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明哲一声令下,蛰伏已久的启明殿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他不再满足于偏安一隅,被动等待风暴降临,而是决定主动出击,将光明与希望的种子撒向这片被海神教阴影笼罩的广袤海域。一场无声的战役,在信仰的层面率先打响了。
李明哲亲自策划了传教方案。他以王冬儿——体内沉睡着天使之神千仞雪意志的继承者——为核心,精心挑选了一批口才便给、意志坚定,且对启明殿理念有着深刻认同的骨干信徒,组成了数支“光明宣讲团”。这些团员不仅接受了严格的辩驳与宣导训练,其中佼佼者更是得到了李明哲的初步指点,掌握了一些基础的魂力运用法门或强身健体的武技,虽远谈不上是魂师,但相较于普通民众,已显露出不凡的气象。他们的任务,就是乘坐特制的、悬挂着启明殿徽记——一轮冲破乌云的金色太阳——的船只,驶向罗伊伯爵领地内的其他岛屿,乃至更遥远的海域。
王冬儿站在船头,海风拂动着她淡金色的长发,阳光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她体内,千仞雪的神格与这具身体的契合度日益增高,对天使之神神位的感悟也愈发深刻。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个体,更是启明殿精神的象征,是行走于人间的“光明使者”。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宣召。
宣讲团所到之处,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们并不急于贬低或攻击海神教,而是从最朴素的民生角度切入。他们宣讲启明殿的教义:驱逐世间一切黑暗与不公,为众生带来光明与希望,守护弱小的生命,坚信在光明之下,众生皆有获得安宁与幸福的权利。他们讲述临海镇是如何从一个朝不保夕、饱受海盗与苛政摧残的小渔村,在启明殿的庇护下,变成了如今人人安居乐业、夜不闭户的乐土。
“我们并非要否定大海的威严,”王冬儿在一次面对数百名衣衫褴褛的渔民宣讲时,声音清越而充满力量,“我们敬畏海洋,因为它孕育了生命。但我们反对以神之名行掠夺、压迫之实!真正的神祇,当如光明,无私地照耀每一个角落,给予温暖,指引方向,而非索取无度的供奉和盲目的恐惧!”
她的声音仿佛带着某种奇异的魔力,能够穿透人心的壁垒,直达灵魂深处。许多一生都在海浪中挣扎求存,看惯了贵族老爷们作威作福、海神教祭司们高高在上的民众,第一次听到了如此不同的声音。平等、守护、希望……这些词汇如同久旱之后的甘霖,浸润着他们干涸的心田。
更直观的冲击,来自于宣讲团成员的展示。当某个岛屿的恶霸试图驱赶、甚至武力威胁宣讲团时,一名跟随王冬儿的年轻信徒挺身而出。他并未动用任何杀伤性魂技,仅仅是以李明哲传授的一套基础锻体拳法,配合一丝微弱的魂力运转,便轻易地将几名手持鱼叉棍棒的恶汉制服,动作干净利落,充满了力量的美感。这一幕,远比千言万语更具说服力。人们亲眼看到,追随光明,不仅能获得心灵的安宁,更能获得保护自身、争取尊严的力量。
与此同时,李明哲坐镇临海镇大本营,统筹全局。他深知舆论和情报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往来商船、投奔而来的难民等各种渠道,密切关注着周边海域,特别是那些失去域主的岛屿上,旧贵族势力的动向;另一方面,他指导着临海镇的居民们,将李明哲带来的先进农业、渔业技术进一步推广,提高生产效率,囤积物资,以应对可能到来的任何挑战。整个临海镇乃至其所在的小岛,都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氛围,与外界那些死气沉沉的岛屿形成了鲜明对比。
信息的传播速度比想象中更快。启明殿的教义和王冬儿“光明使者”的形象,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在罗伊伯爵曾经的领海内传播开来。最初是零星的、胆大的渔民或小手工业者,驾着小船,冒着风险,循着传言找到临海镇,亲眼验证那传说中的“光明乐土”。当他们看到井然有序的港口、脸上带着笑容的居民、丰饶的物产以及那座虽然简朴却散发着温暖祥和气息的启明殿时,震撼与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很快,这股零星的投奔,演变成了规模浩大的移民潮。
