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曲阿小将到大汉脊梁 第219章 卢氏

作者:梅山的老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7:16:30
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青黑色的山脊时而显露一角,时而又被流动的云海吞没,恍若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只留下朦胧而磅礴的意境。

“瑛儿,”

卢氏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那片朦胧的雨幕山峦之上,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淅沥的雨声,

“你跟随为师修行《老子想尔注》,细细揣摩其中微言大义,算来也有整整三载春秋了。

可曾静下心来想过,为何要踏上这修行之路?”

她微微侧过头,眼角的细纹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柔和,等待着孙女的回答。

张琪瑛双手捧住温热的茶盏,温润的触感从掌心蔓延开。

她微微低头,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摩挲着盏壁细腻的质地,感受着那温润的弧度带来的安抚。

轩内一时静了下来,只有炉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和窗外缠绵的雨声。

她沉默了片刻,然后抬起眼眸,清澈的眸光里带着超越年龄的沉静与笃定,声音轻柔却又字字清晰,

“若说是为求长生久视,羽化登仙,孙女私心以为,未免太过狭隘自私。孙女潜心修行,是为叩问天地,参透阴阳造化运转的至理。

以期……以期将来学有所成,能襄助父亲大人教化汉中黎庶,启民智,明是非,使这一方水土得以永离战乱兵燹之苦,苍生得享安宁岁月。”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盏中澄碧的茶汤上,“这便是孙女心中所求的‘道’。”

卢氏闻言,缓缓转回头,深潭般的眼眸中清晰地闪过一丝讶然的光彩。

她伸出保养得宜、肌肤依旧细腻的手,带着怜爱轻轻捏了捏孙女温软肉嘟嘟的脸颊,触感柔嫩而温暖,

“你这孩子啊……”她长长地叹息一声,叹息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年纪轻轻,心却总悬在那苍生社稷的大事上,这份胸怀,倒是与你祖父当年一般无二。”

她端起茶盏,啜饮了一口,看着孙女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

“你父亲张鲁,近日与益州牧刘璋的使者往来走动甚为频繁,书信不绝于途。这汉中看似平静的春水之下,怕是要搅动风云了。”

“祖母也听说了?”

张琪瑛秀气的眉头立刻蹙拢起来,像两弯新月染上了愁绪。

她放下茶盏,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显露出内心的关切,

“刘季玉遣使之意,是欲联结父亲,共同讨伐在巴郡肆虐的张修。

那张修……虽行事暴虐无度,视人命如草芥,可他毕竟是承袭我五斗米教正朔的师君之一,与父亲份属同门,同奉太上老君,共尊《老子五千言》为圭臬……”

“哼!”

卢氏一声轻嗤,带着洞悉世事的冷峭,打断了孙女的话。

她搁下茶盏,身子微微倾向一旁的矮柜,从中取出一块色泽深褐、边缘已摩挲得圆润光滑的龟甲。

她的指尖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小心翼翼地拂过龟甲表面那些古老而神秘的裂纹。

“教义同源,心术却早已背道而驰。”

她的指尖停在一道深长的裂纹上,声音低沉而清晰,

“昨夜心绪不宁,焚香净手,以古法占筮。所得之卦,竟是‘睽’。”

卢氏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凝重,

“此卦上离下兑,火动于上,泽动于下,两相背离,互不调和。正是同室操戈、骨肉相煎之凶兆。”

张琪瑛心下一紧,连忙跪行几步凑近。她自幼便随祖母学习《周易》卜筮之术,深谙其中象征。

凝眸细看那龟甲,只见上面裂纹纵横交错,如同干涸大地的沟壑,其走势形态,竟真与《周易》中所描述的睽卦卦象严丝合缝!

那些裂纹在她眼中仿佛活了过来,化作刀光剑影。

“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她喃喃念出卦辞,指尖冰凉,

“难道……难道汉中这片福地,终究还是逃不过刀兵劫数吗?”

她抬眼望向祖母,眼中充满忧虑。

“兵戈虽还未至,但凶兆已显,端倪毕露,如同这雨前的沉郁闷雷。”

卢氏神色平静地将龟甲重新收起,仿佛那预示祸乱的不祥之物并未在她心中引起太大波澜。

她话锋陡然一转,目光重新落回孙女身上,带着探究的意味:

“你近日课业,可曾继续研读《太平经》中那些济世度人的法门?当年于吉仙师传下此书,其精髓不在于长生幻梦,而在于解民倒悬的慈航普渡之道。”

恰在此时,雨声骤然变得细密急促起来,敲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如同无数珍珠滚落玉盘。

张琪瑛连忙起身,莲步轻移,走到半掩的雕花木格窗前,小心翼翼地将窗扉向内拢紧了些许,隔绝了飘入的冰冷雨丝。

转身之际,她腰间系着的一枚青玉五斗符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撞击在深衣的丝绦上,发出几声清脆悦耳的叮咚之声,那古朴的玉符在室内微光下流转着温润内敛的光泽。

“回祖母,正在研读‘奉天地顺五行’一章。”

张琪瑛重新在蒲团上跪坐端正,姿态沉静优雅。

她伸手从宽大的袖袋中取出一卷打磨光滑、颜色深沉的竹简,竹简边缘已被翻阅得圆润发亮,显然时常摩挲。

“其中所言:‘教其无刑而自化,导其无为而自治’,孙女反复思忖,这与祖母平日教导孙女的‘道法自然’之理,其根源竟是如此相通。

不尚严刑峻法,不强作妄为,如春风化雨,万物自生自长。”

她一边说,一边恭敬地将竹简铺展在膝前的案几上,指尖划过上面苍劲有力的隶书字迹。

卢氏探身接过竹简,指腹带着岁月赋予的智慧和温度,缓缓抚过那些承载着先贤思想的墨迹,眼神流露出赞许:

“能由此及彼,悟到这一层,着实难得。不执着于字句表象,而领会其精神旨归,这便是你慧根渐长的明证。”

她放下竹简,端起茶盏却又未饮,目光在孙女娇艳如三月桃花般的脸庞上停留了片刻,眼中泛起更深一层的、仿佛看透时光的深意,

“不过……”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温和而略带促狭,

“我儿这般心系苍生,志存高远,可曾静下心来,想想自身之事?譬如……将来婚配之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