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闸门轰然洞开!前世刻意深埋的惊恐画面,挟着食堂的霉味、消毒水的刺鼻、呕吐物的酸腐、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哭喊,灭顶般淹没了江海潮!
食堂中毒事件!就在今年十月深秋!
那时他们校篮球队去地区打比赛,刚以小组赛全胜冲入省联赛。傍晚,正拖着疲惫却不失兴奋的身躯坐旧客车回校。
迎接他们的,不是日常的热闹喧嚣,而是食堂大门上——刺眼的、盖着鲜红卫生防疫站大印的白色封条!在秋日残阳下,冰冷而突兀,像一道狰狞的伤口!
不祥预感如冰水浇头。一打听,晴天霹雳:就在他们离校这几天,食堂爆发了大规模食物中毒!多名学生出现严重不适症状!
学生们普遍身体反应剧烈,腹痛难忍!学校厕所排起建校以来最长的队伍,环境一度混乱不堪!校医室人满为患,难以应对!
相当数量症状严重的学生被紧急送往县医院。急诊室压力陡增,走廊里临时增设了床位,充斥着各种痛苦的声音!多名学生接受了紧急医疗处置!全校陷入恐慌与混乱!
部分学生家长前来学校沟通情况,校方对此高度重视并积极回应。
事发第一时间,食堂直接管理者孙忠怀就被要求配合调查,暂离了岗位。食堂被火速查封!
后来官方通报,语焉不详:排除投毒。祸首是早餐大桶绿豆粥——绿豆严重霉变,产生剧毒黄曲霉素!采购时贪便宜,或是库房阴暗潮湿,储存不当导致的变质绿豆,无声击倒众多学生!
所幸处置及时,未造成最严重后果——官方说法。但大规模中毒引发的健康问题,一些学生肠胃功能受损、精神受到冲击,后续影响让家长忧心忡忡!
地方对此事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相关信息被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校内追责严厉:
孙忠怀最终被开除!
他姐夫、后勤主要负责人刁副校长,所有职务被解除,调至其他教育岗位继续工作。
食堂无限期关停整顿。
刁副校长对这个惹下大祸的小舅子极其失望和不满。孙忠怀丢了工作,又被姐夫迁怒,岂肯罢休?
他觉得冤透了!只是“运气不好”、“管理小疏忽”、“采购把关不严”,绝非主观投毒,是替整个存在问题的后勤背了黑锅!委屈怨恨如毒蛇啃心。
被开除不久,他就带着妻子和几个被他安排工作、同样丢了饭碗的亲戚,上演了一场持续多日的风波。
天天雷打不动出现在校门口,持续表达着他们的不满与诉求:‘学校卸磨杀驴!处事不公!冤枉好人!还我公道工作!’声音引来路人关注,对学校日常运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校方多次与他们沟通,但未能达成一致。次日一早,又会再次出现。
最具讽刺和荒诞意味的,是孙忠怀本人的姿态。
他倒像个冷静的旁观者,每天雷打不动“准时上班”来到学校。不哭不闹,就在大门旁边收发室的墙根阴影里,搬个小马扎一坐,叼着劣质呛人的香烟,眯缝着小眼,面无表情,冷冷地注视着他老婆和那几个五大三粗的亲戚在校门口声嘶力竭地表达着不满。
他自己却一声不吭,仿佛只是个置身事外的看客。偶有相熟的老师或后勤人员进出校门经过他面前,他竟还能若无其事地点点头,甚至扯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寒暄道:
“哟,张老师上班啊?”
“李师傅今天菜价咋样?”
这种近乎诡异的平静,与校门口声浪震天的喧嚣形成了极其刺眼的鲜明对比,透着一股令人心头发毛的、冰冷的执拗。
这场风波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后来,陆阳从他担任副校长的大伯那里听到了些内部消息:孙家闹得太狠,终于把一直隐忍的大校长彻底惹毛了。
校方决定启动内部审计流程,核查孙忠怀和他姐夫刁副校长这些年来经手的食堂采购、物资管理以及相关的账目记录!
这举措直接戳中了孙、刁的要害——他们怕事情闹大后果不堪设想!这才彻底偃旗息鼓,消停下来。
食堂的长期关停,意外开启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每日早中晚,校门洞开,学生们如出笼之鸟,呼啦啦涌向校外觅食。
学校大门正对的那条原本冷清的街道,仿佛被注入强心针,短短数日便“活”了过来!旺盛的学生需求如同催化剂,迅速催生出一条熙熙攘攘、烟火气十足的“小吃一条街”,其热闹喧嚣,丝毫不亚于后世精心打造的美食街区!
嗅觉灵敏的小商小贩蜂拥而至:
有手艺本钱的租门面开餐馆小吃部;
本钱少的支起炉灶卖包子、油条、馄饨、面条、盒饭……花样繁多。
更有附近居民做起“包伙”生意——与学生谈好包月价,比下馆子便宜,比食堂贵些,一日三餐定时到家,热乎管饱。
旺盛人气甚至吸引了邻近的货运司机、长途站旅客。
这股突如其来的餐饮热潮,更成了当时众多下岗待业工人的救命稻草——附近效益差工厂的待岗工人纷纷加入这条街的“创业”大军。这场意外引发的校外餐饮需求激增,竟带动了周边经济,解决了不少就业难题!
餐饮的火爆还产生了辐射效应。邻近街道上,脑筋活络者开始摆摊售卖廉价服装、鞋帽、文具、日用品……整片区域呈现出一种因需求变化而产生的、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人头攒动,叫卖喧天,俨然成为后世美食街与步行街的雏形。
校外这油水足、花样多的烟火气,轻易俘获了学生们的胃。次年春食堂虽经整顿重开,价格更便宜,但对比悬殊——校外摊点在口味、油水、选择多样性上早已形成碾压之势!
习惯了校外美食与自由的学生,除非实在拮据,极少愿回归那清汤寡水的食堂。经济困难的学生虽能靠食堂解决温饱,但面对校外丰富选择,包括家常味“包伙”,食堂吸引力终归有限。
最具黑色幽默意味的,是被辞退的原食堂员工。
失去“铁饭碗”的他们,竟也在这股热潮中找到新出路——在街上支摊卖油条、豆浆、豆腐脑。令人玩味的是,吃过的人都说:“生意还挺受欢迎!”
离开了原先的环境,为生存投入市场竞争,潜能与手艺反被逼出。
真应了那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
孙忠怀的事件,竟意外促成了周边经济的新面貌。
世事之奇,莫过于此
新人新书、感谢支持、求收藏/追读/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