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唐正统在西域 第40章 大炼钢铁

作者:小苏打掺了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3:49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虽然姚松打死都不说原委,但是几个人心里都清楚,跟自己差不多。

颜颜说几个人都是失败者,还真是没说错,都是没路走了。

苏淮就是一个小兵,差点就死在乱军中,不掀起一片浪花。

要是死了,谁知道他是武烈将军后人,就是炮灰。

姚松应该也是走投无路了,估计离死不远了,只能硬着头皮来碰碰运气。

不过,他确实有点本事,读了不少书。

要不是这样,苏淮真是懒得理他。

确实是缺人,西域本身就没有几个读书人,更不会治理地方。

就说颜颜,其实就像姚松的点评,半瓶水而已。

这都几个城了,百姓上万人,确实需要一个行家,算姚松赶上了。

当然,至于他提的那些建议,是不是要听,苏淮有自己的判断。

于阗跟疏勒是邻居,要打疏勒,于阗就要一起上。

再说,打了疏勒,于阗怎么办,疏勒给于阗还是找个人管,都是问题。

按照苏淮的计划,有没有可能先把高昌拿下来,逼和北庭金满王。

这样,就和昆陵、碎叶联系上了,再围攻龟兹,疏勒。

差不多,就有七八个国家,联合起来,剩下的小国都不是问题。

只是这个思路还没来得及说,时机不成熟。

兵力说起来,确实不够,武器和装备当然也不行。

要是有三五千人,苏淮肯定敢动手,毕竟手里有大杀器呢。

姚松接任户曹参军,杨寻接任兵曹参军,颜颜改任仓曹参军。

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三件大事,赋税、征兵、后勤保障。

一冬天过去了,两个营确实练出了样子。

沙州营再扩建了一个连队,总人数到了800人。

加上瓜州营1300人,总兵力到了2500人以上。

苏淮想打仗了,不能总闲着,要是时间宽裕,倒不是问题,关键西域这个地方,每年只有半年时间可用,浪费了就是一年。

既不是沙州,也不是疏勒,南下,吐蕃,苏淮准备把吐蕃的爪子打断。

顺着且末河、伊布拉河河谷有两条路出来,吐蕃有1000多人已经从高原上下来了。

按照苏淮的认知,应该很快就会有吐蕃人出来占地盘。

现在如果不把这些吐蕃人打回去,后面更难打。

“功业,罗兴,你们两人这次谁来?”

现在两个营,不能什么都让裴功业出面了。

“让罗兴去吧。”

裴功业毫不犹豫,沙州营刚成立,需要锻炼,吐蕃也不难打。

“罗兴,怎么样,你们能行吗?”

“没问题,吐蕃那些兵,不过土鸡瓦狗,我们训练了一个冬天,士气很旺。”

“好,李英协助你们。”

巴什库有300多吐蕃人聚集,实际上中间有一半的百姓。

吐蕃,百姓就是士卒,士卒也是牧民。

“我们不去?”

颜颜在边上悄悄问了一句,打仗呢。

“不去,我们伪装成商人,去焉耆,我要买一座山。”

苏淮想了一下,先去焉耆看看情况,最好是把石炭搞回来。

其他人反正也不懂,铁峡山有铁,加上石炭,就能炼制兵器了。

裴功业留在家里,管着三个城,若羌、七屯海、喀布斯,就是那个新城。

另外,另一个使者也出发了,前往瓜州,哈尼。

苏淮给她的命令是,拿下铁峡山,运输矿石回来。

“姚先生,我们去了焉耆,找谁比较好?”

“将军,找真正的焉耆人,不但好谈,价格还好。”

“用什么借口好?”

姚松低头稍微想了一下,马上有了主意。

“将军,我从昆仑来,就说我们要炼丹用,如果成功了,有限提供丹药给焉耆人。”

苏淮眼睛亮了,确实是个好办法,哈尼那边也可以用这个办法。

“姚先生,你真去了昆仑?”

“是啊,不过,跑了几个月,没有找到人。”

苏淮和颜颜都笑了,又是一个失败者。

姚松现在也想通了,无所谓,将军这些人也就这样了。

一路上说说讲讲,也就七天,商队到了焉耆。

焉耆跟很多西域的城市一样,都不算大,到处是低矮的房屋。

不过,焉耆也有一点特殊,位于博纳斯湖边上,有不少树。

湖水非常清,大车走在湖边,苏淮瞬间就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

完全没有冻住,应该是山上的雪水化了,流下来了。

再就是,焉耆城外有很多的田地,能种小麦。

虽然还有薄薄一层雪,但是明显看出来,不是沙漠。

别看只有三辆大车,但是随从100多人,看着就不像一般人。

果然,守卫一问,才知道,是伊州商人,从于阗来。

年前送了一批货到于阗,年后准备再运一些货物过去。

首先找了一个大客栈,几乎是包了,所有人住了进去。

姚松出去打探消息了,石炭在焉耆西南的山里,煤层很浅。

别说若羌一个城,就是整个西域,就算是100年,都没有问题。

“走,出去看看。”

安顿好,带着许勇、刘宁,几人上街了。

街面上很少人,甚至连店子都没有,苏淮有点奇怪。

“怎么连个人都没有?”

颜颜也很奇怪,按说,现在这个时候,还不至于都猫在家里。

“是不是没人出来买东西,都不开门了。”

又转了一个街巷,终于有个地方开门了。

是卖那种手工品,好不容易有一家,怎么都要进去看看。

里面有两个女人正在忙着绣什么,边上还有不少成品。

苏淮粗略一看,吃了一惊,不是百姓常用的那种,看上去有点富贵逼人。

说起来,普通老百姓应该绣不出这样的东西。

“这个绣品怎么卖?”

出于好奇,苏淮还是问了一句,人家毕竟是开门做生意。

“小郎好,这是双绣,十贯。”

苏淮心里一算,好像有点高了,一般绣品也就几百文。

“小郎,这种绣品是四个连在一起,所以稍微贵了一点。”

应该是看出了苏淮的意思,一个小娘赶紧解释了一句。

“你这个价格,是包含了绣面,是吧?”

“回小郎,不是,绣面,单独就要十贯,两个。”

明白了,就像以后的高定,这是专门给贵人缝制的东西。

“那你们家就不做普通的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