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庖丁邪宴”的余波未平,“人工制造祭品”的可能性像一团阴云笼罩在众人心头。莲社的疯狂与不择手段,远超预期。连续的高强度案件让团队身心俱疲,赵强制命令全体休整一日。

休整并非完全放松。李震在齐云阁整理法器,慕雪在一旁静坐调息,尝试更好地掌控莲心之力,云霄则翻阅着从白云观紧急调来的更多关于音律、情绪与能量关系的典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

午后,阳光正好。三人在院中喝茶,讨论着“庖师傅”案件中那条神秘的黑色丝线。

“手法极像‘牵丝戏师’,但气息更冷更隐晦。”云霄沉吟道,“像是在监督,又像是在…验收?”

“验收那个疯子造出来的‘五脏聚阴汤’是否合格?”慕雪推测。

李震刚要开口,他的老人机突兀地响起,是一串乱码般的号码。接起,对面却没有任何人声,只有一段极其古怪的音乐片段——像是用走调的钢琴、扭曲的提琴和某种电子杂音混合而成,旋律支离破碎,却带着一种强烈的焦虑感和不协调感,听得人心烦意乱。

音乐响了十几秒后,戛然而止,电话被挂断。

“怎么回事?”慕雪问。

李震皱眉回拨,已是空号。“不知道,但感觉…很不好。”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预感,不到半小时,赵刚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声音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惊愕。

“音乐学院…出事了!老教授死在了自己的隔音琴房里!死因…离奇!”

音乐学院副院长,国内知名的作曲系教授,邵先生,被发现死于其专用的隔音琴房。琴房隔音效果极佳,门外无人听到异常。

现场勘验(充满矛盾与诡异):

·尸体表征:

·外部无损:体表无任何伤痕,无中毒迹象。

·内部重创:尸检发现,其大脑组织、耳蜗、部分神经束呈现高频震荡性撕裂伤,类似长期暴露于极端强噪音或次声波环境,但肌肉、骨骼、内脏却完好无损!这种伤害极具针对性。

·表情:死者面带极度的困惑、焦虑和挣扎,双手死死捂住耳朵。

·现场环境:

·琴房内所有乐器完好,但一台打开的频谱分析仪屏幕上,定格着一幅极其混乱、充满尖锐峰值的音频图像,显示在死者死亡前后,室内曾出现瞬间的超高强度、全频段声波爆发,但物理上并未产生对应强度的声音(否则隔音琴房也挡不住,会惊动外界)。

·乐谱架上摊着一份未完成的手稿,标题为《安魂曲:第七失律篇章》。旁边散落着大量计算草纸,上面写满了复杂的声波频率计算公式和…一些类似道家符咒的曲线图。

·在地板上,发现了几滴迅速干涸的、暗蓝色的液体,非血液,成分未知。

·关键物证:在钢琴键的缝隙里,发现了一小截断裂的、非金属非陶瓷的银色琴弦,坚韧异常,表面有能量灼烧痕迹。

·背景调查:邵教授近年痴迷于研究“音律与灵魂共振”课题,试图找到能“净化”或“影响”人情緒的特殊频率组合,甚至私下采集过一些民间法事的“神调”进行研究。他最近曾向学校申请使用大型粒子震荡器(用于物理实验),被拒。

“声音…又是声音杀人!”慕雪想起之前的唢呐案和戏院案,“但这次…好像不一样。”

“不是单纯的精神攻击或物理声波。”云霄仔细检查着那截银色琴弦和频谱图,“这是…将声波能量以极高的精度,‘注射’进了他的特定生理系统!只摧毁目标,不波及外物!这需要对声音和人体结构的理解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李震拿起那份《安魂曲》手稿,只看了一眼那些扭曲的音符和符咒曲线,就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仿佛心神要被吸入其中。“这曲子…有问题!它本身就是一个…声波武器的设计图!”

凶手是一个精通音律、声学、甚至涉及玄学符咒的顶尖高手!他/她利用了邵教授的研究,甚至可能提供了某些关键“知识”,诱导其创作这支危险的《失律篇章》,并在最后时刻,或许是通过那通诡异电话,或者别的方式,远程触发了这支“曲子”,或者将其作为“武器”直接作用于邵教授!

那几滴暗蓝色液体和银色琴弦,是凶手留下的?还是邵教授自己实验的产物?

警方排查邵教授的社会关系,发现他性格孤傲,朋友不多,但近半年与一位神秘的、从未露面的“线上笔友”交流频繁,邮件内容多是探讨艰深的声波理论与玄学符号。技术科追踪IP,再次指向海外僵尸网络。

同时,对那暗蓝色液体的分析有了初步结果:含有高浓度能量活性成分和特殊的磁性微粒,似乎是一种用于传导和放大特定频率声波的介质!

而那截银色琴弦,材质无法分析,但其震荡频率与邵教授脑部损伤频率高度吻合!

“凶手通过某种方式,将这种‘介质’植入或让邵教授接触,然后远程发送特定频率,激活介质,在其体内产生致命的‘共振’!”技术员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这比“塑魂师”和“牵丝戏师”的手法更隐蔽、更精准、更防不胜防!

就在案情陷入僵局时,音乐学院的一个保洁阿姨提供了一条线索:案发前几日,她看到一个穿着快递员衣服、但气质很冷、手指特别修长的男人在琴房外徘徊,当时没在意。

“修长的手指…”云霄若有所思,“精于音律、计算、操控… perhaps we are looking for the‘** conductor **’?”(或许我们在找那个“指挥家”?)

李震猛地想起那通诡异电话里的音乐片段,他尝试着用口哨,极其艰难地复现了其中一小段最不协调的音符。

慕雪听着,忽然蹙起眉头:“这个调子…我好像…在很小的时候,听奶奶哼过…不是完整的,是一种…安抚受惊小孩的调子,但好像是反着哼的?”

反着哼的安神调?那会变成什么?

云霄脸色微变:“安神调反转,即为惊魂咒!虽威力不足,但足以扰乱心神,尤其对心神不宁或体内有‘引子’的人!”

那通电话,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启动信号的最后一步?

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隐藏在幕后的、精通音律玄学的凶手——“指挥家”(暂定名)。他/她利用邵教授的研究,将其作为实验品和工具,测试这种精准的“声波刺杀”技术。

他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测试?还是…他也想“制造”某种特定的“声音”或“频率”,用于莲社那庞大的计划?

邵教授的手稿《安魂曲:第七失律篇章》被严格封存。但技术科在恢复其电脑数据时,发现了一个被加密的压缩包,解密后,是另一份更简短的乐谱片段,标题是:

“《惊蛰》:用于唤醒‘沉睡的鼓’”

而这份乐谱的接收邮箱,赫然与“庖师傅”案件中出现的那个神秘联系邮箱,完全一致!

“沉睡的鼓”?这是什么?另一个祭品?还是某种装置?

案件的深度和广度再次超出想象。对手的触角,已然伸向了声音与频率的极致领域。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