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天幕之下。

轰!

李世民听闻李淳风所言,脑海中响起阵阵嗡鸣之声,脚下不由得摇晃起来,身体好似都有些要站不稳了。

而李淳风的话还不断的在他的脑海里回荡着。

竟然……真相竟然会是这样!

“吐蕃……好一个欲臣服于大唐的吐蕃……”李世民眯起眼睛,口中喃喃的说道。

谁能想到,吐蕃在背后居然打着这样的主意?

“当真是可恶至极!”房玄龄一脸怒容,低声呵斥:“口蜜腹剑之人,简直比突厥和薛延陀还要可恶!”

突厥的恶是放在明面上的,真刀真枪的。

薛延陀虽没有在明面上表达出恶意,但同样也未表达过臣服之意,大唐自然不会轻易放松了对薛延陀的谨慎。

唯独吐蕃……

李靖、尉迟敬德和程知节等人眼中更是有怒火和战意闪烁。

区区吐蕃,胆敢意图刺杀大唐皇帝,真当他们这些人没有火气,是泥捏的雕塑吗?

众人不断的深呼吸,吸气吐气,这才勉强将心中的怒火压了下去。

……

画面中。

孟凡闻言脸上没有露出丝毫震惊之色,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和吐蕃居然敢生出刺杀念头这件事情相比较起来,他更加在意的如何解决这件事。

“你们是否查出了朝中配合之人?”孟凡左右抬手整理了一番衣袖,语气平淡,但其中却饱含肃杀之意:“降低大唐戒心,趁此机会刺杀陛下……计划听起来可行,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那便是需要有一个身份极为特殊之人的配合,手握权力又或者是身处权利中心,同时还要被陛下非常信任。

否则吐蕃和薛延陀要从何得知陛下的行程和所在?

这个人是谁?

这个消息才是重中之重。

李淳风摇头,他紧皱着眉头,表情看起来有些愁苦:“……从抓到的几个人当中进行过审问,却没能得到任何消息,对方隐藏的极为隐蔽,那些是负责前来和薛延陀使臣接头之人,也根本不知道其真实身份。”

“薛延陀之人表示……”李淳风停顿了一下,眉头再次皱了皱,表情看起来很是不解:“此人并非他们所安排,乃是由吐蕃安排,他只知道,对方似乎是宫中之人。”

孟凡微微叹了一口气,语气坚定的下令:“继续查,必须在吐蕃使臣前来朝见之前查出来!”

话音落下,孟凡面色严肃的看向李淳风和他身后那些同样前来汇报消息的不良人,眼神中带着几分坚毅,却再没有退路和婉转的余地。

“此次一事过后,怕是你们将陷入逃亡的生活!”

“从此颠沛流离,再无安生之时!”

众人大义凛然,李淳风更是拱手上前一步,低声沉沉说道:“我不怕!”

“我们也不怕!”众人纷纷开口。

在这一刻,他们仿佛心灵同频,看向孟凡的眼神中带着相似决绝之色。

“我等自从加入不良人那一刻起,生死便已置之度外,一切为了大唐!”

“刀山火海,在所不惜!”

“百死无悔也!”

孟凡的目光从这些不两个人身上一个个的扫过,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和骄傲的神色。

这是他的学生!

更是他一手培育出来的不良人!

见他们坚定的走在这条道路上,孟凡心中又怎能不骄傲?

“好!”孟凡没有试图再劝说他们什么,因为他知道,眼前的不良人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不容玷污的追求和理想。

为此,他们已然奉献上了一切。

“去吧。”

“做你们应该做的事情吧。”

……

天幕之下。

百姓们看着天幕画面中的不良人,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的情绪。

“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大唐刀山火海在所不辞,百死无悔……不良人……这就是大唐不良人吗?”

“这就是不良人!暗中保护着大唐,保护着我等百姓,一把由孟大人锻造出来的尖刀利刃!”

“好一个不良人,实在是不能不佩服!甘愿忍受一切不理解……只为了守护心中的理想,只为了守护大唐!”

“孟大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不愧是孟大人的学生,不愧是由孟大人亲手组建的组织!”

百姓们热血沸腾,语气中满是对不良人的敬佩和深深的震撼。

不能不敬佩!

不能不震撼!

只是稍稍代入一下那些不良人们的视角……他们浑身上下的血液仿佛已经要沸腾起来了!

高台之上。

魏征同样被不良人的宣言给深深震撼到了。

他自认为忠心于陛下,忠诚于大唐,可是看着这些不良人,想想他们所经历所遭遇的那些误解和质疑……魏征不能肯定,自己在相同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做到保持现在的初心。

毕竟,人言可畏,天下万民的态度更是令人心中生寒。

不过……

“陛下可曾想起,宫中之人到底是谁?”魏征主动看向李世民,低声开口询问道。

一旁的长孙无忌闻言也点了点头,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凝重之色:“此人身处宫中,却能配合吐蕃,他必然在宫中有一定的权力。”

这样一个人在宫中兴风作浪,他们却不知对方的身份……

一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就觉得心里不安极了。

宫中不光有陛下,还有自己的妹妹和她的孩子们,但凡其中一人出了问题,结果都是长孙无忌无法承受的!

李世民眉头微皱,他左手手指下意识的摩挲着袖口的龙纹,表情疑惑:“……朕也在想这件事。”

“然宫中人员混杂,此事又已过去许久,放出宫的加上这些年新进宫的,一时之间朕倒是有些不太能想得起来当时宫中的情况了。”

说着李世民停顿了一下,眉宇间尽显深思道:“那个时候朕唯一能想起来之人,便是从小伺候朕长大的太监赵吉了,他如今已然告老归乡。”

“且他在朕还是秦王之际,便一直跟随于朕,绝对不可能是他。”

李世民摇了摇头,随口就把赵吉排除在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