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沉默后。
“我这两天有事情走不开,拍卖会图录赶得急的话,你把修复记录和照片先发我邮箱,晚上我看看,觉得没问题就写。你自己写清楚点,省得我还要再打电话问你。”陆见深说。
“行。”沈砚舟答得干脆,“谢谢。”
“别客气。我帮这个都不算忙,反正申请资质就那么回事,加快流程给你签个字而已,顺手的事情。”陆见深顿了一下,又说,“但是你以后要真打算长期接这种上拍卖行的活,修复资质还是需要的。”
“我知道的。谢谢陆老师。”沈砚舟点头。
他挂了电话,把那张表收起来,拿出U盘和前段时间买的笔记本电脑,开始整理照片资料。动作不快,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
王青云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好奇流程又觉得有些无聊,抛着手中的枣子玩儿:“这回要是能顺顺当当进图录,上拍卖,你这铺子是不是又‘升级’了?”
沈砚舟只轻声“嗯”了一下,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真的在听,只是埋头继续整理文件。
街上有风,树影在柜台玻璃上晃了一下。
两天后,沈砚舟已经成功提交备案,拍场那边也收录了这件青花葫芦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要能遇到一个好买家,他们就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收入。
而王青云性子闲不住,第三天早上就拉着沈砚舟,说要去看看“致文斋”的拍卖现场到底是什么样。
“咱们总不能光把瓶子扔进去,自己一无所知吧?”他手里提着保温杯,边喝茶边说,“看看那里面怎么喊价、什么人在买,也好心里有个数。”
沈砚舟觉得王青云语气有点好笑,但没拒绝。
老实说,他上辈子见过太多拍卖,最大、最顶级的拍卖会也有他的身影。只是让王青云去看看,也不错。
……
正逢午后,苏州刚落一场雨,石板路潮得泛光。
这一场拍卖会设在一间老式会馆里,门脸不大,挂牌写着“苏艺雅集”,木门朱漆,石阶两级,进门得掀帘,里面才别有洞天。
沈砚舟和王青云是提前来的,一推门,只见院内古槐成荫,摆着靠背木椅,已经坐了几个戴帽子、叼牙签的老头。听见动静,有几人往门口瞄了一眼。
王青云把手背在背后,看起来目不斜视,实则悄声嘀咕:“你看这帮人,穿得跟来菜市场买菜似的。”
沈砚舟失笑:“你别小瞧,人家身上揣着的估摸着比你我总资产都高。”
会场最里面是拍卖台,台下用长条木桌隔出十数排座位,靠前三排放着白卡写名的“座签”,其余空位都是先到先得。左右还各有一排柜台模样的小木桌,标牌写着“竞买登记”“款项咨询”。
“我们也能竞拍吗?”王青云问。
“当然不能。”沈砚舟道,“我们没登记,只是来当观众的,人家买家是要交保证金的。”
这一次,他们没报拍,没登记,只来“看看”——也像一次提前演习。
沈砚舟挑了一个角落的位置,身边跟着坐下来的王青云,左瞧瞧右看看,一手抓着场刊,一手还悄悄掏着口袋里装的手串。
“这场地比我想象的稍微小点啊。”他小声念叨。
沈砚舟没说话,只是翻着手中领的图录。
王青云凑过去看看,低声问沈砚舟:“你说这些东西都能拍到多少?”
“这上面有估价,但最后的价格也要看场内。”沈砚舟指了指手上的册子,只看着手中正好翻到的纸页,图片上那砚,从照片看来,边角略有轻微摩痕,但材质纯净、雕刻工整、有纹饰、有磨墨水痕。
整场气氛还是克制安静的,只听得见场务走动的脚步声和偶尔场下人低声的交谈。
前台坐着两位拍卖官,一名持槌主拍,一名协助记录与报号。台侧还有一名看似不起眼、却神情严肃的老专家,一直不动声色翻看拍品资料。
很巧,沈砚舟认得,那是老拍场常驻的一位估价顾问,姓施,原籍浙江,年轻时在上海文管系统待过——这说明这场拍卖虽不大,却是“有根有底”的场子,不容小觑。
这场拍卖会是致文斋每年秋季主办的小型专场之一,沈砚舟他们之后要参加的“江南瓷韵”专场主打“瓷器”,而这个“苏艺雅集”专场便是主打文房清供:笔、墨、纸、砚、器具、笔搁、印石,应有尽有。
因为题材聚焦,参与者大多是圈内识货人。
拍卖尚未开始,台前一块写着“竞买须知”的红布板格外醒目:
1.竞买需持号牌登记,预付保证金。
2.拍卖品须过专家团三轮复核,留影备案。
3.成交后当场付款,三日内提货,未成交可退押金。
4.若拍品经第三方鉴定存疑,可退货但需承担相应费用。
沈砚舟扫了一眼,和后来的规矩其实也差不太多,2002年,拍卖已经很规范了。
——这不是个“图便宜”的地方,不像能捡漏的地摊,可能买到宝贝但买到垃圾的概率更大,这里讲的是出处、资料、专家背书,还有流通性。
买家要的是稳。
随着时间临近,会场渐渐热闹。三四十人陆续入座,大多穿着看着不显山不露水,一问却都是“某地书画社理事”“某市文房协会会员”“某位老鉴定师的门下”。
“你看那边那个穿短袖的,我认识。”王青云“哎”了一声,然后赶紧压低声音,“叫张景然,干宣纸那条线的。听说他家当年屯了一批宣,十几年前几十块钱,现在几百几千。”
沈砚舟只“嗯”了一声,目光扫过整个场子,又看了眼时间——
拍卖会要开始了。
没有电视镜头,没有主持人煽情,也没有隆重的“专家出场”环节。
沈砚舟一边观察场内流程,一边跟王青云简单介绍:“拍之前先要登记竞买号牌,有编号才有资格举牌。每人要交一笔保证金,具体看起拍价,一般五千起。落槌成交后三日付款,不付扣保证金。”
“那万一拍错了呢?”王老板显然思维跳脱。
“拍错自己担,没人退。除非是行里出大错,比如伪作充真,和图录上偏差太大,能证明,就能退。另外其实还有一条规矩:所有展品概不承诺完美,默认旧物有瑕,你竞的是‘接受这一切之后的价’。”
拍卖的规矩,说穿了就是一句话:眼力大于一切,没人替你兜底。
而就在这时,主持人敲了敲木锤,一场“文房场”拍卖准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