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南宫,司马门内。

王允此时已经被卫兵按住,而董卓也已经在滇吾的搀扶下起身,董卓刚想作秀,说王令君这是何苦呢?

不曾想身后直接传来一阵粗犷的声音,“董卓!此是何意?这等卑劣行经宛若跳梁小丑。”

董卓回头看去,见是司徒黄琬正指着他骂,刚想呵斥。

“诶哟...”

但这群大臣见黄琬出头,原本还在排队的大臣纷纷来到黄琬身旁,开始指责董卓,其中不乏刚烈的,也跟着黄琬对董卓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被按住的王允此时也开口了。

“相国大人啊,王允有何错,竟引得你如此对待,想杀老夫直接动手便是,又何苦做此拙劣的表演。”

周遭甲士见大臣们暴乱,纷纷上前持刀护卫。

但不曾想,黄琬这老登确实有刚,当即一把推开身前的护卫,指着董卓接着骂,“怎么?还想把我们都杀了不成?”

被推一把的甲士当即看向董卓,想要得到明确指示。

但现在的董卓愣住了,他没想到大臣们的反应会如此剧烈,这也与昨日荀爽和一众太学生的死有关,他原本的那股子玩劲现已荡然无存,迟迟不敢表态。

眼看董卓不语,眼前的这群又都是朝臣,甲士们虽然跟大臣们有肢体摩擦,但都不敢胡来。

杀吗?都杀了?

在董卓脑海里,刚产生这个想法,他的身体竟开始不自觉的颤抖,明显这个行为很危险,本能的否定了这个选项。

因为很可能他现在刚下令血染司马门,不久之后,他的尸体便会被手下将卒吊起来,挂在城门楼上点天灯。

并且,这么干的人可能是李傕郭汜,张济、胡珍。

草率了!

现在的董卓虽然看起来兵强马壮,但其实很脆弱。

政治资产可以说是负数,原本不是太过分,有些人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给的好处到位,依附或保持中立也不是不行。

但这事一旦做绝。

不说洛阳城外围的十八路诸侯联军要砍他。

就是连他身边的亲信,都可能畏祸,先砍下他的脑袋,作为自己的政治资产,博得士人的接纳,直接成为平定董卓之乱的第一功臣!

艹!原来汉末的这摊乱局,并不是自己想的那般简单,似乎想当然了。

“董卓,识相的赶紧把王令君放了,不然,就把老子也杀了!黄琬这条命,今日给你也罢。”

“相国执意要对王令君动手,老朽这条命也可以一并予以相国。”

“老夫今日也不活了,就看董卓这驴草的,今日敢不敢把咱都弄死!”

“各位大臣们都冷静冷静,相国大人也冷静冷静,还是把王令君放了吧,千万别闹得那么僵!”

当然,这群老登的行为也没过激,只是口头谩骂,并不是真的想动手。

毕竟,现在只是口诛董卓还有回旋的余地,真要动手他们也不是个,还要赌董卓顶不顶得住压力,敢不敢真把他们都弄死,但有时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今日就是真被董卓弄死,他们也是毫无畏惧,甚至可能还会出现一种奇葩的现象。

就是眼看别人被杀了,而自己没死,他们会觉得很没面子,显得自己很没分量,死活都要想办法死在董卓刀下。

或许,这就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名士风骨吧。

“相国,这是怎么回事?因何闹成这样。”

原本还在崇德殿候着的李儒,见这边起了骚乱,连忙带着亲兵跑过来看情况。

但没想到,李儒刚挤到董卓身旁,连着他也哎了一顿臭骂。

可他也没敢让亲兵轻举妄动,只是让护卫拦着。

脑子还在宕机的董卓,突然听到了李儒的声音,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知道这事有得缓了。

“李儒,这事你来处理吧,事情的始末,问王令君。”

说完,董卓叫上滇吾,点了一队亲兵,也没说别的,直接出司马门回相国府。

而眼见董卓离开,黄琬接着骂:“狗贼!别跑啊,这事好歹交代明白,别跟个懦夫似的就知道跑回你那相府躲着,昨天谋害荀公的胆量哪去了!”

说话间,还脱下鞋子,想砸董卓。

但似乎又意识到,这样做不太体面,索性才把鞋穿回脚上。

那边的董卓听到黄琬的谩骂没回头,只是默默离开。

因为这已经不是抓一两个人可以解决的事了,要是缉拿过程中有冲突,届时不杀也得杀,总不能一群甲士被手无寸铁的大臣追着打吧。

所以,他只能战术撤退,把烂摊子交给李儒。

上车前,董卓语重心长的问了滇吾一句,“滇吾,如果以后老夫成了众矢之的,身陷囹吾之时,你会帮我吗。”

滇吾想了几秒后才说,“会。”

“好,回相国府吧。”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董卓这才上车。

在车厢里,他使劲的揉着脑袋,心想,玩不转啊,玩不转啊,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狗在后院摆烂呢!艹。

董卓走后,李儒也知道了事情的始末,脑袋也跟董卓一样,直接宕机,心想,相国糊涂啊,做事哪有这般儿戏的。

但没办法啊,他得处理这烂摊子啊,尽管现在众人还在骂。

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毕竟有些事,他做起来,和董卓来起做,差别很大。

“诸位,都别吵了,停停停,听我说一句。”

“李儒,你就一狗腿子,哪轮到你说话的份,赶紧把王令君放咯,不然你也得玩完!”

“都别闹了!”

当然,任凭李儒再怎么喊,大臣们也不会停止谩骂,毕竟这些话已经在他们心里憋了很久,想当着董卓的面指着鼻子骂人已经不是一天连天的事情了。

所以,铺天盖地的谩骂还是朝李儒袭来。

李儒无奈,只得在吵闹声中宣布结果,表示王允行刺董卓,证据确凿,本应按律处死,但念王令君劳苦功高,又一时糊涂,所以死在可免,但活罪难逃。

才说到这,大臣们通通表示不服,要求马上放了王允,并让董卓公开对王允致歉!不然此事没完!

李儒听完,只觉头大,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