没有当兵的,再说,大家都这么骂。”

说着说着,话题就从“议和”说到了青州失守这件事。

“许银锣都没能守住青州吗,他可是在玉阳关一人一刀,让巫神教二十万军队全军覆没的强者。”

“你这个问题,我已经听过无数次了,谁知道呢,说起来,已经很久没见到许银锣在京城出现了。”

“我听来的说法是,监正都死在青州了,许银锣也不是云州叛军的对手。”

“唉,难怪许银锣如此低调,没办法,打不过人家啊。”

情绪发泄了那么多天,大部分百姓虽然心头不忿,但也过了最上头的时候,对于朝廷和云州的议和决定,私底下依旧骂,但无能为力。

反对情绪就没那么高涨了。

尤其青州失守、云州使团入京,一系列流言发酵,传播,京城百姓已经渐渐摸清楚了来龙去脉,知道了大奉守护神监正战死青州的消息。

尽管在他们眼里,监正的威望远不及许银锣。

在底层百姓认识里,监正只是一个称号,一个概念。

这时,站在告示边的吏员高声道:

“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朕自登基以来,治国不利,以致云州叛军起事,九州沸腾,大局危难,兆民困苦,生灵涂炭,愧对列祖列宗……

“长公主怀庆,厚德载物,胜朕良多……即由长公主怀庆顺位登基,许七安辅佐,匡扶社稷,平定叛乱,还大奉朗朗乾坤,岂不懿欤?钦此。”

告示洋洋洒洒四百多字,吏员念完,周遭的百姓瞠目结舌,宛如一尊尊雕塑僵在原地。

“啥,啥意思啊?”

“好像是……皇帝退位给长公主?”说话的人猛的瞪大眼睛:

“长公主要当皇帝?”

一下子炸锅了,人群哗然如沸。

告示内容对百姓造成强烈的冲击、震撼以及茫然。

这让他们再也不顾及祸从口出,激烈的讨论起来。

“女人怎么能当皇帝呢,这不是瞎胡闹吗。难道带着当官的一起绣花?”

“公主她识字吗?陛下为何要退位给公主,女人当皇帝,不怕被天下人耻笑?”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抗拒、愤怒,无法接受,只觉得是天下头等荒唐之事。

随后有人说道:

“你们有在茶馆听书吗?好像以前是有一个女人当皇帝的,叫,叫什么来着?”

“大阳女帝?”

“对对对,你也听说过。”

喧哗声稍歇,很显然,不少人也在这几天,于酒楼茶馆、青楼妓馆等娱乐消遣之地,听过类似的内容。

接着,又有人说:

“告示上说,长公主登基,有许银锣辅佐。”

哦,有许银锣辅佐啊。

反对的声音又小了几分,但仍有人嘀咕道:

“许银锣为何辅佐一个女人当皇帝,这不是瞎胡闹吗。我大奉开国六百年,可没有这种先例的。”

“是啊,真搞不定官老爷还有许银锣在想什么,一边和云州议和,一边捧公主当皇帝。”

“许银锣糊涂啊。”

本来视许七安为英雄、保护神的百姓,对青州失守之事便心怀失望,对议和更是视作耻辱,尽管没有人公开指责许七安,但心里肯定是失望的。

告示一贴出来,失望的情绪立刻发酵,转为不满。

突然,一阵喧哗声吸引了告示墙周边百姓的注意。

循声望去,只见一列囚车缓缓驶来,后边跟着一大群百姓,不停的朝囚车上的犯人投掷石子,吐口水。

还有人拎着马桶,朝囚车里的犯人泼粪。

领头的几骑中,一位打更人高居马背,敲打着一面铜锣,高呼道:

“奉许银锣之命,将云州逆党游街示众。”

街道两侧,群情激昂,闻讯过来凑热闹的百姓,有的加入投掷石子的行列,有的指指点点,破口大骂,有的击掌高歌,大快人心。

姬远满头是血,心如死灰。

随行的云州官员瑟瑟发抖,痛哭流涕。

……

黄昏。

御书房中,怀庆坐在铺设黄绸的大案后,堂内是刘洪和钱青书两位党派魁首,以及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作揖道:

“殿下,登基事宜已经筹备妥当。”

穿素雅宫裙的怀庆,微微颔首。

待礼部尚书退回位置后,刘洪出列作揖:

“今日举城沸腾,百姓抵触情绪仍有,但不算严重,许银锣的口碑也有好转。京城百姓还是爱戴者居多。”

刘洪说完,忍不住笑了起来:

“以许银锣如今的声望,为殿下保驾护航,最适合不过。当朝无人比他更得民心啊。”

公主登基称帝,贵族阶层其实比百姓更容易接受,只要利益给到位,再以武力胁迫,屈服者不在少数。

最主要的是,在统治阶层眼里,怀庆虽是女子,但毕竟是根正苗红的皇室血统。

女子称帝属于破例,下一任新君仍是大奉皇室。

这大大减轻了统治阶层的抵触心理。

但平民百姓可不管这些,要安抚百姓,让他们信服,怀庆威望不够,诸公威望也不够,只有许七安才能办到。

钱青书附和道:

“殿下能否凝聚民心,就看明日了。”

怀庆低着头,审阅着手里的折子,没有抬头的“嗯”了一声:

“时候不早了,几位爱卿先退下吧。”

三人作揖,退出御书房。

怀庆手里的折子是内阁递上来的,内容是登基后的一应事宜,琐事零零总总,但有一条极为重要,那就是召各州布政使、都指挥使,回京述职。

这其实是一场谈判、拉拢,给各州大佬做一做思想工作。

……

次日。

这天,京城的气氛极为古怪,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市井百姓,都知道这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因为长公主怀庆,于今日登基,开大奉六百年未有之先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