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三国成刘辩 第44章 军屯试田粮草根基

作者:无处红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3:10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京郊的军屯试验田一片繁忙景象。初夏的田野里,身着军服的士兵们正弯腰插秧,动作虽不如老农熟练,却透着一股韧劲。田埂上,几位老农在一旁指点,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刘辩带着曹操、钟繇来到田边时,并未惊动众人。他看着士兵们汗流浃背却毫无怨言,心中颇为欣慰。

“钟卿,这军屯试验了多久?”刘辩轻声问道。

钟繇躬身回道:“回陛下,已近两月。这些士兵皆是从禁军抽调的精壮,农闲时操练,农忙时耕种,由老农传授技艺,如今已能熟练完成插秧、除草等活计。”

曹操补充道:“军屯不仅能产粮,更能磨砺士兵心性。往日操练难免有浮躁之气,如今下地劳作,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性子沉稳了许多。”

正说着,一位皮肤黝黑的士兵直起身擦汗,看到田埂上的龙袍,吓了一跳,连忙跪倒:“参见陛下!”

其他士兵闻声回头,纷纷放下农具跪地行礼。刘辩连忙上前扶起为首的士兵:“都起来吧,不必多礼。你们在田里劳作,也是为朝廷出力,辛苦你们了。”

士兵们起身,脸上满是激动。为首的士兵憨笑道:“能为陛下种田,是我等的福气!等秋收了,定能给陛下缴上满仓粮食!”

刘辩笑着点头:“好,朕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但也不必急于求成,劳逸结合方能长久。”他看向一旁的老农,“老丈,这些后生学得怎么样?”

老农捋着胡须笑道:“陛下,这些娃娃肯下力,学得快!照这势头,秋收时亩产少说也能有两石!”

“两石?”刘辩惊喜道。汉代亩产通常在一石左右,两石已是高产。

钟繇解释道:“臣改良了农具,又请老农指导选种、施肥,故而能增产。若此法能推广,边军粮草自足可期。”

离开试验田,刘辩一行人来到附近的屯粮处。只见一座座粮仓整齐排列,里面已储存了不少新收的杂粮。负责管理的军官上前禀报:“陛下,这是上月收获的绿豆、小米,虽不多,却都是士兵们亲手种的。”

刘辩拿起一把小米,颗粒饱满,心中感慨:“军屯之利,今日算是亲眼见到了。士兵们自己种粮,既解了粮草之困,又强了军纪,真是一举两得。”

回到思治殿,刘辩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推广军屯之事。

“西凉、京郊的军屯已见成效,当尽快在幽州、并州、荆州等地推行。”刘辩道,“各州郡需划出无主荒地作为军屯用地,从地方抽调老农指导,军械粮草由朝廷统一调配。”

荀彧道:“陛下,推广军屯需谨慎。各地气候、土壤不同,需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可先在各州设试点,待摸索出经验后再全面铺开。”

“文若所言极是。”刘辩点头,“命钟繇牵头,编写《军屯要术》,详细记录农具改良、作物选种、田间管理等方法,分发各地参照执行。”

散会后,曹操留下道:“陛下,军屯虽好,却需提防将领借机侵占土地。臣建议,每处军屯设监官一名,由朝廷直接任命,负责监督土地分配与粮食收缴,以防舞弊。”

刘辩赞许道:“孟德考虑周全,就依你所言。监官人选需精挑细选,务必清正廉洁。”

几日后,《军屯要术》编写完成,刘辩亲自作序,强调“兵农合一,长治久安”的理念。诏书下达各州,军屯推广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这日,刘辩在思治殿批阅军屯奏报,见徐州、扬州也上奏请求试行军屯,不由笑道:“看来各地都看到了军屯的好处。”

郭嘉道:“军屯不仅能解决粮草问题,更能让士兵扎根地方,减少流民,实乃安定之良策。假以数年,朝廷粮仓充盈,便无需再为军饷发愁,可专心整顿军备,震慑诸侯。”

刘辩望着窗外,阳光正好,田野里的禾苗在风中摇曳,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军屯就像这禾苗,只要精心培育,终将成长为支撑大汉的坚实根基。而他要做的,就是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让这根基愈发稳固,让这江山愈发安定。

“传旨,赏赐京郊军屯的士兵与老农,每人布匹两匹、粮食一石。”刘辩对小禄子道,“告诉他们,朝廷记着他们的功劳。”

小禄子领命而去,思治殿内又恢复了宁静。刘辩拿起一份新的奏折,目光专注。治理天下的路还很长,但每一步踏得坚实,便离目标更近一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