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中间,100多个人分成了内外两圈,前面是枪刺,后面是砍刀。
弓弩队分成了四个方向,作为防守队的支援。
胡匪一上来就是大招,左右几匹战马,拉着擂木直奔防御墙撞了过来。
就像影视剧中那样,两道铁锁链,中间是钉满了尖刺的五尺多长擂木。
这要是撞在车子上,防御墙肯定会被撞烂。
苏淮吓了一跳,一提马缰绳,直奔西侧。
“李英,去东边,杀掉挽马。”
刘宁紧紧跟在后面,大枪也举了起来。
颜颜应该是明白了苏淮的意思,本来想着跟上去,犹豫了一下。
“罗兴,砍绳子。”
现场没人指挥不行,这要是拉过去,至少有一半人伤亡。
话刚说完,颜颜战马一提,往前直冲,手中弯刀举了起来。
战马已经奔过来了,就准备硬冲防御。
苏淮到了,直奔跑过来的几个胡匪。
不等胡匪钢刀看下来,苏淮的钢钎闪电般刺出。
这次不是人,而是马。
正中马脖子,战马嘶叫一声,腾空跳起,重重落下。
几乎在同时,连续三箭,将后面两人射落马下。
刘宁在边上,快速拨挡利箭,掩护苏淮后撤。
擂木本来落地了,但是巨大的惯性还是撞向了防御墙。
几十个护卫瞬间扑了过去,手中长枪往车底一别,大喊了起来。
为什么要训练,就是因为在危机来临之时,不会慌。
另一边,李英将三名胡匪砍落马下,但是战马依然在跑。
颜颜挥舞弯刀,对着从头领闪过的绳索砍了过去。
幸好是弯刀,锋利无比,颜颜力量也不小,两道绳索被砍断。
相当于两边都失去了着力点,只剩下那根擂木。
砰的一声,擂木重重撞在车上,木板横飞,第一道车板被撞穿了。
不过,后面几十个兄弟的大枪起作用了。
擂木重重掉落在地上,尘土飞扬。
虽然挡住了擂木,阻挡的几十个兄弟,只有几个还在,其他全部被撞倒在地,半天没有爬起来。
弓弩队的十几个兄弟也顾不上隐藏了,占据了有利位置,对着胡匪开始i无差别射击。
弓弩,不费力气,一匣箭7支,每个士兵装配50支,射就就行了。
胡匪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密集、快速的弓箭,瞬间被射中了上百人。
也不但是他们,护卫队也有普通弓箭,很多人同样拿着弓箭射击。
最关键的一点,胡匪冲到跟前没用,还是杀不进来。
只要靠近了防御墙,长枪就扎上去了。
外圈防御,内圈偷袭,还有连续弓弩,胡匪哪里受得住。
但是,胡匪也不都是垃圾,已经准备第二根擂木了。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周边再次响起了马蹄声,还有喊杀声。
裴功业带着三个连队冲上来了,从胡匪背后发起了进攻。
“李英、罗兴,杀出去!”
苏淮真的愤怒了,原本想着锻炼一下部队,差点玩砸了。
掩护苏淮的刘宁被射中了两箭,幸好都不致命。
就连苏淮自己,左肩也被利箭擦了一下,一个血槽。
颜颜被绳子崩到了,后背肿了一尺长红棱子。
苏淮怎么能不生气,一直怪自己大意了。
还特意问了颜颜,竟然没想到胡匪这一招。
杀,必须要把胡匪杀怕了。
李英、罗兴也都憋着气呢,听到命令,大喊一声,“杀!”
100多兄弟从里往外杀,跟瓜州营配合。
胡匪已经损失了上百人,突然发现他们也被围困了,怎么不慌。
胡匪有个致命的缺点,松散,临时拼凑而来。
看到情况危急,都想跑,哪里敢留下来拼命。
就算是再有钱,也要有命花呢。
整理完,苏淮沉着脸,半天没说话,阵亡58个兄弟。
俘虏了50多个胡匪,苏淮亲自审问。
刀子架在脖子上,审问老巢在哪。
要是帮着拿下老巢,还能留一命,不说,直接砍。
连着砍死两个,剩下的胡匪老实了。
三个连队在胡匪的带领下,奔袭胡匪老巢。
大队暂时停下了,先做完这事再说。
两个时辰后,附近的两个连队回来了,带了十几辆大车回来,全部是物资。
胡匪总共就500多人,当场被干掉了300多,逃回去的胡匪就几十。
关键死胆都吓破了,哪里还抵抗,很多胡匪骑马跑了。
俘虏的马匪有70多人,苏淮不想留,但是,都砍了确实有背道义。
公主无意中说了一句,可以组建奴仆营,干活赎罪。
以后要是立功了,可以成为自由人,做一个普通百姓。
骨碌打特意把所有胡匪集中起来,每个人都问了意见。
哪里会不答应,干活,比当胡匪强,更不用送命,多好的事。
整理完,这次不敢搞花样了,最前面是狼回的二连队,前锋。
跟在后面的是商队,大车、骆驼都在这里。
中间是公主车马,几十个随从,还有物资,都在这里。
车队后面是护卫队,罗兴带着100多兄弟。
500多匹战马,还有装备,以及那几十个奴仆,在后队。
苏淮、颜颜带着直属小队跟在护卫队后面。
再后面,裴功业带着于森连队护卫中部。
最后面是杨寻带着连队作为后卫,防止有人偷袭。
两天后,一行800多人到了距离若羌100多里的七屯海。
这里算是若羌的东大门,往东、北、南三个反向,最近的城池都要七天才能到。
若羌出来,往这三个方向走,也必须经过七屯海。
苏淮下令,就在七海屯休息两天再说,那边的情况必须搞清楚。
人已经派出去了,先去若羌打探清楚再走。
七屯海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小驿站,不到100个百姓,30多个守卫。
看到这么多人,守卫吓坏了,他们不是龟兹兵,是若羌本地兵。
不过,听说是安息公主的随从,也就明白了,放心不少。
七屯海不缺水,边上就是小冰河,吐蕃高原上一年四季有水下来。
虽然流量不大,周边的百姓足够用了。
听说,附近还有一些流动牧民,具体多少,不知道。
物资不多了,要想办法补给一点,这个季节正好。
越是这种小地方,物资越多,补给相对容易。
再说,当地的百姓,也正好要换物资,一年中难得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