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才乃鲁人孔戚,不知君有何指教?”
鲁儒对来自楚国的农家老者,揖了一礼,淡淡问道。
这就难怪了,原来是鲁人啊,无怪对他仇恨这么高。
项昌打量孔戚一会儿,最终哑然失笑,心里感到一乐。
楚王灭鲁国项氏也多有出力,他听闻攻破曲阜之际,有儒者誓死不愿为楚国效力,纷纷逃往列国游说,还妄想各国能复立鲁国。
这么想也难怪对方有此恶意,赵子得罪儒家学派,楚国则是得罪鲁人,唔不对,鲁人如今也是楚人,得罪的只有鲁儒。
“君以先贤为师指教不敢当,但老朽觉得赵子所言非虚,如今用周礼救不了天下,救不了周室,更救不了鲁国。”
“不然怎么会有人流亡四海过着朝不保夕,食不充肠的日子?”
“当年孔子斗不过鲁国三桓,索性携带弟子门徒周游列国,遍地宣扬儒家之学。”
“今孔君又效仿先贤,周游列国传颂鲁地儒学,可见鲁儒善于变通,不敢为仁义赴汤蹈火,鲁人不如楚人多矣,哪来的口气嘲讽楚国?”
项昌用眼神揶揄说道。
说楚王是不讲道义的蛮夷,也没见你们这些讲道义的儒者留在曲阜和鲁公同生共死。
同样是儒家弟子,卫人子路却能做到结缨而死,比你们这群跑得比箭矢还快的鲁儒强多了。
“楚贼竟然如此无理!简直辱我太甚,可敢拔剑?”
孔戚气得连身体都颤抖起来,手指着项昌哑声道。
儒家向来讲究礼法,但楚人不仅当面攻击他信奉的儒家,还攻击先贤侮辱鲁儒,更戳到了他痛处,子曰:是可忍,孰不可忍。
“君莫要如此,莫要如此!”
“息怒,息怒!”
此话一出,众人皆吃惊不已,立刻有人站起来劝架,首先项昌已然须发皆白,早就年老体衰约斗又有什么意义。
其次来者是客,在邯郸城内鲁人是客,楚人也是客。
眼见两客相争,而主人不闻不问,不是赵国的待客之道。
荀儒子弟虽也恼怒项昌侮辱周礼与孔子,也清楚三国之间的关系,赵国急需魏、楚分担秦国的压力,不能轻易交恶楚国。
对方固然为农家弟子,却是出身楚国项氏,因一时口舌之争得罪,非明智之举。
项昌嘴角露出一丝讥笑,看遍在场儒者,笑道:“诸君既然不肯指路,昌便去别院问路,原以为荀子生于赵国,赵人必多知礼,故兴致勃勃前来拜访。”
“不想扫兴而归,难怪荀子宁愿留在楚国也不肯归赵,想来必有缘由。”
不待有人出声留客,项昌背手拂袖离去。
快步出到门外,抬头望向院门用赵篆书写的儒字,嗤之以鼻道:“儒院?嗟夫,楚国项氏再也不来了!”
……
外边纷纷扬扬闹得满城风雨之际,赵政却回到了驿馆,并向太子丹借来二十名燕卒日夜守护四周。
他把平原君遣人上门赔罪留下的二百金,给燕卒每人分一金,让燕卒惊喜欲狂,感激不已。
燕卒说着燕地口音,手猛捶胸膛向秦王孙保证,绝对不会有刺客混进驿馆。
赵政只听懂了大概,便笑着让燕国小吏传达,只要士卒恪尽职守,临走前他会挑选出兢兢业业之人再发放一金。
又是突如其来的奖励,使燕卒立刻精神抖擞,不觉红眼喘着粗气。
战国一金等于一镒,赵国一镒金是二十两。
据《商君书》记载,秦国一两金可以购买十二石粟,二十两金就能购买二百四十石粟,而五口之家,辛苦耕田百亩,一亩仅能岁收一石半的粟。
如果是河水灌溉的肥沃良田,就能每岁亩产十石粟,但这些修建水利得来的高产良田,是分不到庶民手中的。
战国时期没有军饷概念,如今秦王孙给了一金,又打算择优者再给一金,要能拿到手可以抵家中辛苦耕种三年的收成,还不用除去三年食用的粟,重赏下如何不让人激动。
对众多燕卒拍完肩膀,赵政又拿出五十金发放给驿馆里的数十名奴仆,挑选出他暗中考察过的十人代为管理,再每人赏三金。
并分别告诉他们奴仆里有他国死间,欲要谋害他们母子使秦赵再度激起仇恨。
让奴仆可以暗地向他检举任何行为异样的人。
为了把渗透成筛子的驿馆,重新过滤一遍,赵政也煞费了苦心。
驿馆的奴仆不仅有男有女还拖家带口,到底是谁送来的也不清楚。
有代地的,有林胡的,有楼烦的,还有从山里捉来的。
大部分连话都交流不了,只能靠手势勉强沟通,数十人就有十余种不同的话,用雅言都没办法沟通,这样的情况让赵政亲自去管,实在太为难了。
太子丹与赵姬在旁边亲眼瞧着赵政如何收拢人心,不由感叹居然真有才殆天授的事。
不说别的,就是赵政和半年前相比也是天渊之别。
燕丹上下打量他几眼,赞许道:“王孙,若非几乎每月都要和你相见,丹险些以为王孙已经被换了一人。”
秦王孙十日前还被赵广所欺,十日后便已名动邯郸,法家十三篇一出,让公子王孙再也不敢小觑半分。
连在病榻上的平原君赵胜都要吩咐食客恭敬奉送两百金前来赔罪,还将赵广狠狠地笞打一顿。
这不是怕秦国,是为了敬贤,赵胜是敬法家诸子身份。
太子丹凝神思忖,越想越觉得惊喜,交好秦国质子这一步算做对了。
听到燕丹瞎蒙准了,赵政心里吓了一跳,难道真过于锋芒毕露了?
那接下来就要藏拙,毕竟人怕出名猪怕壮,也需注意收着点。
幸好他没有把《韩非子》全写出来。
赵政旋即回道:“太子所言差矣,世人皆以为我才殆天授,实则每日闻鸡而起,发奋研读黄老与荀学数年方有所悟。”
“能有此恒心,只因我母子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是故政发愤图强,以报亲母养育之恩……”
为什么发奋而起,赵政敢直接对人明说,就是不想再遭受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