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来,圈子里最大的事就是湾湾的金马奖了。
现在金马奖还没有作大死,算是两岸三地最权威的华语电影奖项了。
没办法,金马奖确实有偏爱港台的倾向,但相比之下,现在的金鸡奖更不争气。
金鸡奖年年都是双黄蛋,不时就给那些听都没听过的电影发个大奖,却很少见到票房高的内地电影获得奖项。
金鸡奖这个样子,小圈子自娱自乐的意思十分明显,公信力根本没有多少,更别说奖项权威性了。
奖项的权威性怎么来的?
当然是与同期的竞争对手比烂比出来的,只要对手更烂,那我就赢了。
金鸡奖问题颇多,而金马奖就比较注意吃相,评奖更公允点,再加上还有一杆统战大旗在,就成了此时最权威的华语电影奖项。
至于“三金”里最后一位的金像奖,算是港圈的内部奖项。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港片的黄金年代了,金像奖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与金鸡奖比都稍逊一头。
现在还有港圈中坚一代撑着,金像奖虽然在走下坡路,但还能和金鸡奖比比。
等到了以后,金像奖连个热搜都混不上,无人关注。
其实,三金奖项的地位变迁史也算是侧面反映了华语电影的发展史。
最早金像奖为尊,那时香江是“东方好莱坞”,功夫片火爆全世界,是亚洲流行文化中心。
后来港片衰落,内地电影还没崛起,金马奖成为华语电影交流平台,这时有《卧虎藏龙》这种拿到奥斯卡的东方武侠大片。
本来应该在《泰囧》破10亿后,内地电影市场大爆发,金马奖就该退位让贤,慢慢地把位置让给金鸡奖。
没想到金鸡奖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实在是支棱不起来。
背靠第一电影市场,这么好的机会都把握不住,毫无进取之心,就看着金马奖继续待在那里。
要不是18年金马奖自己作死,上头强行把金鸡奖提起来隔岸打擂台,这第一奖项的位置还轮不到金鸡奖呢。
可惜,就算当了第一,也是那副熊样,烂泥扶不上墙,连预制菜影后都能整出来。
从金像奖到金马奖,再到后来的金鸡奖,第一奖项的位置是一直跟随着华语影视中心的转移而变化的。
在07年,金马奖就是最权威的华语电影奖项,行业内部与圈外观众都认可。
一名演员要是能获得金马影帝/影后,绝对是能升咖的,片酬至少可以加50万。
就像黄勃,就是因为拿了金马影帝,演艺事业才算是真正起飞的。
在这之前,他只是一个跟着宁昊混的演员,能演一些丑角。
拿了影帝之后,那可不一样了,他都能跟林志灵谈恋爱了。
这一届金马奖的入围名单早在11月12号就发布了,名单里最吸引人的一部电影就是李大导的《色戒》。
《色戒》提名了11个奖项,女主角汤惟最是引人关注,提名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两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