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岁月:从助理工程师开始 第57章 兵强马壮

作者:夏雨诗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16:49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三天后。

那间原本废弃的实验室,已经彻底变了样。

外面拉起了警戒线,挂上了“南江省重点工程技术攻关小组”的崭新牌子。

几名穿着制服的武警战士,在门口持枪站岗,神情肃穆。

实验室内部,更是鸟枪换炮。

原来的旧设备全部被清空,取而代之的,是从省建筑科学院、省工业大学紧急调拨来的、国内最顶尖的实验仪器。

外国进口的电子万能试验机,日本生产的高精度电子显微镜,还有一整套当时国内都罕见的化学分析设备……

这里,在短短三天内,被打造成了整个南江省,乃至全国都屈指可数的一流材料学实验室。

蔡卫国穿着一身崭新的白大褂,站在实验室中央。

他的面前,站着十几个略显拘谨的身影。

钱总工、张勇,以及林城一建研发部的那几个核心骨干,都在其中。他们看着蔡卫国,眼神里全是激动和信服。

除此之外,还有几张新面孔。

“这位是省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的博士生,高建军同志。”

李院长指着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看起来有些书呆子气的年轻人介绍道。

“小高是我们省里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的材料学人才,理论功底非常扎实。”

高建军推了推眼镜,看向蔡卫国的目光里带着审视和好奇。

“这位是省建筑科学院结构实验室的主任,吴工。在结构力学分析方面,是省内首屈一指的专家。”

一个头发微白,面容严谨的中年人对蔡卫国点了点头。

“这位是省化工设计院的刘工,精通外加剂合成。”

“这位是……”

李院长一连介绍了五六位从省内各个单位抽调来的技术专家,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

介绍完毕,现场有些安静。

这些新来的专家,虽然听说了蔡卫国的名声,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服气。毕竟太年轻了。

高建军扶了扶眼镜,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学者的严谨。

“蔡工,我拜读了您在鉴定会上提交的数据报告。

123.7兆帕的抗压强度,确实惊人。

但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在实现如此高密实度的同时,您是如何解决材料的自收缩和徐变问题的?根据现有理论,这几乎是一个悖论。”

这个问题一出,所有专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蔡卫国身上。

这是个非常专业,也非常尖锐的问题。

蔡卫国看向高建军,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

“你看过巴格里德和理查德1983年在《水泥与混凝土研究》上发表的关于DSP材料体系的论文吗?”

高建军一愣,点了点头:“看过,那篇文章我精读过。”

蔡卫国接着说:“他们的思路,是用超细颗粒填充水泥颗粒间的空隙,但他们忽略了颗粒形态和级配对需水量的影响。

我们的思路,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入第四级甚至第五级微观填充物,并利用特定外加剂实现颗粒的表面电荷同性相斥,从而在极低水胶比下,获得接近液体状态的和易性。”

“至于自收缩,我们在后期养护阶段,通过控制压力和温度,诱导生成针状和网状的水化硅酸钙晶体,在内部形成微观预应力,抵消大部分的化学收缩。”

蔡卫国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

高建军的表情从审视变成了震惊。

蔡卫国说的这些,有一部分是现有理论的延伸,但更多的是他闻所未闻的全新思路。

这些思路,完美地解答了他心中的疑问,甚至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是这样……利用微观预应力……天才,真是天才般的构想!”高建军喃喃自语,看向蔡卫国的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敬佩。

其他几位专家也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虽然不全是材料学专业,但也能听出蔡卫国这番话里蕴含的知识深度和技术高度。

仅仅一个问题,就镇住了全场。

蔡卫国环视众人,开口说道:“各位都是省内各个领域的技术专家,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个团队。我不管你们以前的级别和资历,在这里,只看能力,只看成果。”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体育馆项目。但这只是牛刀小试。”

蔡卫国的声音不大,却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的最终目标,是在一年内,完成RPC材料的工业化生产线设计,将生产成本降低到现有高性能混凝土的三倍以内。

并且,完成至少五项工程应用的技术储备,包括但不限于大跨径桥梁、超高层建筑、特种防护工程。”

一年!

降低成本!

五项工程应用!

这几个词砸下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每一个目标,都像是天方夜谭。

“这……这不可能吧?”结构专家吴工忍不住开口,“一年时间,光是完成实验室的中试都够呛,还要建生产线?”

蔡卫国看着他,语气平静。

“吴工,你的任务,是在三个月内,建立RPC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并完成体育馆屋顶结构在极限荷载下的有限元分析。需要什么计算资源,直接找李院长。”

他又转向化工专家刘工。

“刘工,你的任务,是带一个小组,在一个月内,复刻并优化出我们需要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配方和合成路线图,会后我给你。”

“高建军博士,你负责微观结构观测,分析不同养护制度下水化产物的形态和分布规律。”

“钱总工,你负责宏观力学性能测试,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张勇,你负责原材料的筛选、处理和质量控制,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不能有任何纰漏。”

……

蔡卫国一道道指令发下去,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每个人都被分配到了具体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原本还心存疑虑的专家们,此刻都收起了轻视之心。

这种精准的统筹能力和对各个专业领域的深刻理解,根本不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拥有的。

“我的要求很简单。”蔡卫国做最后总结。

“第一,绝对保密。从今天起,所有人都必须住在这里的配套宿舍,没有我的允许,不得外出,不得与外界联系。”

“第二,绝对服从。在技术路线上,我拥有最终决定权。我允许讨论,但一旦我做出决定,你们要做的只有执行。”

“第三,不计代价。五百万的经费,就是让你们烧的。设备不够,就买!人手不够,就招!我只要结果!”

“大家有没有问题?”

整个实验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蔡卫国描绘的蓝图和这股强大的气场所震慑。

“没有问题!”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

“保证完成任务!”

喊声此起彼伏,所有人的眼中都燃起了火焰。

能参与到这样一场可能改变国家建筑史的技术革命中,是每一个技术人员梦寐以求的荣耀。

看着眼前这支兵强马壮,汇集了全省精英的团队,蔡卫国知道,他的征途,从这一刻,才算真正开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