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国家请我修国宝 第117章 旧识

作者:虽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01:18
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那是一张让沈砚舟下意识觉得熟悉的面孔。

钱蕙。

当年在历史系,在沈砚舟脑中的记忆里,她是班里最乖巧的女生之一,爱在笔记边上画小人漫画。如今戴着细框眼镜,穿着正装,气质里多了几分稳重。

“真的是啊。”她笑着放下手里的夹板,“我本来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我刚还在想,这背影怎么这么眼熟……”

沈砚舟也笑了笑:“你也在这儿工作?”

“哦,不是的。是我们馆和他们合作个项目,做明清漆器工艺档案。资料归我这组管。”

她手里还夹着一叠资料夹,说的时候扬了扬手。

钱蕙说着,目光落到他手边的布包和行李箱,玩笑道:“你呢?怎么突然来南京了?总不会是路过吧。”

沈砚舟简短道:“我来找这里的王厂师,拿一点旧灰胎和漆样。”

“你现在做漆器?”钱蕙明显愣了愣。

沈砚舟摇摇头:“我做修复。是来找点料。帮人修个明末的剔红盒,胎灰不好配。”

她抬眼仔细打量他,似乎有些惊讶。

“剔红?这也太专业了吧。之前还听其他人说,还以为你去做古玩生意了。”

“嗯,买卖生意也做,修复也做。”他语气平平。

“他们说你去开店了,老实说,我一直以为是……纯粹兴趣爱好那种。”她有些迟疑,话还是说得比较委婉。

沈砚舟没有多解释,钱蕙也没有继续说下去。

二人沉默了片刻,她眼神里却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我记得当年你可是我们班前几名吧?老师那时候都说你要是读研,肯定能进考古所。”

“后来也没去考,没做过的事情,没人说得准。”沈砚舟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

“我知道。”钱蕙点点头,语气柔和,“那时候听说你跑去苏州开古玩铺,很多人都以为是玩票性质……”

听到钱蕙话里有话,沈砚舟没有开口打断,只是静静等着对方说下去。

片刻后,她叹了口气:“其实我挺佩服你的。”

“佩服?”

“对啊。我们那一届,多少人嘴上说想搞实物研究,最后不是考公务员就是去出版社、去银行。你倒好,自己下海干修复。”

她顿了顿,又道:“不过,风险也是真的大。你那铺子……经营得还行吧?”

“勉强。”沈砚舟不避讳之前原身的失败经营,也没有炫耀现状的意思,“前几个月不太好,在亏本,这段时间才慢慢有点起色。”

“听上去挺难。但是说真的,能接到明末剔红这种活,说得云淡风轻,你现在的生意应该没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吧。”钱蕙却摇了摇头,神色有些严肃。

“有什么不简单的?”沈砚舟失笑,“而且没必要佩服我,前几天我和家里通电话,他们正好遇上熟人,聊起我来,说的是‘沈砚舟那脑子多好,现在居然在倒卖古董’,这可没有博物馆工作体面。”

钱蕙嘴角轻轻抿起:“你别介意,他们也不是对你有恶意,就是有点……”

“现实?”

钱蕙愣了一下,点点头,话锋却已转,“但是我倒真觉得你挺有胆。当时大家都想着考研、进馆、混个编制。可你什么都不要,到手保研的名额也不要,直接去苏州。”

“那也是当时年轻吧,什么都不懂就敢莽。”沈砚舟摇头,没有再过多在这个话题停留,转而问道:“你呢,现在在博物馆还习惯吗?”

“习惯啊。工作稳定,压力不大,就是事太杂。资料录入、归档、开会、核对信息——一天到晚都盯电脑,连实物都碰不到几次。”

她说完这句,语气里带着一丝淡淡的自嘲:“有时候真羡慕你。能摸真东西。”

“在博物馆工作,之后怎么都会有机会的。而且我现在做这些,也没你想的那么浪漫。”沈砚舟说,“手抖一下就得重来,修坏了没人兜着。”

“这话倒也有道理。”

钱蕙把资料收好,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对了,刚说到同学的事情,差点忘了——今晚我们几个现在在南京的同学有个小聚,就在老城。

“其实是庆祝徐嘉年升职,但咱们都说好久没听到你消息了,你正好在这边,要不要一起来?”

沈砚舟微顿。南京的夜风湿冷,街口霓虹正亮,他原本打算吃碗面就回旅馆。

但看着对方的望着他,想了想,他还是说:“看时间吧,我这边还得挑料,晚了就赶不上。”

“嗯,没事,但如果能来的话就来吧。今天这么巧你在这边,有缘碰上了不容易。”

“时间呢?”

“七点半,不远,就在中山北路那家‘半月酒楼’。”她顿了顿,笑着讲道,“来坐坐也好,大家好久没见过你了。”

沈砚舟略一沉吟,最后点点头:“好。”

又确定了一下沈砚舟还是之前的号码,钱蕙看了看表:“你忙你的,我还得去楼上拿个材料。要是能来,给我打电话。”

沈砚舟点头。

钱蕙对着歉然一笑,一声“失陪”,转身离开工艺厂的车间。长廊的灯光拉长她的影子,她的脚步拖着封闭空间里的回声也渐行渐远。

沈砚舟站在车间门口,望了一眼她离去的方向,又回头转进七号车间。

他并没有直接进门,而是现在虚掩着的门上敲了敲:

“您好,王厂师?”

那头的老王早就听见动静,听到沈砚舟抬头朝这边看了一眼,喊:

“你就是沈砚舟吧?老蒋前几天来电话说,你们要漆灰?”

“嗯。是我。”

老王把手里那块砂纸拍了拍,抬头看沈砚舟:“你先进来坐,我这刚磨完一层,还得等它晾干,我先带你看漆灰。”

沈砚舟走进来,左右瞧了瞧。

这间小车间不大,四面堆满了木箱、漆桶,空气里带着一股淡淡的漆酸味。靠窗那张旧桌上摆着几只刷子,毛都已经泛白,笔杆上粘着一层层旧漆。后面还有一排柜子,里面保存的大约就是漆灰罐。

沈砚舟往里走了两步,顺手关上门,免得外头的风吹进来。

做漆存漆的车间,里头的湿度温度都讲究,和外面是不一样的。

老王把砂纸丢到一边,掸了掸手,笑着说:“蒋斐那小子我老早就认识了,这边本地人,当年还来厂里实习过,我还带过他几天。后来他就不干了,跑去拍卖行折腾。听他说,这次是个剔红盒的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