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说的是陈蒲身为演员,最出圈的三个角色。
不过陈蒲听得出来,她肯定想聊余则成。
毕竟,王小贱和魏和尚的热度早就过去了。
《潜伏》实在是太火了,很多人剧本属于殿堂级。
看剧情就知道,这节奏掌握的简直是绝了。
每集的前10分钟一般都有一个小悬念,接近中间处解决,再设一个大悬念,快到末尾处解决,结尾再留一个钩子。一个手雷作为伏笔,从第二集埋下,一直到最后几集又用上了,设计很精巧!
所以为什么一部影视剧,剧本最重要?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冯恩鹤身为国家一级演员,演了无数作品,为什么让人记住的就是《大决战》和《潜伏》?
好,我们说以前的作品已经没人看了,连提到唐国墙以前的租聘,都只能被人说说《小花》和《高山下的花环》,其他作品大家也想不起来。
那么之后呢,冯恩鹤也出演过很多作品,哪个出圈了?
还有陈蒲,为什么上辈子演了那么多配角,龙套,全都默默无闻,一点水花也没有?
现在却凭余则成爆火?
难道天天做导演,演技还能增长?
拉倒吧?
就是剧本好,播放平台也好。
而人们也乐意看到娱乐圈明星是多面手。
更乐意看到3亿票房导演,竟是一个演技咖。
这就和当初,人们很乐意看到张怡眸执导《红高粱》和主演的《老井》在同一年大红大紫一样。
百度的“陈蒲吧”,在《扬名立万》下映这段时间,人数是50万,但是《潜伏》播出十几天,直接飞速增长到120万……
毕竟导演只是幕后工作者,而演员属于台前展现的角色,观众也好,粉丝也好,谈论演员,基本是也是因为他的角色。
你的角色好,有演技,那么观众就记住你,讨论你,比讨论导演还要热烈。
毕竟观众看得见你的长相、演技对于电影的加成……
陈蒲导演,只是受到业内尊重,观众记住而已。
但余则成不一样了,直接成为现象级话题。
本来,陈蒲来《非常静距离》是忙里偷闲,宣传一下11月上映的《裁缝》。
宣发计划的一部分。
但他来的前一天,广电总局也来碰瓷,他们甚至召开了《潜伏》学习会议,将这部剧称之为“广电总局的骄傲。”
陈蒲和导演姜卫,都在会上发言了。
那既然如此,《非常静距离》肯定要多聊一下《潜伏》。
“静姐喊我陈蒲就行了。”
两人握手,又和观众打招呼。
观众席上立刻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
很多人在喊:“蒲哥!”
还有什么应援牌,应援棒什么的。
前排几个年轻人,有男孩有女孩,都是一脸激动。
“现场来了不少人,都是你的粉丝…”
“真的吗?”
陈蒲赶紧过去鞠躬,一一握手拥抱。
粉丝们更激动了。
还有个女孩叫道:‘陈蒲,你什么时候娶我?’
“我先过了国家法定结婚年龄再说。”
“哈哈哈哈……”
陈蒲回到台上坐下,李静笑着问道:“你这是第一次和粉丝近距离互动吧?”
“是。”
“为什么?”
“副业比较忙,耽误主业了。”
“副业?”
“我是北电表演系的,所以我的主业是演员,副业是导演,这些年主要精力都在搞副业了。有点不务正业。”
“哈哈哈哈……”
台上台下一片欢笑。
李静笑道:‘那你觉得以后哪个是你的主业,那个是你的副业呢?’
“都是混饭吃,趁着年轻体力精力跟得上,两手都抓呗。”
“哈哈哈……”台下又笑了。
不是,这个也值得笑吗?
李静开始往回扯主题:“《潜伏》是你的原著。”
“对,我就写了一个1万字的短篇小说,知识分子特工 乡下农妇,两人组成临时夫妻,战斗在敌人心脏地带,里里外外都有各种矛盾和张力,本来打算发表在校刊上的,不过我认识《圈里圈外》的作者庄宇姐,她认可的我的原创能力,所以就推荐发表在她供职的《新世纪周刊》上面,后来我以为拍《失恋33天》专门请姜伟老师保驾护航,有一天聊了这个作品,他看了之后,当即决定拍成电视剧,正巧我也有这想法,所以是一拍即合。”
当陈蒲说到“原创能力”时,台下响起了一阵会意的笑声。
但李静不想牵扯这个话题,赶紧转移话题道:
“我听说拍《潜伏》的时候,你们真的发现一个潜伏者?”
“是,就是那个扮演盛乡的演员,他叫吉世光,是一个通缉犯……”
大屏幕上也适时播出了警察在《潜伏》剧组抓人的视频,台上台下惊呼连连。
大家对《潜伏》台前幕后更感兴趣了。
围绕《潜伏》一直聊了半个多小时,李静转移话题:“你一开始说自己做导演是不务正业,那你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可以编剧甚至做导演?”
“就是一种危机感吧。”
“危机感?”
“也可以说是未雨绸缪。我大一下学期,学校里已经很多同学开始跑剧组了,我们同宿舍的哥们候敬剑不但能跑剧组,还担任了一部电影男主角,我当时就想,我们一个宿舍的,都只有四分之一的几率获得机会,那每年市场上得多少演员在争一个角色啊,我一个农村出来的,没资源没人脉,怎么争得过人家?除非给自己增加筹码,于是我就想到了自己写剧本,自己筹资拍戏,给自己演戏的机会。”
“就是那部《夜店》?”
“对。”
“我听说写这部《夜店》的剧本,是受了女同学的刺激?”
“哈哈哈哈……”
笑声中,陈蒲摆手:“那倒是玩笑话,同学之间不都是这样嘛,我当时和哥几个在饭店吃饭,邻桌是别班的几个同学,听说我要写剧本,觉得我说的有点夸张,就揶揄了两下,这哪能当真的。”
“能说是谁揶揄你的嘛?”
“这肯定不能说啊,说了岂不是显得我很小心眼?”
“哈哈哈哈……”又是一片笑声。
李静很快调节气氛,她也不多问,但是关键时候说几句,引得嘉宾滔滔不绝,还能和观众互动,还是很厉害的。
访谈继续进行,最终赚到了本番宣传。
他其实是配合宣发计划,是宣传《裁缝》的。
为什么宣传《裁缝》而不是宣传《全民目击》?
因为陈导明是个会营销的明星。
会装逼,会拿乔,采访的时候能和记者产生各种互动。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有事真上。
91年,长江发生了特大水灾。
陆港两地众多明星大腕都出席了赈灾义演,主办方却对两地演员明显差别待遇。
对港岛艺人各种关照,唯恐照顾不周,激起了大陆众多老艺术家的普遍不满。
到活动结束后的会餐时,港岛艺人谭永林在给女服务员签名时,回答从来只签英文不签中文。
不论他是否只是婉拒,但在当事旁观者看来,对大陆人的不屑却是溢于言表。
陈导名拍案而起,质问谭永林:你还是不是中国人!
然后大陆演艺人员大伙们不顾主办方挽留,拂袖而去。
只有长期和香港方有合作的巩丽尴尬挽留,说这样不好吧?
陈导名怒斥:你有求于他们你就留下,我们走。
只留下巩俐在饭店门口站着,目送众人离开。
04年小白龙事件中,陈导名也是联合署名。
他看不惯港台带来的风气。
这种人,才是妥妥的自己人。
前世有人脉,但没内地商业片导演捧。
那既然陈蒲来了,内地演技派明星的晴天,自然也就来了。
虽然陈老师爱装逼。
但是转的过他陈蒲?