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久久没有说话。
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了“盛大”、“新浪”、“雅虎”三个关键词,又在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和“10亿美金”。
“如果……如果陈天巧当时签了字,”
李木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核心成员,声音缓慢而清晰:
“今天中国的互联网格局,会是什么样子?还有阿狸巴巴什么事吗?”
这个问题,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会议室凝重的空气。
是啊,如果盛大整合了雅虎中国和新浪,拥有巨额资金、顶级门户和全球技术平台,陈天巧的“网络迪士尼”梦想或许真能加速实现。
那么,此时还在南方与eBay苦苦鏖战的马芸和他的阿狸巴巴,又将面临怎样的局面?
“雅虎这10亿美金,不会闲置太久。”
李木断言,眼神锐利:
“杨致远想打入中国市场的决心是坚定的。”
“既然陈天巧不要,雅虎一定会寻找新的目标。”
“而目前中国互联网,最需要资金,也最能体现雅虎价值的领域……”
张野脱口而出:“电商!是马芸和eBay正在死磕的战场!”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们的猜测,接下来的几个月,互联网世界的重心,似乎悄然南移。
关于马芸和杨致远接触的传闻开始甚嚣尘上。
李木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谈判似乎并非一帆风顺,双方在控股权、管理模式等核心问题上也存在分歧。
“听说eBay那边给了掏宝巨大的压力,马芸的日子不好过。”
张野时常带来一些前线消息:
“孙正义的投资虽然帮了大忙,但和eBay这种巨头的消耗战,钱就像扔进无底洞。”
李木深知电商战场烧钱的残酷。
金鳞科技虽然走的是“影视 电商”的差异化路线,但本质上仍在电商的大范畴内。巨头们的每一次资本运作,都可能引发行业的连锁反应。
“关注掏宝和eBay的战况,但不要轻易站队。”
李木对团队下达指示:
“我们的路子和他们不同,做好自己的事。”
“但要从中学习,巨头博弈的经验和教训,都是用真金白银和鲜血换来的。”
时间进入2005年,一场影响深远的交易终于尘埃落定。
雅虎正式宣布,向阿狸巴巴投资10亿美金,并将雅虎中国资产交由阿狸巴巴收购。
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10亿美金!
阿狸巴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弹药支持。
而马芸付出的代价,是公司40%的股份。
消息公布的当晚,李木罕见地没有加班,而是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泡了一壶浓茶,仔细阅读着合作协议的要点和分析文章。
他能想象到马芸在谈判桌上的艰难抉择,也能感受到杨致远那杯“天价清酒”的分量。
“李总,您说马芸这步棋,是福是祸?”
余磊忍不住打电话来询问,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40%的股份,控制权的让渡,这在很多创业者看来是无法接受的。
李木对着电话,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
“在生死存亡和争夺未来的关键时刻,有时候需要一些非常的勇气和魄力。”
“eBay是强大的敌人,没有这10亿美金,掏宝未必能赢。”
“用空间换时间,用股权换未来,马芸……赌得很大。”
他顿了顿,补充道:
“而且,他赌的不是雅虎,是中国电商的未来。”
“他相信在自己的带领下,阿狸巴巴的价值将远远超过这40%的股份。”
“这是一种极强的自信。”
果然,获得巨资注入的阿狸巴巴,如同猛虎添翼。
掏宝网针对eBay的攻势变得更加凌厉。
免费策略、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界面设计、强大的地推和营销活动……一系列组合拳打得eBay节节败退。
李木要求运营和数据部门紧密跟踪掏宝和eBay的市场份额变化。
看着报表上掏宝份额的曲线一路飙升,而eBay的曲线不断下滑,李木仿佛能听到远方战场上激烈的厮杀声。
只是过去几个月,数据已经清晰得残酷:
掏宝网市场份额接近60%,eBay萎缩至不足三分之一。
曾经的巨头eBay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其全球股价也随之大跌。
马芸在一次公开场合,毫不留情地评价eBay:
“他们在中国已经完了……他们在中国犯了太多错误了——我们是幸运的。”
这句话通过媒体传到李木耳中时,李木正在审阅金鳞科技下一年的预算。
放下笔,李木对坐在对面的张野和余磊说:
“听到没?这不是幸运。这是战略、执行力和决心的胜利。”
“eBAY犯了错,但马芸抓住了每一个机会。”
“包括那10亿美金的机会。”
气急败坏的eBay时任总裁梅格·惠特曼拒绝了马芸第五届“西湖论剑”的参会邀请。这则略带花边色彩的消息,为2005年中国电商大战画上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句号。
窗外,华灯初上。
李木站在窗前,脑海中回放着这一年互联网世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幕:
盛大的突袭与受挫,雅虎的十亿美金辗转,阿狸巴巴的绝地反击……这一切,看似与专注于细分领域的金鳞科技无关,却又像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每一个从业者的心头。
“巨头们已经杀红了眼。”
李木转过身,语气凝重地对两位得力干将说:
“资本的浪潮比我们想象的更汹涌。”
“盛大盒子虽然受挫,但陈天巧的梦想不会死。”
“阿狸巴巴有了雅虎的资金和资源,下一步会走向哪里?”
“是继续深耕C2C,还是会向B2B或者其他领域扩张?”
他走到白板前,用力写下了“警惕”、“学习”、“聚焦”三个词。
“战争才刚刚开始。”
“对于我们金鳞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巨头无暇顾及我们这样的细分领域,给了我们成长的空间。”
“但一旦我们做出规模,必然会进入他们的视野。”
“李总,那我们……”
张野试探着问。
“加快速度!”
李木斩钉截铁地说:
“趁着窗口期还在,全力推进‘破圈’战略,把我们的壁垒筑得更高,把我们的生态做得更扎实。”
“我们要在巨头的夹缝中,闯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要快,要稳,要狠!”
李木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2005年巨头们的棋局,让李木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世界的残酷与机遇。
金鳞科技这艘小船,必须在这片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航向,并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