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朕 第2章 诸子百家

作者:世间一点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0:25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学宫呈直梯布局,一条夯土长廊连接各处庭院,两侧置有陶管用于排雨入井,既能储存饮水,又能避免冲走泥土。

赵政听着潺潺流水,待穿过一处庭院,进入内堂之时,便瞧见各家学派的夫子,以及招待的宾客,皆肃然危坐,没有丝毫交谈声。

看架势应该是先前已然冷场,不可能因为他痛揍了赵广,就把从列国来的宾客都给得罪。

那个竖子可没那么大的颜面。

赵政不动声色拱手施礼,露笑容道:“政见过诸位夫子,愿诸夫子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行苇》,为年长的人祈福祝寿的用词,此刻用在须眉交白的诸夫子身上简直恰到好处。

伸手不打笑脸人,诸多夫子听见此言,也不好再板着冷脸。

有人扯动嘴角,朝赵政回了一礼,肃然的场面气氛终于有几分松缓。

“敢问秦王孙既留在我赵国为客,为何要用棋盘击赵氏?”

头戴皂色方冠,黄黑面皮,细长胡须的中年人立即变色冷哼道。

不等赵政开口,他转身便对荀瑶行礼,继续道:“祭酒,天下哪有客欺主的道理,秦王孙不尊赵氏,依我之见不如送出学宫,让咸阳遣夫子前来教授蒙学,荀祭酒认为如何?”

荀夫子尚未表态,赵政却认出了此人来自遭秦国所灭的西周公国,名叫羊复,师承诸子百家中的墨家,然而墨家之中也有派别区分。

各家学说演变两百年,从诸子学说之争到地域之争。

儒、墨并称当世显学,可是两家同样也在分裂。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家,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墨家同样如此,学说一分为三,有相里氏之墨(秦墨),有相夫氏之墨(齐墨),有邓陵氏之墨(楚墨)。

等到田襄子接任墨家巨子时,便开始了秦墨与东方墨者相争的局面。

三派互相把对方称呼为“别墨”,并视其学说为异端,彼此水火不容。

羊复求学相夫氏之墨,再加亡国之仇,对秦人不是一般仇恨。

赵政进学日子不算短,自然清楚此獠来历,从容不迫道:“什么是主,什么是客?羊夫子亦为赵客,却越俎代庖,逼迫祭酒下决定,莫非将灭国之仇算在我头上,借机公报私仇吗?”

“政并非学于羊夫子门下,何须你来教训,纵使有错,也因由我黄老之师,荀学之师管教。”

“难道齐墨之学就是见人可欺,喜欢在长辈面前搬唇弄舌,以此抨击无辜学僮?”

“赵广私下欺我久矣,学宫人尽皆知,墨家提倡兼爱,难道不能兼爱我这从小在邯郸城长大的秦人?”

“赵政斗胆问一句,是墨家不能兼爱,还是羊夫子不能兼爱?请夫子旋即回答?!”

此话掷地有声,令在场所有夫子都惊愕失色,连梳理胡须的手也僵住了,秦王孙最后一句可以说是对羊复的绝杀。

这一问根本就不敢回,也不能回。

承认墨家不能兼爱,那就不能容身于墨家,承认自己不能兼爱,只能说明自己学说根本没学到家。

听闻羊复还打算过段时间去齐国的稷下学宫访友,这一次把脸丢尽,连带着东方墨者的脸也一起丢尽。

秦王孙不足十岁,墨家不会去计较,但羊复可是师承齐墨,自己学艺不精,有什么颜面去稷下学宫。

就算敢去,得罪了齐墨,还想从齐国离开?做梦!即便齐墨不管,搞不好也会有楚墨介入此事。

有些墨者用轻生薄死,殉身赴义的行为来兼爱天下,听闻羊复不仅不能兼爱,反使墨家学说,在邯郸当着诸子学说的面受到质疑,有甚者怕会付出行动。

好哇,难怪墨者越来越衰败,原来是浑水摸鱼之徒太多,看来已经到了替翟夫子清理门户的时候。

“你,你竟然……”羊复脸膛挣得通红,对方舌锋如箭给他穿了个透心凉,只得用手颤抖指着赵政,好半天吐不出一句话。

他当然听出了赵政其心可诛的逼问,让他瞬间进退无措。

今日一过,恐怕没脸面在夏门学宫待下去了,齐国的稷下学宫也去不成。

只能先逃去魏国大梁,躲过百家的口诛笔伐,等到风声稍微退去,才能出来游学与收弟子。

“历此一事,怕十年不得游学列国了……”

羊复心头一酸,泪水差点要夺眶而出。

他今岁已经四十有三,在这平均三十岁寿命的时代,天知道还能不能再活十年。

只希望此子早日夭折,让士人早些淡忘他受辱的事。

“荀祭酒,复为赵氏客不敢欺主,今日辩不过秦王孙,无颜在此授学,便就此拜别吧!”

羊复霍地立起,站直身体对荀瑶施礼道。

紧接着不再理会身后的呼喊,径直大步离开。

这也是百家学说交锋的一大个特点,突出辩论。

不同于孟学对辩论的被动,荀学视其为君子素养,墨家则将它视为明是非,审察规律,搞清同异,考察名实,断决利害,解决疑惑的方法。

他羊复身为墨家弟子,一时不察竟没辨赢,不赶紧离开还能怎样。

荀瑶见羊复被秦王孙辨的羞愧离场,也是无奈摇头。

眼神从外边收回,仔细打量着赵政,不由一脸狐疑,人还是一模一样,可怎感觉好像不同了?

想到平日和秦王孙没有过多交流,荀瑶本欲开口欲问些什么,还是止住了。

沉声说道:“秦王孙,今日你打的是平原君之孙,老夫无权处罚你,先回驿馆数日,等平原君决定吧。”

“多谢荀夫子!”

赵政毕恭毕敬地朝荀瑶一拜。

此时学宫祭酒相当后世的学校校长,虽有流言传荀瑶因荀子族侄身份,才出任祭酒一职,但为人正直,得众人所称赞。

对赵人是不错的夫子,对于他这秦人来讲,只要在了解完前因后果,保持正直作风,屁股不歪太多,就是位好夫子了。

但愿这位荀夫子面对平原君,也能保持他的正直态度罢。

荀瑶捋着胡须,对秦王孙镇定自若,微微满意点头。

儒礼学的很好,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不错,孺子可教也。

荀夫子有种看好学生的既视感。

近来常有夫子夸奖秦王孙在学业上勤学好问举一反三,如同豁然开窍进程一日千里。

今日一见,果然像开悟的样子。

“可惜了,王孙是秦人,要是赵人那该多好……学于赵,用于赵。”

荀瑶悄地感慨一句。

并非他见猎心喜,而是赵国人才陆续凋零,眼下还能支撑住赵国,等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就难了。

邯郸城内的许多贵族子孙,勉强算中人之姿,很久没出现使人眼前一亮之才。

见堂下昂然挺立的秦王孙,比那些弓背低颈的贵族子弟姿态好看太多,倒有几分塑造性。

荀瑶回过神,再度失笑摇头,人总避免不了以貌取人,学宫祭酒也难免俗气。

“回去吧,路上小心点,平原君处我自会修书解释,王孙无需担忧。”

荀瑶摆手道。

在场的夫子们略微吃惊,没想到祭酒会去帮秦王孙说情。

赵政也惊讶地停住脚步,与荀夫子相视一对,施礼致谢对夫子揖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