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签到成了太子 第82章 老兵不死

作者:拨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8:31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你们这些话说的就错了吧,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说的便是黎民百姓,朱家的天下正是靠着这些你们口中匹夫们支撑起来,当然要打成一片。

就是这些和他们对着干的心思,才让那些西北的灾民席卷而起,最后成为了流寇!”

话倒是没错,但是和朱慈烺一贯的作风,有些差别。

以前的时候,朱慈烺可是从来不做超出规矩的事情,可是自从闯贼进城之后,几乎是性情大变。

像是有违常理的事情,他肯定是不做的。

平时都在努力的学习,要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

各种规矩更是从不逾越。

再看看现在的作为,简直就是太祖在世啊……

难道真的像是他之前说的那样,包括那些神兵利器,都是祖宗显灵么?

说起来……好像也说的通。

算了,那些天罚和水连珠步枪都是实打实的东西,或许,世界上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大臣们不说话,朱慈烺还继续说着:

“文人士大夫或许是我大明统治的基础,但是你们别忘了,我大明基业是从草根崛起。

善待文人士大夫不假,那是太祖皇帝知道自己文化造诣不成。可是逐鹿中原,争霸天下,还是靠的淮右那些布衣们。

立国之后,虽然朝廷大行封赏有功之臣,尤其是文人士大夫。

但是对于跟随着太祖爷闯天下的布衣们,可从来不曾忘记。

要不然,那些都司、卫所,为何会遍布我大明?

太祖爷和开国的先烈们,就是担心跟随他们打天下的草莽们吃不起饭,创立了军户制度,就是要那些人,能世世代代的有饭吃、有衣穿。

每一个为大明效忠的草莽、平民,才是我大明的根本!

两百多年的时间,很多当官的人忘记了这些,以为自己才是国家的主人。

收敛财富,为祸民间,才导致了兵连祸结!

朕,不是那苛责的皇帝。

也跟随朕的官员吃饱穿暖,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但是,有一点要记得,一定不能让百姓、平民还在苦难当中。

如果当官的就知道锦衣玉食,对老百姓的疾苦不管不顾,那不推翻你,推翻谁!

话又说回来,当年我大明都司和卫所还健全之时,那建奴、闯贼,可敢和朝廷叫板?

那建奴不过是匍匐在我大明都司脚下的忠犬!

现如今,可不是文人被轻视。

关键是那些同甘同苦的军户们,被人忽视了。

他们曾经每户有几十亩土地,再看看现在卫所,哪个军户手里还有超过十亩地的?

他们根本就吃不饱,穿不暖,去哪里拿枪护卫我大明?

只能去募兵,募兵要花钱,大量的钱,朝廷没钱,只好去弄辽饷,长此以往,老百姓能不造反?”

自从大行皇帝故去之后,朱慈烺变得一次比一次煽情。

这次依旧是长篇大论,但是说的十分有道理。

让几个大臣们,再也不敢将他当作孩子一样看待。

因为能看清其中问题的人,还能明着告诉朱慈烺,那肯定不是一般人。

果然,从大行皇帝故去开始,朱慈烺身后就站着能人!

那人不简单,能帮着还是太子的朱慈烺,还是绝地反击,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

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极大的野心!

因为那军户们的土地,可不是被什么别人抢走的。都是给藩王、勋贵、卫所军官等拿走。

正是大明手上有权的那些人,想要从他们手里再拿走,谈何容易!

说也说不过朱慈烺,众人只好跟着他一起去。

“走吧,咱们一起去看看,也好调动一番你们的恻隐之心!”

城外那些要离开的人们排着长队。

为首的是一个年纪有些大的老兵。

朱慈烺拉着他的手:

“老大哥,你放心的去吧,那些年轻人跟着朕杀退敌人,您就在家享清福好了!”

“万岁爷,老汉不中用啊。”

老兵不是普通身份,说起来他算是当年义乌兵的后代。

年轻的时候甚至还在辽东镇压过建奴。

当然那个时候建奴还不成气候。

当时他们戚家军的建制,镇压建奴可以说是大材小用。

也正因如此,老兵才重新加入勤王的军队,再寻找当年镇压建奴的感觉。

可惜他已经年华不在,建奴也不再是当初的乌合之众。

老兵空有一番报国之心,却再也没有报国之力。

朱慈烺亲手拿着一个小布包,那布包还是仓促封起来的,里面放的是一些上路的盘缠。

“还有这个,老大哥你也拿好了,现在用不到的话,将来拿着它去官府兑换成等价值的东西!”

朱慈烺除了盘缠之外,额外多给了一个封号:

“勤王忠勇”!

那可不仅仅是一个空白告身,最重要的是上面还写着:持此封号者,可得边地30亩良田!

老汉作为义乌兵的后代,他在戚家军损失殆尽之后回到家乡。

虽然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类似于乡勇的卖命工作,却也没有攒下多少家产。

但是现在仅仅是因为进京勤王跟着走了一遭,便得到了30亩的良田。

至于那良田在哪里,现在或许不好说,但是换成银两也多少有些钱财。

并且像是他这样一无所有的人,拿着这些东西真正的去边地换取30亩田。

对于他和他的后代来说,是一份稳定的产业。

虽说不至于飞黄腾达,可至少也能保证后代吃得饱穿得暖!

老兵见状,连忙摆着双手说着。

“使不得使不得啊,万岁爷,老汉我就那么一点点路程,可收不得这些东西!”

朱慈烺怎么会容忍他拒绝?

佯装着生气说道:

“今天若是没有你们,大明朝早就完了。

往大了说你们是拯救了大明朝,小了说你们的到来使那些想要卷土重来的闯贼,再也不敢过来,也就是救了朕。

这两件任何一个你能当得起这30亩的良田,让你收下,就手下!再要是扭捏,朕可就要生气了!”

老兵哪里有过这样的待遇?

都说皇帝一言九鼎,他连忙叩头谢恩,将那东西珍而重之的贴身放好。

别说自己奋斗了一辈子,就算是家里人一起奋斗两辈子,都不见得能打下这么多的家底。

看看这皇帝,真好,实在是太好了。

为这样的皇帝卖命,那不是应该的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