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海王 第33章 商人逼官

作者:壹更一万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6:51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约翰·德雷克,是缇娜的大副,也是之前李澹在码头上看到的那位男性番人。

在约翰的带领下李澹与缇娜下了船,贺冕陪着胡伟龙已经等在码头。

相比于贺冕的淡定,胡伟龙则显得有些慌乱。

“李大人,大事不妙了!”

胡伟龙的语气有些急促,与他类似的,还有另一位番人船员,此时几乎是以同样的语气正朝缇娜汇报。

看着胡伟龙慌张的样子,李澹抬手打住,直接对贺冕道:“你说。”

“是。”

“禀县尊,月港那边出了点状况,商人们联合起来,抵制将货卖给把船停在分港的番商。

理由也很简单,他们说此前海防馆派了人上门,那边交代说停留在分港的番商都是非法番商,谁卖货给他们,便按违反海禁通倭论处。”

“嚯,通倭,这顶帽子扣的够大的。”李澹冷笑一声。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

贺冕会心笑道:“县尊大人果然英明,实际上他们都是一路人,这不过是个说辞,依我看,这就是以张恭为首的商人抱团取暖,一方面讨好林悟贤,一方面也想找个由头抬价。

如今市面上丝绸的价格已经炒到每匹九两,这个价格番商们勉强还能接受……”

李澹回头看向缇娜,只见缇娜神情一滞,琥珀色的眸子有些躲闪。

“缇娜小姐,我相信你听懂了。”

“咳咳。”缇娜咳嗽了两声,随即道,“李大人,咱们之前可已经讲好了。”

“可你还没答应我的条件呢。”

“答应,当然答应,我之前已经说了,您的任何条件都没问题。”

李澹点点头,没再去纠结这个点,本来这个价格就不正常,是短时间的人为因素,不可能长期持续。

李澹并不指望占这个小便宜,他需要的是一个长期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缇娜作为葡萄牙商人,是最合适的。

“那行,一个月后,东西自然奉上,本官这边公务在身,先行告辞了。”

缇娜点头,拱手送别李澹。

返回县衙,李澹立即召集心腹议事,老魏也特意从新乡赶来参加。

“商人们集体抵制,这个事情看似不起眼,却是后患无穷。”胡溪焦头烂额。

“现在来的番商大部分都是帆船潮来的,六七月他们必须启程返回,若是商人们持续抵制把货卖给他们,他们很难不妥协,届时肯定许多人会主动离开分港。”

快班班头樊甫补充道:“莫说以后,今日便有两艘帆船主动离开分港,重回圭海开始寻人摆渡去本港了。”

李澹点头,实际情况确实比听上去严峻,他看向贺冕,相比于其他人的手足无措,贺冕更加镇定。

见李澹看向自己,贺冕随即拱手道:“依在下看,此次离开分港的两艘船,乃是林海道故意安排的。

市舶司先前虽输了一阵,却仍掌握着商引签批的职权,以此要挟一两家番商并不算难事,为的是浮动人心。

大部分番商短时间肯定还是选择观望,不会随意出港,但若是时间长了依旧没有货源,则不好说,肯定会有动摇之人。”

“贺兄如此淡定,想必心中已有定计?”

贺冕长吁一口气,摇头道:“自然有对策,但只凭在下一人,难以全计。

此次的商人抵制,说到底主要是三大类,丝绸、瓷器、茶叶,这三样本就是番商采购的重中之重。

至于其他的东西,不成规模,都是由零碎的小商人组成,这类人太多,难以齐心,时间一久,不攻自破。

至于三大主类,则各有说法。

先说瓷器,漳州本不产瓷,目前月港卖的瓷大多由景德镇转运而来,江西那边以江右商帮为主,闽商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咱们只需派人直接到番商里收集订单,收取定金之后从景德镇拿货运来便可,时间上来得及。

而且实际上真正并不需要订太多,只要有一两船景德镇瓷到了月港,那些捂着瓷器的商人肯定忍不住,届时就会贱价甩卖。

其次是茶叶,茶商买茶大多是订货,取货时才摘茶给货,咱们只需要把这边的消息放出少许给茶园,那边听了这边茶商抵制番商,不卖茶,定然会心生疑虑。

然后我们再派人与茶园接洽,茶园的人自然会给茶商施压,怕咱们真的截胡,肯定会付钱拿茶。

届时茶压在了茶商手上,不卖便是新茶压成老茶,价格腰斩,茶商们不会干亏本买卖,到时候横竖会卖。

最后是丝绸,这个才是最棘手的问题,首先市面上的丝绸本来就缺,基本上是织出来多少,便被丝绸商人买走多少。

所以丝绸的存量不在卖家,而在买家,加上沿海虽有大型桑园,但纺丝却多是小作坊,然后由统一的牙行去收,这个事情没些路子,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所以此事的症结在于产量不足,短时间织不出这么多丝,所以必然需要丝绸商人手上的存货,我可以去跟本地几个丝绸商勾兑勾兑,但不能抱太大期望,只能麻烦李大人去求刘巡抚,让他从省外联系一些丝绸商。”

产量不足?

李澹瞥了眼坐在一旁没有作声的老魏,问道:“老魏,现在工坊那边进展如何?”

老魏却是露出与旁人截然不同的笑脸,可也不多话,只是起身笑答:

“一切顺利。”

众人都是不解,李澹此时问这个是何用意,唯有此前在与新乡打交道比较多的贺冕知道一些端倪。

“行了,今日议事就到这里吧,贺老的方法甚好,瓷器与茶叶的事情,胡溪与胡伟龙,就麻烦你们两个先去安排一下,贺兄与老魏留下,其他人下去吧。”

众人退下,可脸色并未好转太多。

稍会儿,屋内只剩下李澹、贺冕、老魏三人,李澹这才开口问道:

“现在建了几座纺织工坊?”

“目前能纺织的工坊已有十五座,机器八十九台,这个月增至百台没有问题,下个月预计再增加三十台,便是极限,主要还是女工不够。”

“账上可还有钱?”

“有的,‘顺风货行’现在每日进银有七百余两,最多一日有近两千两。”

贺冕在旁听着,此时不禁发问:“县尊是想……自己纺丝?”

李澹抚手笑道:“为何不可?”

贺冕却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就算有一百台织机又如何?

两日一匹,百机两日也才一百匹,两月时间堪堪三千匹,供几队番商倒是可能,但供一个月港,还是杯水车薪。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