仿佛一夜之间,周边数十个岛屿上的底层民众被点燃了积蓄已久的渴望。他们拖家带口,变卖微薄的家当,冒着被海上风浪吞噬的风险,驾着各种破旧不堪的船只,如同朝圣般,义无反顾地向着临海镇所在的方向涌来。海面上,一时间千帆竞渡,场面蔚为壮观。他们口中传颂着“光明使者”的圣洁与仁慈,传颂着临海镇的富足与安宁,传颂着启明殿给予普通人尊严与希望的承诺。
这股汹涌的移民潮,彻底打破了周边海域维持了数百年的、脆弱而残酷的平衡。
那些失去了域主罗伊的岛屿,统治权依旧把持在当地的贵族手中。这些贵族,大多是依附于罗伊家族的地方势力,或是海神教在世俗的代言人。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将平民视作可以随意驱使、压榨的私有财产。如今,眼看着田地里无人耕种,渔场上不见渔船,伺候他们的仆役、工匠纷纷逃亡,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最直接的、毁灭性的打击。
恐慌与愤怒在这些贵族阶层中蔓延。起初,他们试图用惯常的手段进行镇压,派出私兵封锁码头,抓捕试图逃亡的“贱民”,甚至当众施以酷刑,企图杀一儆百。然而,高压政策带来的却是更强烈的反弹。民众的逃亡从公开转为隐蔽,从集体行动化为分散渗透,反而更加难以控制。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那些成功逃往临海镇的人,仿佛受到了某种庇护,再也无法被轻易抓回。甚至有传言,临海镇拥有强大的防御力量,任何敢于进犯的势力都会铩羽而归。
“反了!都反了!”一座名为“黑礁岛”的岛屿领主,肥胖的巴顿男爵气得摔碎了心爱的水晶酒杯,对着手下咆哮,“那些泥腿子都跑光了,谁给我们种地?谁给我们打鱼?谁来伺候我们?这一定是那个所谓的‘启明殿’搞的鬼!是那个妖女在蛊惑人心!”
类似的场景在多个岛屿上演。贵族们意识到,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已经无法遏制这股名为“希望”的洪流。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更深邃、更强大的力量——他们背后的靠山,盘踞在这片海域真正的庞然大物,海神教。
一时间,通往海神教区域主神殿的航路上,信使往来穿梭,满载着贵族们声泪俱下的控诉和丰厚的“献金”。他们在信中极力渲染启明殿的“邪异”与“危害”,将其描述为一个否定海神权威、煽动底层叛乱、破坏传统秩序的邪恶组织。他们将王冬儿描绘成蛊惑人心的妖女,将李明哲形容为包藏祸心的异端首领。他们恳求海神教的“大人们”出手,以神之威名,铲除这些亵渎神明的叛逆,恢复海域的“秩序”与“安宁”。
这些求援的信息,如同汇入大河的溪流,最终涌向了海神教在这片海域的权力中心——位于核心岛屿“波塞多尼亚”上的宏伟神殿。
神殿深处,负责管辖罗伊伯爵领海及周边区域的地区主教,收到了如雪片般飞来的求援信和日益增多的关于启明殿的情报。他身着绣着金色浪涛纹路的蓝色主教袍,面容隐藏在兜帽的阴影下,只有一双眼睛,锐利如鹰隼,闪烁着冰冷而算计的光芒。他仔细阅读着每一份报告,手指轻轻敲打着镶嵌着宝石的权杖。
“李明哲……王冬儿……启明殿……光明使者……”他低声咀嚼着这些名字和称谓,声音里听不出喜怒,“能够轻易解决罗伊和他的魔魂海盗团,看来并非等闲之辈。这股力量,以及这迅速传播的‘信仰’……其背后,恐怕不简单。”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琉璃窗前,眺望着窗外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海神教的统治根基,在于对海神信仰的绝对垄断和对世俗力量的牢牢控制。任何试图挑战这一点的苗头,都必须被彻底扼杀在摇篮里。启明殿的出现,以及它所带来的思想冲击和人口流失,已经触及了海神教的根本利益。
“传令下去,”地区主教的声音恢复了绝对的威严与冰冷,“召集神殿骑士团,同时,通知‘海妖’部队待命。是时候让这些无知之辈,重新回忆起被海神之威支配的恐惧了。任何玷污海神荣光者,唯有……彻底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