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珊珊那温热的气息拂过江宇的耳廓,让他激起一阵鸡皮疙瘩。
江宇猛地后退一步,拉开距离:“赵珊珊,你少在这里胡闹!这里不是你玩的地方,赶紧离开学校!”
他可不信赵教授那种老学究会让她用这种方式来培养感情。
“啧啧,真是不解风情。”
赵珊珊撇了撇嘴,眼神却瞟向不远处正伸长脖子往这边偷瞄的黎欣婷,嘴角勾起玩味的笑容。
她忽然又朝江宇靠近,伸出双臂,似乎想要环住他的脖子。
“小弟弟,别这么拒人于千里之外嘛,姐姐可是真心实意来帮你的哦。你看,为了你,我都屈尊来当这个什么破历史老师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故意将身体向江宇倾斜,姿态亲昵得仿佛两人是什么热恋中的情侣。
“江宇!你们在干什么!”
一声压抑着怒火的娇叱从不远处传来,黎欣婷再也忍不住,快步冲了过来,小脸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胸脯急促地起伏着,指着赵珊珊的手指都在微微颤抖。
江宇一个头两个大,连忙推开故意做戏的赵珊珊,急声解释:“欣婷!你别误会!不是你想的那样!她是……”
赵珊珊却在此时恰到好处地向后踉跄一步,做出泫然欲泣的表情,委屈巴巴地看着江宇:“小宇,你怎么能这么对我?难道我们之前……”
她话说到一半,又恰到好处地打住,引人无限遐想。
“你你你……你胡说八道什么!”
黎欣婷气得话都说不利索了,眼眶都红了,狠狠地瞪着江宇,“江宇,你这个大骗子!大混蛋!”
江宇简直要抓狂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他瞪向赵珊珊,这女人绝对是故意的!
赵珊珊则抱着手臂,饶有兴味地看着眼前这堪比八点档的修罗场,眼底闪烁着恶作剧得逞的光芒。
“叮铃铃——”
急促的上课铃声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骤然响起,如同救命稻草一般。
黎欣婷跺了跺脚。
“哼!我懒得跟你说!”
话罢,她扭头就走。
“哎哎,欣婷,你等等我,听我跟你解释……”江宇即刻着急追上前。
赵珊珊脸上的玩味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端庄得体的笑容。
她心中带着几分不满,理了理自己的连衣裙,对着江宇和黎欣婷眨了眨眼,然后转身,仪态万方地走向高三(1)班的教室门口,声音清脆而富有磁性。
“好了,同学们,上课了。我是你们新来的历史老师,赵珊珊。”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被这位性感火辣的新老师吸引,男生们更是看得眼睛都直了,口水差点流下来。
唯独江宇,此刻根本没心情欣赏什么美女老师,他正焦头烂额地试图拉住快要气炸的黎欣婷,低声哄劝:“欣婷,你听我解释,她是之前那赵教授的女儿,为了拉拢我才这样的,我们真不是你想的那种关系……”
“她就是喜欢开玩笑,你别当真……”
江宇话说到这儿时,正好听见赵珊珊在讲台上的发言。
他抬头眼睁睁看着赵珊珊扭着水蛇腰,在一众男生近乎痴迷的目光中走上讲台,那股子慵懒妩媚的劲儿,哪有半分为人师表的样子!
黎欣婷见状,误以为江宇又被吸引住了,狠狠一跺脚,扭头不再理江宇,胸口剧烈起伏,显然气得不轻。
江宇想拉她,却被她用力甩开,只能无奈地看着她气鼓鼓地坐回座位,连带着旁边的陈毅都感受到了那股低气压,识趣地没再凑上来。
赵珊珊站在讲台上,纤手随意地翻了翻历史课本,目光在教室里扫了一圈,最后定格在江宇身上,嘴角那抹玩味的笑意愈发明显。
江宇心中警铃大作,这女人,绝对没安好心!
他几乎能预感到,这堂历史课,恐怕会变成一场针对他的鸿门宴。
他索性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我不听我不看”的架势,试图用沉默对抗。
然而,赵珊珊显然不打算放过他。
“嗯,作为新老师,我得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赵珊珊声音娇媚,却带着穿透力,“我看这位女同学刚才很有活力嘛,不如就从你开始?”
她的手指,不偏不倚,正好指向了黎欣婷。
黎欣婷猛地抬起头,小脸依旧涨红,眼中带着倔强和警惕。
江宇眉头一紧,来了!
“这位同学,请你简述一下,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分析西周分封制对后世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列举至少五个具体实例加以佐证。”
赵珊珊笑吟吟地开口,提出的问题却让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这问题,深度和广度都远超高三历史的常规范畴,更像是大学历史系研讨课的题目!
黎欣婷也是一愣,她虽是重点班的尖子生,历史成绩也不错,但这问题明显超纲了。
她咬了咬唇,努力回忆着课本上的知识,试图组织语言。
“西周分封制,在政治上,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奠定了早期国家形态……”
黎欣婷定了定神,开始回答,条理还算清晰。
赵珊珊脸上的笑容不变,等黎欣婷说完政治层面,她又追问:“那经济层面呢?它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生产关系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这个问题更加刁钻,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分析。
黎欣婷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她勉强回答了一些,但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了。
班级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出来,这位新来的美女老师,分明是在故意刁难黎欣婷。
几个平日里和黎欣婷关系不错的女生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至于文化层面,”赵珊珊声音拉长,带着不易察觉的嘲弄,“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如何塑造了早期华夏的礼乐文化和民族认同感?”
“这一点,同学你能详细阐述一下吗?特别是它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形成有何潜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