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朕 第33章 昌国君乐间

作者:世间一点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0:25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赵王宫筵宴过后,燕国相栗腹与太子丹,以及藏身在使团里的昌国君乐间一起回到了燕国驿馆。

太子丹发现乐间也敛声匿迹而来,不由睁大眼睛,露出愕然的表情。

好在做了数年太子,旋即领悟了其中深意,酬酢的杯觥交杂之际,瞬息拿身旁人掩盖自己的失态。

到了驿馆屏退所有人,燕丹施礼奇道:“丹见过昌国君,不知君上为何也出使邯郸?”

头戴皂色玄冠,因脸颊狭长显得身材清瘦的乐间,循声回头望来,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揖礼:“太子三年未见,不仅处事灵活应变,连心性也愈发沉稳了,将来必为明王。”

乐间见面就慷慨地赞许燕丹,使太子丹不由抿嘴一笑。

每次和昌国君隔一段时间相见,昌国君都会夸夸人,让燕丹高兴同时也觉得自己有进步。

“间暗中出使邯郸,仍是奉大王之命,一路亲身探察赵国虚实,来确认燕国能不能伐赵。”

昌国君乐间摸了摸胡须,坦然将自己目的告知太子丹。

他一向是对太子多出言鼓励,对大王行事则以谨慎劝之。

原因在于太子未满弱冠还在成长,不能要求太苛刻,而大王已肩负燕国重担,不得不敬小慎微,这样才能不滋生祸患。

乐间想法虽好,可忽略了旁边的相国栗腹,见到他与太子关系甚密,不禁眉头悄然一紧。

栗腹忽变得既严肃又恭顺的问道:“君上为大王倚重的大臣,又是上将军之后,来时观赵国百姓与士卒不计其数,依君之见燕国应不应该伐赵?”

“这……”乐间闻言思忖片刻,想着途中见过的种种事情,轻叹一声道:“赵国为四战之国,虽因长平之战,庶民死伤惨重,可仍然民尽习兵,不可轻言征伐之事。”

“从蓟城一路南下,路过中山故地见殷人遗民性情急躁又善投机取巧,若燕军攻来掠其钱谷,必会鸣鼓群起攻之。”

“不远的代郡百姓慓悍尚武,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让代地好勇斗狠者愈发众多,纵使长平、邯郸之战,也未曾遭到多少损失。”

“燕国讨伐邯郸,代郡之军定会击我侧翼,届时两面遇敌如何能抗衡?”

“其次赵国还有良将廉颇、乐乘二人,连西边秦军都能抵御,何况不如秦国的燕军?”

“此战一无天时,二无地利,三无人和,间以为不可伐,强伐之必败。”

昌国君乐间根本就不看好燕国能打得赢赵国,当初秦、赵邯郸之战结束,燕国不也趁机南下,却被魏军打败,连太子丹都要送去邯郸做质子。

现在虽然魏、楚联军早已撤退,可赵国实力也恢复了不少,在秦国不断欺凌下,赵国均已同仇敌忾,燕军硬磕怕是磕不过啊。

乐间思考着,迟疑半晌又道:“依间之见,不如真与赵国结盟,寻求良机联赵、魏、楚三国再度伐齐,夺取富饶的平原之地,应更为稳妥。”

说罢,望到太子丹神色有异,有些欲言又止,乐间轻轻一笑,随即说道:“太子有话说便是,我也想听听两位的见解。”

燕丹思索了会儿,揖礼沉吟说:“丹之所以诧异,是因听到君上良策与秦国质子献给平原君之策类似,此前他也劝导我,燕国可伐齐,不可伐赵一说。”

“想要燕国强盛,需要循序渐进做到税足、修德、伐齐三事乃可行。”

“愿闻其详!”乐间感到有点兴趣,笑问道。

太子丹将当初听到的全盘托出,然后静静等待栗腹与乐间两人评价。

不料昌国君乐间还没说话,栗腹就先发出一声嗤笑,抚须说道:“秦王孙不过一小儿,虽有几篇法家著作,焉可晓国家大事,各国其心不合,谈什么讨伐齐国?”

“还想轻言灭齐,简直可笑!”

“早听闻平原君赵胜病得不轻,看来果真如此,不然也不会听到此轻浮言论,还对一介小儿赞不绝口。”

“齐国田氏遍布各地,而且深得民心,燕国当年险些灭齐,最后功亏一篑正是如此。”

“如今齐国君王后贤名得天下列国称赞,不曾有讨伐别国之举,若燕国伐齐,则赵、魏、楚必救之,燕国稍有不慎,引得四国来伐,岂不危险?”

乐间听出来了,相国栗腹表面骂着秦王孙,实际是拐弯抹角嘲讽他。

皱着眉头一时之间想不起自己在路上,究竟何时得罪了他?

栗腹顿了顿,转过来温和地道:“昌国君所言,我多有赞同,但也有不同见解之处,望君上听之。”

“君上所言,赵国代郡民风彪悍,殊不知我燕国也是常年与胡人打交道,论尚武之性,亦不弱于赵人,何惧赵国?”

“论国力,赵国数次兵败秦国,燕国以逸待劳久矣,可发数倍军围而取之,赵军焉有不败之理?”

“其次,赵国有良将,我燕国就无良将吗?不说君上与剧辛,就算老夫和卿秦也足以领军征伐赵国。”

“君上言赵强燕弱,可以老夫之见,却是燕国强赵国弱!”

栗腹指摘良久,最后愈发有自信,淡淡笑道。

太子丹也不由渐渐点头,相国说的亦在理,昌国君说要燕国等待良机,谁知等到何时。

难道没有出现机会,燕国就不出兵征讨别国了吗?

燕赵两国并无真正交手,孰强孰弱犹未可知。

反倒与齐国交战,才是被田单惨败过。

“相国此言差矣,大臣者不可好为虚势,见疑似之迹,亦不能不察,赵国兵败之前可力压齐国,邯郸之战时秦强赵弱,国人同心协力,败敌于邯郸外,数年前晋阳一战,又打退了秦军。”

“仅凭燕国想要伐赵,则为势孤力穷,若真要讨伐赵国不可,就需与秦国结盟,借秦国合取赵地。”

“可将晋阳、邯郸等地送与秦国,燕国取中山国故地与代郡、雁门郡,等待蚕食消化,再攻云中郡。”

“如此一来,赵国必将注意放在秦军身上,与秦国死磕到底,燕国避实就虚取尚武之郡再缓缓而图。”

乐间肃然沉声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