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看着面前的于城,朱标不禁发出感叹。

吾弟果然天纵奇才!

细想于城提出的三个办法,无论是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还是摊丁入亩,虽是利民的政策,却都需要很关键的一物来支撑...

粮食!

这些政策虽然能让百姓所受到的剥削在短时间内降低,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一旦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撑,那大量爆发的人口,将会给大明带来灭顶之灾。

但好在于城早早拿出了土豆这一神物,按照这东西的产量,就算大明的人口增长速度再快,也不会比我大明粮仓中粮食的堆积速度更快!

想到这,朱标看向于城的目光更加明亮。

好家伙,这一切果然都是城弟算计好的,那先前拿出的高产良种肯定就是为了今天的三条计谋做准备...

以后谁再说我城弟是个没心眼的,看我不和他急!

而此刻朱标眼中浑身心眼子的于城还在和老朱‘欢快’的讨论着三条计谋实施的可能性...

“于城,计策虽好,但实施不易啊!”

已经思索许久的朱元璋终究还是长叹一口气,三条计谋中,除了那火耗归功还有实现的可能,剩下两个,想要那些官员勋贵同意,简直可以说的上难如登天。

“干爹就对自己就这么没信心?”

“哼!别用你骗傻子那套来糊弄咱!”

朱元璋语气不善,都这么长时间了,这小子的激将法还是没一点长进。

“方法是儿臣提出来的,儿臣自然明白其中实施起来的难度,但儿臣之所以在干爹面前说出这方法,正是因为儿臣相信干爹是真正能为农民思考的好皇帝!”

“若是连您都放任那些士绅阶层的成长,放任他们对底层农户的剥削,那大明和那些元朝余孽又有什么不同!”

“放肆!”

“咱是不是对你太纵容了,竟让你胆大到如此地步!”

于城的话音还未完全落下,便已经被朱元璋愤怒的声音给覆盖。

看着面前胆大包天的于城,朱元璋只感觉浑身的气血都在向上翻涌,虽然内心知晓于城所说的话不假,但将自己耗费全部心血的大明和那些前元余孽相比较。

朱元璋还是感到深深的侮辱。

“爹,城弟只是一时口快,但也是对大明担忧之深切才会如此,还请爹不要怪罪城弟。”

眼见屋内情况不太对,朱标赶忙挡在两人面前,嘴里说着于城好话的同时,也在用眼神不断暗示于城赶紧向朱元璋道歉。

“咳嗯-咳嗯-”

“那啥,干爹,我的意思是大明肯定不能和那些前元余孽一样,从废墟上建立的大明一定会比它们更加优秀...”

看到自己那便宜大哥的提醒,于城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在朱元璋面前说了什么混账话,果断开口认怂。

开玩笑,面子是什么东西,哪有命重要?

看着此刻一脸讪笑的于城,朱元璋也是没了火气,自己何必跟一个小辈计较。

不过想虽然是这么想,嘴上说出的话却是没有一点要放过于城的意思:

“士绅不除,咱大明就真的和那前元相同?”

“嘿!干爹,瞧你这话说的,那前元余孽又怎配和我大明相提并论!但是...”

“那士绅不能不除啊!”

朱元璋一抬头,没说话,但看向于城的目光中却是写满了‘你真不要脸的意味’,不过让朱元璋满意的一点是,这小子虽然胆小,但还算是有自己的坚持。

若是方才于城直接改口,朱元璋才真是要重新审视面前这个义子,毕竟自己可不想给朱标留下一个只会阿谀奉承的‘奸臣’...

同样,让朱元璋认可的一点是,这士绅不可不除!

毕竟按照于城的推测,这个阶层发展到最后可不是简单的威胁到农户生活的问题了,更会成为插进大明要害的一把尖刀,时刻威胁大明的生命。

但让朱元璋头疼的是,现在问题找到了,方法也有了,但这方法怎么实施却成了一大难点...

“干爹不妨换个思路,从另一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在朱元璋为此头疼不已之时,于城的声音再一次传来。

“换一个思路?另一个角度?”

虽然有于城的提示,但朱元璋思索许久却依旧没有想出问题的答案。

不太友善的目光转向于城。

奶奶的,这小子总喜欢给咱打哑谜,有了结果直接告诉咱不就行了,还让咱多费那多余的心思干嘛!

无需多言,看着朱元璋看向自己的目光,于城便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干爹可弄明白了这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和摊丁入亩想要实施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禁翻了个白眼。

这小子在看不起谁?

“现阶段自然是那些勋贵和官员的阻碍会成为最大政策实施的阻力。”

士绅阶层还未成型,目前反对的自然是那些官员;身为皇帝,没人会比朱元璋更清楚这两个政策下来之后会对勋贵和官员的权益造成多么严重的打击。

为何如此呢?

要知道,大明的官员虽也需要缴纳赋税,但在大明政策之上是对其有所优待的,虽不能将赋税全部减免,但能够免除的徭役和杂役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财。

而于城提出的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一旦开始实施,就相当于免除了官员的优待,将官员和百姓一视同仁,平白无故多了一笔开销,官员自然不会乐意。

另一方面。

摊丁入亩想要开始,便是彻底清查处那些隐藏在官员勋贵手中的隐田。

何为隐田?

顾名思义就是那些被瞒报的土地。

不同于官府记录在案的耕地,隐田上种出的粮食,是不用交任何税收的,也就是说,这些不用上交税收的土地会给他们的主人带来远超正常耕地的价值。

这些‘主人’,恰恰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朝廷中的官员和勋贵们。

要想从他们嘴里将这块肥肉抠出来显然是不太容易。

毕竟按照摊丁入亩这一政策,田多多交,田少少交,没田不交;就算查出的隐田没被皇帝收走,但这突然多出的田税不又是一笔多出的银钱。

更何况,皇帝既然都已经查出了隐田,又怎会再将其归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