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祖父配享太庙 第71章 升官

作者:十二石堰 分类: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5:13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门下敕曰:

朕膺昊天之眷命,承祖宗之丕基,夙夜祗畏,思臻至治。念股肱之臣,宣力效忠;仰稽古制,允资贤能。咨尔扬州通判盛紘,器识宏远,操履端方,莅事以来,克勤厥职,绥靖方州,讼狱明断,赋税均平,吏民咸服。是用特颁恩命,彰尔劳勚。

夫官人之道,考绩为先;懋赏之典,劝功为大。尔盛紘夙怀忠荩,恪慎匪懈,佐理淮扬,政声卓著。今擢尔为承直郎,赐绯服银鱼。尔其益励初心,体朕忧勤,敷宣德化,俾庶政咸熙,黎元安堵。钦哉!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嘉佑元年岁次丙申春二月辛卯朔二十八日戊午

离着盛紘在家里说了消息,差不多三四天之后,刘敞就带着扬州官署的一行官吏接见了朝廷派来处理的特使。

扬州府衙门前正堂面阔五间,青灰筒瓦压着兽头滴着早上开春还未化完的露水,檐下悬“明镜高悬”泥金匾,那四个大字檫得额外澄亮。

卯时三刻,天光未透,数十盏羊角灯或悬于梁下,或被周围的小吏提着,灯影摇曳间,青砖地上纵横的“官字纹”被一群官袍身影割裂成碎片。

刘敞,盛紘居首,刘敞是见过大场面的,并无奇怪神色,但是后者那身宽大的绿袍后襟不停的颤动微皱,露出一截素白中衣,腰间革带上悬的鎏银銙环压住袍角,却压不住他肩头细微的颤栗。

毕竟今日的场合可是他从官以来不知道梦到了多少次的场景。

说是不紧张和激动那都是假的。

不过前来宣旨的人也没有让他们这群人久等,约摸着卯时四刻刚出头的样子,久站在衙门前等待的人就看到了他们的身影,大家也都是松了一口气,特别是盛紘。

前来宣旨的人晚上一分,事情便没有尘埃落定,那么就有着意外的可能。

索性他们没有让他久等。

按盛紘私下和同僚了解到的,有的人升官宣旨,那从早上等到晚上也都是有的。

一队朱衣禁军策马开道,簇拥着绯袍玉带的宣旨特使直抵府衙。

特使手持金漆诏匣,匣上雕蟠龙云纹,以黄绫封裹,左右两名内侍高擎“敕命钦差”牙牌,马蹄声惊得檐下宿鸟扑棱飞起。

来使的人好像与刘敞很是熟捻的样子,见了面就开始热情的交谈了起来。

······

“早知道来的人是你,本来以为以你三品大员的架子是看不上我这个地方小官的,我都做好站到晚上的准备了,没想到你今日来的那么早?”

“我要是要让原甫等我从早等到晚,按照某人的脾气恐怕当天晚上就来堵我的门了!”

对面的人也是笑呵呵的说着,丝毫不避讳旁人。

听着他们的上司和宣旨的特使交流的内容,后面的人也是一愣一愣的,特别是身旁的盛紘听得一清二楚,听着这内容,他是明白了,敢情这两位是很相熟的。

他幽怨的看了一眼刘敞,他天天在这里心惊肉跳的,您这位明白人早都知道,也不告诉他一声,弄得他这几天心神不宁的。

但是听到三品的时候,他稍稍的挪到了一旁,恭恭敬敬的站好。

三品?上次他见到这么高的大员还是他的岳父?盛紘悄悄的咽了咽口水。

“我们也算是同年了,你如果不是时运不济,恐怕我见到你还要称呼一声刘相了!不过也不远了,听说最近王相的身体不太好,也就要退了!”

“你好歹也是当上知制诰的三品大员了,这种事情也是大庭广众之下能随便说的吗?”刘敞埋怨着说道。

“这种事情也就是你们地方消息不及时,才不知道今年初王相递了好几封辞呈了,不过陛下却都留中不发了,这些都是朝野皆知的事情,说说也无妨。”

身为一个文人,谁没有一个拜相的梦想呢?刘敞因为这个表兄在地方蹉跎了半生,虽说眼下有了进中枢的机会,不过官场讲究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步慢步步慢。

以后拜相,一展抱负的机会怕是很小了!

想到这里,刘敞也是一阵感慨。

“不说这些了!先办正事吧,这么多人等着呢?事后再叙吧!”

“好!”

这位京城里来的三品大员王畴看了一眼刘敞身边恭恭敬敬站着的盛紘,一身绿袍,配上那俊秀的面庞,给人的印象倒也是不错。

机遇倒是不错,不过就是身份低了些,只是个同进士出身,若是没有什么大的机遇,一辈子一个虚职四品也就到头了。

王畴展诏朗声,嗓音如金玉相击,字字穿透堂宇——

“咨尔扬州通判盛紘……今擢尔为承直郎,赐绯服银鱼……钦哉!”

换服:话音甫落,按照惯例早有小黄门捧出朱漆托盘,上置绯色罗袍并银鱼袋。

旨意刚刚下来,却是引起底下不少官员的心里思考:“竟然六品赐绯……看来盛通判是简在帝心了。”

盛紘三跪九叩谢恩后,当堂褪下青绿旧服,更衣时指尖微颤,银鱼袋上錾刻的波涛纹在晨光中粼粼如活。

王畴也是见识过当年盛紘父亲当年高中探花的风姿的,此时看着盛紘这意气风发的模样像极了那时。

“你也是好运气,摊上一个好上司和一个好儿子,你上司再大的功也是进不了京的,再加上你儿子做的好诗,于是这功劳一并算在了你的头上了,这才有了官家特旨,赏绯服配银鱼袋。

不然一个六品小官怎能有旨意特封呢?不过你这就算是入了官家的眼了,不过以后入了京还是少参与事端,多勤勉做事才好!”

王畴瞧在曾经故人的情面上,他也是特意的多吩咐了一两句,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好运忘乎所以。

“下官多谢大人教诲!”

街坊间不少百姓大老远瞧到天使车架,已经聚集了起来,他们对于这种i场面早已熟悉了,当时欧阳修任扬州知府时,也是有过的。

衙外百姓挤挨着瞧热闹,有老儒拈须叹道:“这盛大人数十日前才平了漕贼,今日便蒙天恩,果真是宦海沉浮一念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