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历朝历代,就没哪个朝代像朱小宝这样看重工匠们。

正因为受重视,工匠们才肯绞尽脑汁,发挥智慧,去满足大明的各种需求。

“好!”

朱小宝精神一振。

“你这想法太棒了,我大概听明白了,好好研究,缺钱了就跟户部要,我一定全力支持!”

火器监的人没想到太孙殿下这么看重这事儿,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劲头十足。

朱小宝看着江为说。

“徐忞理应得到奖赏,我会让户部专门拨款给他,你们也切莫松懈,万不能满足于眼下的成果,尤其是大炮,依我看,还有极大的改进余地。”

江为顿时精神一振,抱拳躬身道。

“臣等必定不负太孙殿下所托!”

朱小宝微微颔首,沉声道。

“改良创制武器,终究是为了更坚实地守护大明的太平。”

“你们尽管安心钻研,我定会设法让你们的功绩在后世留下名号。”

一听能名传千古,火器监的众人越发激动起来,脸上都透着股按捺不住的振奋。

朱小宝在火器监里细细转了一圈,又对工匠们温言鼓励了几句,就回宫了。

回到谨身殿时,已近午时。

朱小宝正准备动身去东宫用膳,却见三位阁老早已在殿内等候。

他们都知道,朱小宝午后通常不会留在谨身殿,但谁也不会说他一句不务正业。

大家伙儿心里都明镜似的,朱小宝肩上的担子有多沉。

一边要料理繁杂的国家政务,一边还得尽心尽孝,照看着老爷子的身子。

从来没人敢弹劾朱小宝,都察院和各科给事中平时最爱挑刺,可就对朱小宝下午不处理朝政这事儿,半个字都不敢说。

谁要是敢弹劾一个把孝道做到这份上的人,估计不等朱小宝动手,就有人把弹劾的人给撸下来了。

“臣等参见皇太孙殿下。”

朱小宝摆摆手。

“不用多礼,找我有啥事儿?”

这三位特意掐着点来,肯定是有要紧事禀报。

杨靖稍作停顿,神色凝重地说道。

“太孙殿下,外头的风声有些不对劲。”

“哦?什么风声?”

朱小宝一脸疑惑地看向杨靖,等着他细说。

杨靖便解释道。

“一个月前,咱们放出了摊丁入亩的消息,这一个月来,民间都快传疯了,舆论几乎是一边倒,都说朝廷这政策简直是在自毁长城啊!”

朱小宝不由得纳闷起来。

“他们凭啥这么说?”

杨靖轻轻叹了口气,解释道。

“有人认为,把丁税合并到田赋里,说白了就是在变相提高田税。”

“而且之前推行的对冲政策,和‘永不加赋’的承诺放在一起,还有些人丁的税额没来得及对冲完呢。”

朱小宝愣了一下,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解。

“户部难道没把这事解释清楚?对冲又不是说取消丁税,该交的丁税还是得交啊!”

杨靖接口道。

“户部即便张贴了皇榜晓谕百姓,可地方乡里的寻常百姓哪能明白这些弯弯绕绕的道理?”

“倒是有些读书人能看懂政策,可他们早被那些大地主、大士绅给笼络了去,在各地借着百姓不懂事,故意糊弄人,把大家的心思都搅乱了。”

这年月,老百姓里头识字的本就寥寥无几,更别说让他们弄明白摊丁入亩这种牵扯甚广的复杂政策了。

那些条文里的计较,他们哪有精力去细究呢?

户部的号召力本就有限,其影响力多半只及官场,发几道文书已是极限。

地方衙门要管束村里百姓,还得仰仗那些大士绅、大地主的势力,自然不敢与他们闹得太僵,免得坏了地方上的平衡。

何况地方衙门人手本就紧张,哪有精力挨家挨户去给百姓解释摊丁入亩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到底,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国家缺乏足够的舆论传播能力。

没法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晓国家的政策究竟是何用意。

朱小宝沉思了许久,忽然眼睛一亮,转头对郑和吩咐道。

“你去把刘三吾和方孝孺两位先生请来。”

三位阁老脸上都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暗自纳闷。

这时候把两位大儒叫来做什么?

虽说这二位在士林中颇有声望,可他们的影响力终究难以遍及全国各地,未必能解决眼下舆论传播的难题啊!

没过多久,刘三吾和方孝孺便到了。

二人躬身行礼。

“臣等参见太孙殿下。”

朱小宝抬手示意他们起身,说道。

“两位先生,我有个想法想跟你们商议,听听你们的看法。”

刘三吾与方孝孺二人皆颔首应下,静候朱小宝的下文。

朱小宝便开口说道。

“我有意让两位先生在应天城设立一处报社机构。”

两人皆是一脸茫然地望着朱小宝,眼神里满是困惑。

刘三吾率先拱手,语气中带着几分歉疚。

“臣实在惭愧,许是老迈迟钝,脑子转不过弯来,竟不知这‘报社’究竟是何事物?”

朱小宝略一沉吟,解释道。

“一种专门刊印特定刊物的机构。”

方孝孺闻言道。

“就是和书铺一样么?”

朱小宝耐心解释道。

“这可和书铺可不一样。”

“报社要简单得多,每天发行的报纸上,都会刊载近几日的新鲜事。”

“例如官吏贪腐、富豪分家、奇闻轶事……只要能引来百姓关注的,都能登上这种报刊。”

朱小宝把想法一说完,三位阁老都惊得愣住了。

太孙殿下这分明是在布一盘大棋啊!

这棋局不仅跨度长远,将来的影响力更是难以估量!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报社,分明是朝廷握在手里的一把舆论利剑,能涤荡杂音,更能凝聚民心!

可报社这东西,终究像柄双刃剑,利弊之间分寸难握。

朱小宝刚把想法抛出来,众人虽心头震动,却也没人敢立刻撸起袖子就应承下来,都在暗自掂量其中的深浅。

几位阁老先沉凝着亮明了观点。

“太孙殿下,这报纸的弊端恐怕不少。”

“其一,难保不会有人借着这刊物议论朝政,若是说些不当言辞,极易折损朝廷体面。”

“其二,报纸上的内容也未必都可靠,保不齐夹杂着一时意气的胡言、凭空编造的谣言。”

“其三,万一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借机煽风点火,后果更是难料。”

“况且报纸传播既快且广,这些弊端一旦冒头,便如埋下的隐患,蔓延开来可不是小事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