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老爷子慢慢回头,瞅着朱小宝,眼睛亮闪闪的。

“大孙……这是……”

朱小宝笑了。

“爷爷,去年说过要给您建个功勋庙。”

“咱大明现在有钱有兵,不比唐太宗差,他能搞凌烟阁,咱为啥不能搞个自家的?”

秦放赶紧接话。

“爷,这楼还没名呢,臣和太孙殿下想了半天没敢定,您给起一个?”

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朱元璋笑得脸上褶子都堆起来了。

“咱琢磨琢磨,你也帮着想想法子。”

瞧这模样,刚才还心疼银子的老头,现在早把钱的事儿忘到脑后了。

朱小宝摆手。

“孙儿想不出,还是爷爷来。”

“你这懒小子!”

老爷子乐了,琢磨半天,小心翼翼道。

“叫‘皇明功勋楼’咋样?”

“好儿郎披甲打仗,读书人治理江山,但凡对社稷有功的,都能进这楼,让后人天天祭拜!”

这话可太有讲究了。

不光死人能进,以后谁为大明立了大功,死后都能往里挤!

当年唐人说“请君暂上凌烟阁”,那是李世民自己缅怀弟兄;现在大明这功勋楼,简直是给天下人画了个金饼子。

谁家祖宗能进这楼,那荣耀能传万代!

朱小宝眼角余光瞥见秦放,好家伙,这老小子眼圈红得像兔子。

他以前哪敢想自己有机会进这种地方?

现在突然有了盼头,能不激动吗?

朱元璋负手站在五楼窗前,望着底下金碧辉煌的紫禁城,突然吼了一嗓子。

“大明!万胜!”

朱小宝和秦放赶紧站直了,听着这快七十的老头喊得震天响,鼻子都有点酸。

“大明!万胜!”

朱小宝跟着喊。

秦放也扯着嗓子吼。

“大明!万胜!”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把三人的身影拉得老长,功勋楼里的画像好像也跟着笑了。

皇明功勋楼的消息一传开,朝堂上的百官们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一个个激动得不行。

蓝玉这帮武将眼睛都亮了,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的念想;内阁的文官们也憋着一股劲,盼着能成为第一个挤进功勋楼的文臣。

毕竟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

当官一辈子,不就图个青史留名吗?

有了这功勋楼,大家伙干活的劲头更足了,都想凭着本事挣个身后名。

洪武二十九年的夏天,六月里骄阳似火。

定远侯王弼、中山王府的徐膺绪,还有刑部左侍郎刘鉴明等人,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往东海倭岛进发。

皇太孙朱小宝特意让平倭王蓝玉替自己去送行。

与此同时,朱小宝又下了两道旨。

一道叫解缙回大明述职,另一道提拔礼部右侍郎赵贞吉当交趾布政使,接替解缙管交趾那边的事。

这年夏天,朱小宝对朝廷和地方官来了次大调整,把皇权攥得更紧了。

他调的大多是自己一手提拔的翰林院进士,把这些年轻人往六部、都察院等要害部门一塞,让他们在里头历练。

老一批官吏眼看就扛不动活了,大明的朝堂早晚得换血。

朱小宝这会儿正抓紧培养年轻一代,就说今年刚进翰林院的杨荣、夏元吉,这两位后来鼎鼎大名的内阁大佬,现在都被他分到各部当差。

眼下詹徽、杨靖、梁焕这帮老臣都快到致仕的年纪了,朱小宝心里早有盘算。

以后让王恕、黄淮、解缙、杨荣、夏元吉他们进内阁顶班,六部尚书的位子也得慢慢换新人。

洪武二十九年,那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治江山的老臣们,差不多都到了退休的岁数,人才储备这事儿,朱小宝看得比谁都重。

谨身殿里,朱小宝正翻着吏部的履历表,心里的蓝图渐渐清晰,只等着一步一步来。

朱元璋今天心情挺好,早上到东宫吃了点早饭,陪朱文坤玩了会儿,就早早溜达到谨身殿来了。

“皇爷爷。”

朱小宝把履历表往案上一放,起身到门口扶着老爷子,笑着说。

“今儿心情不错呀?”

朱元璋乐呵呵地说。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干嘛跟自己过不去。”

“你媳妇儿肚子越来越大了,咱瞅着,准又是个带把的。”

朱小宝挑眉。

“哦?我咋觉得妙锦比婉儿那时候肚子还显怀?依我看,说不定是龙凤胎呢!”

朱元璋愣了愣,随即大笑。

“哈哈!对对对,儿女双全最好!不过啊,这还不够。”

朱小宝纳闷。

“为啥?”

朱元璋挤挤眼。

“你呀,得再加把劲,给小崽子多添几个弟弟妹妹。”

朱小宝吓了一跳。

“还……还要生啊?”

“那可不。”

朱元璋笑得一脸得意。

朱小宝扶着老爷子坐到案前的胡床上,朱元璋瞥了眼桌上的履历表,拿起来翻了翻,笑道。

“这是打算换班子了?”

朱小宝点头。

“是啊,詹徽他们都老了,再操劳下去身体扛不住,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

“老了,都老了啊!”

“当年跟着咱打天下、治江山的老伙计,一个个都快不中用了。”

“你想提拔年轻人是对的,但总把他们放在外面也不行,得想法子调到中枢来历练。”

朱小宝揉了揉额头。

“孙儿也这么想,可山东、河南那边还不太平,等铁铉、黄淮、王恕他们做出点成绩再说吧。”

朱元璋点头。

“你看人的眼光,咱信得过,铁铉这小子,在山东才两年就站稳脚跟了,是时候给个左参议当当了吧?”

当初朱小宝怕给铁铉的官太大,压着他从经历官做起,如今两年过去,这把剑也算磨得够锋利了。

“嗯,这两天就准备调他当山东左参议。”

朱元璋夸道。

“你看中的这些年轻人,个个都不含糊。”

“解缙把交趾管得不比内阁差,就算把阁老放过去,未必有他做得好。”

老爷子越说越感慨。

“当初那刺头,第一次见你就敢抨击咱,被你收拾得服服帖帖,那时候咱就知道,你们君臣以后准能干出番大事业!”

“铁铉稳重,文武双全,将来前途未必比解缙差。”

“大孙,你这眼光真不得了!”

朱小宝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

“还是他们自己有本事,孙儿也没做啥。”

“傻孩子。”

朱元璋拍拍他的手。

“就说徐家那事儿,换做任何一个皇帝,恐怕都没这魄力!”

“猜忌之后还能重用他们,咱自己都做不到,你比咱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