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
奖项?
无论哪一个对饶子瞻来说其实都很容易。
即使他贪心一点,两者全都要,也不是不能做到。
就像《让子弹飞》一样,站着还能把钱挣了。
他虽然不能拍《让子弹飞》,但也有几部电影备选,可以做到票房与奖项两开花。
但话又说回来,这样的电影即便饶子瞻是重生者,也没有几部可以借鉴的,用在起步阶段实在是太亏了。
从以后长远发展的目标来看,他这部电影处女作的调子不能起得太高,不然以后想要再超越自己就十分困难了。
换句话说,不能一上来就没有进步空间了。
一旦这样的话,就只能次次考满分才行,考到99分都是不及格,但满分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凯子哥,一部封神作《霸王别姬》惊艳众人,后半生一直在走下坡路。
而如果饶子瞻的这个处女作,只是优良甚至良好的水平。
但在此后的创作生涯中,他每一部新电影都像是一级级向上的台阶,不断进步,总能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惊喜。
如此一来,他无疑会被大众视作一位始终追求进步的导演。
在观众心中,这样不断进取的姿态会让他收获极高的评价,自然而然地,也会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与支持。
还是拿《让子弹飞》举例子,江文之前的电影虽然口碑都不错,但票房一直不好。
《让子弹飞》横空出世,票房爆炸,口碑爆棚,一下子就让江文名利双收,收获了不少死忠粉,有了“内地四大导”的名头。
当然了,江文后面又走下坡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在《让子弹飞》下映,江文下一部电影《一步之遥》上映前,江文的风头那可是一时无两。
这就是突然进步,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所收获的积极反馈。
相比无敌文,大众还是更喜欢看升级爽文的。
所以,对饶子瞻来说,他的处女作不能一上来就挑战票房奖项齐飞的困难模式。
只需要在票房与奖项两种简单模式中,选一种通关就已经足够了。
饶子瞻在心底反复权衡、深思熟虑许久,终于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处女作去通关奖项模式。
促使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有很多。
雷再兴口中那些守旧的学院派老登是一方面,饶子瞻虽然不怕他们,但他们就像苍蝇一样恶心人,和他们战斗徒耗精力,收获却不大。
詹姆斯这个大众市场部经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这个关系在,他的处女作在柏林电影节拿奖就很容易。
稍微晚一年拍商业片,电影屏幕数量就会大幅增长,他就能拿到更高的票房,这又是另一个原因。
不过,他做出这个决定最核心的考量,还是一个“窗口期”的问题。
眼下是2007年3月,就算他的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后期制作一切都顺顺利利,最快也要到下半年九、十月份才能完工。
那时,距离08年奥运会只剩不到一年的时间。
在国内,在奥运会举办之前,电影奖项,尤其是金马、欧洲三大与奥斯卡,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力。
观众认可获奖影片的品质,会产生更多的关注和期待,这是能反映到票房上的。
业内也会把奖项作为衡量一部电影优劣的重要标准,拿不到票房也能拿奖项来挽尊。
然而,奥运会之后,华语电影迎来了全面市场化的浪潮。
票房成为了电影行业追逐的主要目标,奖项虽然依旧能在舆论场上激起一些水花,拥有一定的声量,但也只是有声量了,表面的热闹罢了。
在市场和行业的实际运作中,奖项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更多地沦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与点缀。
值得注意的是,08年奥运会之前的这段时间,还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对华语电影最后的“开放时间”。
尤其是在临近奥运会开幕的这几年,欧洲三大电影节对一些特殊题材的华语电影大开绿灯。
但在这看似友好开放的背后,实则潜藏着一些别有用心的恶意意图。
他们妄图通过扶持这类电影,来满足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或偏见。
但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世界舞台,见证了中国的强势崛起。
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后,欧洲三大电影节对待华语电影的态度也急转直下,收紧缩小了对华语电影的口子。
只是偶尔零星地放出几个奖项,妄图维持在国内的那一丝微弱的影响力。
对于饶子瞻而言,奥运会之前的这段时期,无疑是他冲击欧洲三大电影节奖项的最后“窗口期”。
一旦错过的话,再等这样的机会至少要到10年后了。
因此,饶子瞻决心充分利用这最后的“窗口期”,从欧洲三大电影节尽可能多地榨取价值。
待收获满满之后,他便会果断转身,大踏步地投身国内商业片的广阔天地。
那些学院派的老登们,向来唯欧洲三大电影节马首是瞻。
一旦他的处女作在欧洲三大获奖了,他们必定会像一群狂热的传教士,不遗余力地为他摇旗呐喊、唱尽赞歌。
他们一定会把功劳揽到自己头上,大肆宣扬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多么成功,仿佛他的获奖就是他们教学成果的最佳例证。
那场面必定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声势浩大。
世上从来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何尝不算是一种巧妙的“废物利用”呢?
他们既然是北电的老师,为他这个学生做点事、出份力,也是应该的,分内之事。
处女作拍文艺片这件事,饶子瞻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他要做一只狡黠的狐狸,先把自己伪装成人畜无害的小白羊,不动声色地将各种好处收入囊中再说。
就拿金鸡奖来说,如果他日后一心扑在商业片领域,在没有达到足够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之前,恐怕与这个奖项就没有缘分可言。
但在他导演事业刚刚起步,还未完全展露锋芒、显露出真面目的时候,凭借处女作在欧洲三大获奖的资历,挟洋自重,还是有很大概率将金鸡奖收入囊中的。
至于拿到金鸡奖之后会怎样?
哼,谁还会去管那么多呢!
还是那句话:我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