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曲阿小将到大汉脊梁 第215章 拖刀计

作者:梅山的老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7:16:30
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如同九天惊雷轰击在铁坨之上!肉眼可见的环形气浪以两刀交击点为中心轰然炸开!

校场上沉积的尘土被狂暴地卷起,如同平地掀起了一场小型的沙尘暴,瞬间弥漫开来,将两人的身影完全笼罩其中!

尘土飞扬中,只见两道模糊的人影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激烈交错碰撞!

“呵唉!”

关羽的青龙刀大开大阖,势大力沉,每一刀劈出都伴随着风雷激荡之声,刀光如连绵不绝的惊涛骇浪,一波又一波狂暴地拍打着岸边礁石!

沉重的刀锋撕裂空气,发出“呜呜”的恐怖低啸,刀光所及之处,地面被斩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深深沟壑!这是最纯粹的力量与霸道的展示!

而陈洛的身影则如同一道在惊涛骇浪中穿梭不定的银色魅影。

他的龙雀刀法诡谲多变,刁钻狠辣,深得快、准、狠、巧四字精髓。

他不与关羽正面硬撼,而是凭借超凡的步法、腰身韧性与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在关羽那狂暴的刀光缝隙间游走、穿梭、闪避、反击!

他的刀光如同月光下跳跃的银蛇,灵动迅捷,又带着致命的威胁。

时而如毒蛇吐信,疾刺关羽持刀的手腕、臂膀关节;时而如灵鹤啄击,刀尖点向关羽甲胄的缝隙连接处;时而又如狂风骤雨,瞬间爆发出数十次连绵不绝的快攻,逼迫关羽回刀防守。

刀锋破空,带起的却是尖锐如哨的“嘶嘶”锐响,与青龙刀的风雷之声交织成一首致命而激昂的战曲!

两人步法急速变换,身形交错如穿花蝴蝶,却又蕴含着崩山裂石的力量。

“咳咳咳。”

战靴踏碎地面坚硬的土块,留下深深的脚印。

每一次刀锋相撞,都爆出大蓬刺目的火星,如同铁匠炉中最炽热的锻打,铿锵之声响彻校场,连绵不绝,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汗水早已浸透两人的内衬,蒸汽在傍晚微凉的空气中升腾起来。

尘土稍散,箭垛上的吕玲绮早已收起了那副玩世不恭的嬉笑神色,贝齿紧咬着口中那根坚韧的狗尾巴草茎,明亮的眼眸中充满了震惊与凝重,喃喃自语道,

“不可思议...这陈守仁的身法...竟能逼得关将军用上拖刀计……”

但见关羽佯败拖刀而走,陈洛疾追三步忽觉寒意逼人。

千钧一发之际拧身侧避,青龙刀贴着他胸前札甲掠过,削下大片甲叶。

陈洛趁势滚地反击,刀背轻拍在关羽胫甲上发出闷响。

二人同时收势。

关羽抚髯长笑,

“痛快!守仁这身功夫,竟似专为克制某的刀法而生!”

陈洛喘息着拱手:

“君侯承让。若非暗疾未愈,最后那式本可...”

话音未落,远处忽传来鸣金之声。

张辽趋前叹道,

“可惜文和与元龙不在营中,否则见此龙争虎斗,必又要争个面红耳赤。”

赵云与陈到此时也走近,白袍将军莞尔,

“他二人一见面便互怼军策,主公听得头疼,才依守仁之议将陈元龙调往弋阳,贾文和遣去安丰。”

关羽忽正色对关平道,

“瞧明白了?陈将军方才那式地趟刀法,专破重兵器攻势。”

少年猛点头,却见陈洛取出布巾细细擦拭龙雀刀上尘土,动作轻柔似对待至宝。

暮色渐浓时众人散去,唯陈洛独立校场,望着手中环首刀怔怔出神。

刀柄处缠着的草绳早已泛黄——那是四年前徐州雪夜,刘备赠他草鞋时亲手编的绳结。

“将军又看这草绳了。”

王虎捧着战袍候在一旁,

“您如今都是统兵三千的将军了,怎还留着这个……”

陈洛以指腹摩挲草绳,眼前似又见那日刘备蓑衣草履,将仅有的干粮分与伤兵的模样。

晚风送来远处关羽教导关平的声音:

“为将者非止逞勇斗狠,更要知为何而战...”

陈洛抬头望见汝南城头汉旗猎猎,忽然轻声自语:

“是啊,为何而战...”

他自然记得史书中关平的结局,记得荆州烽火与麦城血月。

但此刻夕阳余晖洒满校场,远处炊烟袅袅升起,手中草绳温暖如初。

——这人间烟火,万里山河,都值得以手中刀槊再争个太平盛世。

三月春风掠过汝南校场,卷起阵阵黄沙,吹得旌旗猎猎作响。

那风带着泥土的气息和干燥的燥热,肆意地扑打着营帐的布幔,发出沉闷而持续的噗噗声。

校场边缘枯黄的野草被吹得伏地而行,细小的沙砾在空中打着旋儿,迷蒙了视线,也给天地间涂抹上一层昏黄的底色。

“拿开!”

高顺被囚于木栅营帐已有数月。

自张辽在徐州生擒他以来,这位昔日陷阵营的统帅,便如同被抽走了魂魄,终日面壁而坐,对着冰冷潮湿的营帐内壁,沉默得如同一块深埋地底的磐石。

木栅栏粗糙,缝隙间透进的光线切割着他古铜色的、布满旧伤的侧脸。

他身上沉重的铁甲从未卸下,污迹斑驳,甲片边缘磨损得锋利,在帐内昏昧的光线下,泛着一种沉郁而冰冷的微光,仿佛凝结了并州苦寒之地的霜雪。

即便陈洛每日亲自端着精致的食盒,提着醇香的美酒前来探视,也总被他看也不看地挥手倾倒在地。

酒液泼洒在夯实的泥地上,渗入干涸的缝隙,只留下深色的印记和空气中短暂弥漫、旋即又被帐外的沙尘气盖过的酒香,仿佛他拒绝的不是酒食,而是这乱世强加给他的一切妥协。

“将军又何苦如此。”

陈洛这日又提着一坛泥封未启的“汝南春”而来,沉重的陶坛在他手中稳如磐石。

他刚步入帐内,浓郁的酒香便压过了尘土和铁锈的味道。

他看见地上昨日泼洒的酒渍仍未完全干透,在泥地上形成一片黯淡的湿痕,几只细小如尘的飞虫正围着那痕迹打转。

陈洛脸上并无愠色,深邃的眼眸里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理解与无奈。他小心翼翼地将新酒放在那张唯一还算完整的矮小案几上,动作轻缓,仿佛怕惊扰了眼前这尊凝固的雕像。

泥封上用朱砂描着一个古朴的酒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