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国家请我修国宝 第41章 老工具

作者:虽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01:18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沈师傅,这清蒸鲥鱼您还没尝吧?”胖老板徐先生热情地用公筷替沈砚舟夹了一块,“今天特意让厨房用最新鲜的活鱼,刚到货就上笼。”

“谢了。”沈砚舟点头,动作不急不缓,先是看了鱼肉切面一眼,又夹到碗里,蘸了点碟中姜醋,才入口。

姜小姐看着,似笑非笑:“沈师傅吃东西的样子,跟您修东西时是不是一个样子?都这么细?”

“可能差不多。”沈砚舟笑笑,“我这人吃饭慢,也是老毛病。”

“慢点好。”唐老举起酒盏,朝他敬了一口,“做修复的,性子急不得,越慢越稳。听老师傅说,哪怕是一层漆,一笔粉,都得起码琢磨着五遍打底,两遍收口,心急,手上功夫就花了。”

沈砚舟回了一盏茶:“唐老这话,我记下了。”

唐老看了看他,眼里是欣赏之意:“看得出来,你这小子就适合做这行。你是跟哪个师傅入行的?”

这时,姜小姐侧过身,轻声道:“我倒是听说,沈师傅修器,不只修常见的瓷器砚台,连玉器和木器也接,有这回事?”

沈砚舟略一思索,点头:“也修。我没专门拜过哪家门派,是从前跟几位老师傅混工地学的,做得多了,就逐步分出个路径门类来。”

“那你这一路学法,可跟咱们这边传统那种‘师承制’不太一样。”何先生在旁插话,“让我想起那个谁……北平老国博那位,是叫——刘哲涵?”

“我是想起了建国前那批修器师傅,”唐老抿了一口酒,“可惜啊,现在这行里,能愿意从头当学徒,蹲着修三五年的,太少了。本来学这个的人就少,有多少半途而废,亦或是做个一两年就转行的?”

姜小姐笑得婉转:“所以我们几个才想见见沈师傅。现在很多人自称会修,是在工厂培训里出来的,修出来的东西……质量有待商榷,没什么章法,完全比不得沈师傅……”

沈砚舟才低头夹了一筷青豆百叶,嘴里还没吃完,没接话就听到旁边“啪”的一声。

“是啊,”徐老板放下筷子,“小沈师傅最开始给老何修的那个白瓷,还有后来的粉彩盘,我都看了。也太细致了,要不是拿强光手电照,反正我眼神不好,看不出补痕在哪。”

“嗯,那盘子,还有我爷爷那旧瓷瓶,”何先生笑,“上次我那博物馆的朋友来看,说沈师傅补彩的处理,对釉面细节的处理,看这成品比他们馆里经常的合作的老师傅都稳,都不信我说是个二十几岁的小孩儿做的。”

沈砚舟却摆摆手:“都是民窑器,烧成温度不高,补起来很有空间。换个官窑高温器,要贴釉、压光、调底彩……可能还要热补,那还得另当别论。”

唐老闻言眯起眼睛看了他一眼,似乎是有意试探:“听你这意思,那要是真给你个官窑大件修,你也敢接?”

沈砚舟顿了一下,想起了刚交货的那个斗彩罐,嘴上却答得老实:“先看断面、残损结构,再评估材料,如果连原材都配不上,我就不接。”

“你这小伙子,说话实在。”

唐老点点头,而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忽然放下筷子,从旁边椅背上提出一个不起眼的灰布包,搁在桌边。

他先从里面摸出一个旧盒子,轻轻推到沈砚舟面前。

“对了,小沈,这里还有个小麻烦。”

盒里是一把紫泥小西施壶,壶嘴根部一道细裂,盖沿缺口,壶底依稀能见旧款痕迹。

“这是我年轻时在宜兴带回来的,很久之前就被我摔过一次,但一直没扔。你要是能补好,我也算心安了。”

沈砚舟指尖轻触裂痕,点头:“成,我给您修。”

唐老这才笑了笑,把盒子盖好,转手又把灰布包搁在桌边:

“还有一样东西,本来压箱底里的,我都快忘了……”

“上回你替我配那壶盖,我原想着给你包个红包,结果想来想去,觉得吧,钱显俗了。”

他说着慢慢打开布包,露出三样东西:一套细长老錾刀、一块呈黑青色、背刻“寿”字的磨片、以及一只小巧如鱼匙的铜制调釉匙,带着微微铜绿锈斑。

“这是我叔在上海修东西时留下的老物件,后来留在我这儿,也是跟着我几十年了。本来压箱底里的,我都快忘了,你的手艺,又叫我想起我叔来。”

他顿了顿,盯着沈砚舟:

“我寻思着,听其他人讲,你现在接的活儿越来越多,这些老家伙,搁我手里也没用,送你,正好续命去。你修东西这份细致劲儿我看着就舒服。”

何先生闻言一挑眉:“这錾刀……是苏工細錾吧?抬凿錾刻现在很少人会做了,这种細錾工具,丝纹錾,鱼子纹錾……现在可难找了。”

“嗯,是这边师傅老手工的,锻得比新制刀还精致。”唐老笑,“你别嫌旧,用起来比那些标配进口刀舒服。”

沈砚舟怔了一下,看了看桌上的东西:

极罕见的苏工細錾,还有看起来自己就是个古董的磨片和调釉匙。

一件件看过,最后伸手去摸那调釉匙,小指轻拂过残锈和凹槽,一种说不清的熟悉感袭来。

这匙柄微翘,匙面收口内弯,典型的“民国广绣型小匙”变体,早年专用于手绘粉彩前的调釉上色,是调粉压釉老手工的“标配工具”。

这些小物件,对于沈砚舟来说,不仅有收藏价值,而且还是真的实用。

自己也不是配壶盖时没收钱,他本能想推辞:“唐老,这个……太贵重。”

“贵不贵你说了不算。”唐老摆手,“你愿意接我的活,就是帮了我,我年纪大了,不能总欠年轻人一个谢字。你要是真不收,我以后也不好意思再来烦你。”

阿豆也在旁小声嘟囔:“小沈师傅,您就收了吧,咱家这壶要是再被我磕了,还得找你修呢……”

沈砚舟一愣,随即失笑,轻轻点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他低头,将工具包好,动作一丝不苟。

这不仅是礼物,也是交棒。

是老一辈修器人的工具,传承到了新一辈年轻手艺人手中。

而另一边,胖老板也忍不住开口:“那我就没你这么讲究了——今天带我这小侄子来,也是想找沈师傅帮帮忙的。

“本来想请沈师傅喝个茶意思一下,送个饭店会员卡,结果我侄子非说你不差这点。我也是这一桌唯一一个外行,只能把我侄子直接带来了。”

胖老板悄悄在背后肘了自己侄子一下,徐子昂咳了两声开口:“沈师傅应该知道,我是文保工程的,其实……也有点事想请教。”

众人一顿。

他继续道:“我们公司最近在接一个旧祠堂改陈的文保项目,有一幅墙绘,不归系统文物,也没人愿意接修。我想着……这种民间彩绘,不知道沈师傅有没有办法,或者知不知道门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