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模拟器:从首辅到国贼 第25章 认苏氏不认周氏?

作者:拾什 分类:修真 更新时间:2025-11-04 07:20:35
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一夜瓢泼大雨,沉重的云彩如同一层阴霾似的,压在人们的心头。

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出事儿。

甚至于,今早上朝之时。

除了第一排的文官武官之外,剩下之人的腿脚,服装之上尽是各种泥土跟草根。

惹得养心殿上方,笼罩上了一层浮躁的气氛。

旁边的大太监张昭清清嗓子,道。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启奏皇上,臣有本要奏。”

“启奏皇上,臣亦是有本要奏。”

皇上周惊蛰的脸色同样很不好看,于是就对着其中第一位官员说道。

“讲。”

“遵命,皇上。”

这位一品大员行过礼后,声情并茂地说道。

“皇上,这苏将军,太过分了。”

“居然在外宣扬,讲什么苛待功臣,真是不分青红皂白,皇上一向体恤为民,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何曾做过这种事情?”

“咱们这位镇国大将军苏景明如此行事,岂不是寒了先帝的心,辜负了先帝的重用?”

“实乃无情无义之人啊。”

周惊蛰并没有过多感触,只是将目光放在了旁边苏景明的椅子上。

自古以来,娼妓无情,戏子无义。

既无情又无义,岂不是比之二者更加过分?

“嗯。”周惊蛰并没有回应太多。

此话虽是出自一品官员之手,其身后又有数名官员联合上奏。

但周惊蛰又何尝不清楚。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更何况,是这位位极人臣,封无可封的镇国大将军。

一旦意气用事,对其下旨。

那么,周惊蛰从推演历史之中获得的结果,这位口口声声遵从先帝遗志的镇国大将军,很可能会反水。

不过…

这位苏将军当真如此行事?当天下官员,苍生的面,给自己置身于不忠不义之地了?

那么,周惊蛰怎么能不管不顾?

于是,周惊蛰开口问道。

“众爱卿,行事不可如此虚浮,要说具体事例。”

“而且朕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

“回皇上。”

周惊蛰左手边,一位英姿飒爽的青年官员出面道。

“臣有本启奏。”

嗯?

丞相赵无痕都有话要说了?

这位可是替皇上制衡文武百官跟镇国大将军苏景明之间的一位不可或缺的人才。

周惊蛰坐正了些许身子,道。

“赵丞相请说。”

“依我之见,咱们这位苏将军,是一个能想做事而且能做事的实干家。”

“根据臣以及臣的官僚这几天的观察来看,这苏将军带领玄甲军在幽州将近十二个灾区之中搭建了千里长棚。”

“以提供米粥,米粮等等为主,让几乎所有的灾民都吃上了一口热饭。”

“而且在幽州常年下雨的这种天气下,这千里长棚很好地为灾民提供了一处栖息之地。”

“这一点上,广受幽州的百姓欢迎。”

“甚至臣认为,可将之称之为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一处旷世之举。”

“嗯。”周惊蛰依旧简单回应了一个字。

救民于水火之中…

这是周惊蛰最想知道的。

只不过,实情怕是没这么简单吧?

周惊蛰清楚,如今的国库只能算是一个空壳子。

帮助苏景明给到幽州的赈灾粮,赈灾款,一共也没有多少。

按照以往赈灾的惯例,这些怕是只能供给四处灾民区域。

而且一共能够控制到的,估计也没有个十天八天的。

这怎么到了苏景明手中,一口气翻了三倍?

这其中,能没有猫腻?

只不过,这位赵无痕丞相刚刚说完。

其身后就有一名大臣站出来,出言道。

“禀告皇上,在这一点上,臣也有本启奏。”

“讲。”

“这千里长棚,是一件值得称颂之事,可是,这是谁的事?”

“这是朝廷派遣这位苏将军的行事。”

“皇上有所不知,这苏将军居然打着自己的旗号去做这种事情,其心昭然若揭。”

“对,而且最重要的是,苏将军居然不曾将皇上的旨意放在第一位,此等举动,实乃不合规矩啊。”

“请皇上明鉴。”

“请皇上明鉴。”

这事儿闹得。

这苏将军啊,就没有安生之时。

周惊蛰派其行解兵权之事。

做成了不说,但是玄甲军却并没有收回。

以至于周惊蛰虽然派遣亲信收半数兵权,可依旧不好开展工作。

反观赈灾之事。

赈灾成了不说,但行的是朝廷之事,打的是他个人旗号。

这么下去。

幽州以及其他三位诸侯之地的百姓。

岂不是只认苏氏不认周氏了?

而下方这些百官的意思,周惊蛰也听明白了。

劝返周惊蛰换一人行此赈灾之事,此局可解?

这不就等于是,让这些灾民吃饱饭,此事就平了?

真是太有逻辑了…

有逻辑到听了跟没听一样…

即使这样,周惊蛰依旧故作镇定地说道。

“丞相,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回皇上,臣以为苏将军是忠臣之士。”

“看事情理应抓大放小。”

“哦?如何抓大放小?”

周惊蛰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位丞相。

这位乃是一般不启奏,一旦启奏则一定有事。

“幽州之地流民已成最大的国事之一,而这位堂堂镇国大将军,能够放下身段去为这些灾民做事,足以说明其忠。”

“我们不能以其得小利而重罚,那样会伤了玄甲军将士们的心,后果将不堪设想。”

“言之有理。”

周惊蛰满意地点点头。

这些臣子之中还是有明事理之人。

说出了周惊蛰想说的话。

要知道。

周惊蛰作为皇上,一向以洞察人心为擅。

平常不能发表意见,不然朝廷之中的很多墙头草将会顺势倒下。

倒下不要紧,要紧的是,掩盖了真正的忠言,那么周惊蛰就不好再用人了。

“继续讲,赵爱卿。”

“臣遵命。”

“此时此刻,时机已然成熟,就算换了其他人来,其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会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故,此事应认其大利而避其隐患,点明不点破。”

不错,不错。

周惊蛰很满意赵无痕此等言论。

毕竟。

朝政之事从来都不是你死我活的事情。

而是相互制约的妥协之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